对加强新时代职业教育师德建设的思考
2020-08-02刘新生马占军
刘新生?马占军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加强职业教育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要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全面提高教师文化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 新时代;职业教育;师德建设;途径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师德。孔子说:“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孟子说:“教者必以正”,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等等。这些无疑是我们民族传统道德中的精神瑰宝,时至今日仍然熠熠生辉,应不断继承发扬光大。然而,师德作为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强烈的时代特征。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创新性、实践性人才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需要,因此职业教育师德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
一、加强职业教育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稳定和扩大就业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地突出位置。教育成败,系于教师。贯彻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针,实现发展目标,迫切需要一批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专业技能精湛的优秀教师,使其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促进者与弘扬者,成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让更多有志青年成长为能工巧匠,在创造社会财富中实现人生价值。总的来看,多年来,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广大教师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下,始终坚守着精神家园和道德圣地,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勤奋工作,无私奉献,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道德高尚、技能过硬的建设人才和技术骨干,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大环境下,职业教育教师的师德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理想信念淡漠。生源基础差是职业教育学生的主要特点。由于现在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应试教育的被淘汰者,普遍存在严重的自卑感,自信心不足,对学校教育、对教师教学存在着抵触情绪。他们正处在人生最重要的成长发育期,独立意识增强但自控能力较差,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集体观念淡化、法律意识淡薄。面对这样的学生,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事业心。他们认为自己多年从事职业教育,晋升困难。所教的学生基础差、问题多、难管理,学生出路不好,老师也难进步,因此放松了对理想和事业的追求,放松了对自己工作的要求,把自己的工作与学校的前途和命运相脱节。二是思想政治弱化。有的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不学习不了解,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关心不关注,认为能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在政治思想上要求不高,有的教师不能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忽视自身师德修养,致使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有失偏颇,在教学和与学生交流中渲染社会的阴暗面,自觉不自觉地向学生宣传一些不科学、不正确的东西,误导学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三是个人主义思想较重。少数教师道德素质欠缺,缺乏责任感、使命感,仅仅将教书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或转到其它职业的过渡或跳板,责任心不强,缺乏基本的爱岗敬业精神。个别教师心浮气躁,过分看重经济利益,把过多的精力时间用于兼职或商业性服务活动,把工作仅当作稳定的谋生渠道,无心钻研业务、无意探究教改、无力开拓创新,个别教师学术功利化倾向严重,搞虚假学术、虚假教学考核,用以应付工作。四是育人意识淡薄。有的教师教学不认真,治学不严谨,知识贫乏,不求甚解,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如上课不认真,对学生的学习不关心,缺乏爱心和耐心,把授课作为任务来应付,实行三不管(干什么、听不听、听懂听不懂),甚至个别教师上课时在黑板上写个提纲让学生自学,误人子弟。对学生的生活、思想和心理状况一无所知,不能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对学习不好和表现较差的后进学生缺乏耐心,简单粗暴、恶言相加、讥讽歧视,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个别教师甚至用变相体罚来惩罚学生,严重伤害了学生的人格和自尊。五是有的教师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侵蚀,过分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物质利益的索取,以“权”谋私,利用招生、调班、入党等接受学生的吃请、礼金等。六是极个别教师道德品质败坏,毫不顾及为人师表的道德尊严,“潜规则”学生,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师德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败坏了学校的声誉,阻碍了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由此可见,加强职业教育师德建设刻不容缓。
二、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师德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师德建设提出了“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師”要求。2019 年 3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教师提出了“六要”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些要求,为加强当前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指明了方向。首先,要提高对师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很多教师、甚至一些领导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与教师的考核、工作量、职称晋级密切相关,而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个人的道德是虚的东西,做多了会影响教学工作,而没有认识到加强学校师德建设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由之路。其次,要建立和形成管理机制。职业学校没有专门的师德机构进行管理、指导和协调,师德制度建设、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也很欠缺,需要不断探讨摸索并结合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目前,加强职业教育师德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塑造灵魂、立德树人的时代重任。世界形势风云变幻,西方敌对势力从来一刻也没有放松同我们争夺年轻一代的企图,香港暴乱,颜色革命等,无所不用其极。作为新时代人民教师,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央教育精神的根本要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将个人的命运同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同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的核心的坚定支持者,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要用好三尺课堂讲坛,用好校园文化阵地,更好地承担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成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师德,师者教书育人之基。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具有高尚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超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的大国工匠。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要自觉投身于师德建设当中,努力提高道德素质修养。教师是一个道德含量高的特殊职业,教师的劳动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教师的劳动手段不仅是手里的教材和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更重要的是高尚的人格和品德,是通过言传身教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中国有句老话:做“经师”易,做“人师”难。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要有火种。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既要当好经师又要做好人师,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善于育人,还要甘愿寂寞,淡泊名利,克服浮躁虚假和急功近利。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坚持师德为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和“六要”的要求,加强自身道德建设。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面旗帜、一部好的人生教科书,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使学生终生受益。总之,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不断展现自己丰富的精神生活和高尚的理想追求,用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和辛勤快乐的工作发挥好教書育人的作用。
(三)全面提高教师文化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
“育好人”是职业教育教师教好书的先导和灵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其中“师”即学高为师,指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博学多才。要为人师就必须博览群书、勤奋好学,真正做到知识扎实,技能熟练,实践丰富,确实起到“授业、解惑”作用,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既懂专业理论、又会实际操作的“双师型”人才,从而真正成为学生做人的表率和求知的楷模。同时,作为大国工匠的培养者,职业教育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作为教师首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学生理性和启蒙的真实火炬,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自由发挥、创新发展营造氛围、扩大空间,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将学生引导到真理的道路上去。职业教育教师要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事,自觉提高文化修养,做到正确了解社会;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同事和学生。做到心胸宽广,善于调节情绪,乐观向上,意志坚强,开拓创新,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以适应教师这个崇高职业的需要,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总上所述,师德建设的内涵要随着形势变化而与时俱进,不断注入体现时代和教育发展要求的新内容。今天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但应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职业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努力拥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及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道德意识。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才能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努力开创职业教育建设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王仁雷.新时代加强师德建设的战略思考[J].光明日报,2018(01).
[2] 汪玺.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思考[J].陕西教育·教学,2014(04).
[3] 张敏.论新时期如何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J].2019(03).
【作者简介】
刘新生(1963—)男,德州学院职业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师德建设.
马占军(1964—)男,德州学院职业教育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