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圆玉润的“铺砂如意”创作谈

2020-08-02汤燕萍

江苏陶瓷 2020年3期
关键词:茶器茶文化发展

汤燕萍

摘  要  “铺砂如意”的创作以传统的经典名作为楷模,制壶艺人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同时又在茶文化的发展中了解品茶对茶器的要求。茶与生活密不可分,茶饭、茶饭,说明在人们的生活中,茶与饭是一样重要的。

关键词  传统经典;茶文化;发展;茶器

艺术传承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宜兴紫砂壶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受到了古今文人及广大群众的赞美。用紫砂壶泡茶,既能品尝到茶的真味(色香味),又能赏到壶的精美,这是人生的一种难得的享受,其乐无穷。上海著名书画家唐云先生,生前曾收藏了清代文人陈曼生与宜兴名工巧匠杨彭年等人合作的八把“曼生壶”,并把他的画室命名为“八壶精舍”。八把“曼生壶”现藏于杭州唐云艺术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传承古人的经典,要有一种敬畏之心,要细心领会古人创作作品的意境和造型美感,“铺砂如意壶”(见图1)的设计创作,就是对古人经典作品的临仿、传承学习的过程。《茗壶图录》一书是日本紫砂壶收藏家、学者奥兰田用中文写成的一本紫砂专著。书中介绍了由日本友人收藏的28件宜兴紫砂精品,内有一款为“绣衣御史”。文中介绍:“右图通盖高二寸一分六厘,口径一寸五分六厘,腹经三寸一分五厘,深一寸九分五厘,重六十五钱,容一合四勺。壶嘴弯曲,壶把成环状……此壶气势雄伟,壶体像是廊庙柱下的柱础,壶腹刻有行书十五字:‘中有智珠,使人不枯,列仙之儒。曼生铭。书体清健可观。壶底有印款:‘彭年……泥色是紫砂的一种,满面斑点,如绣黄花落叶。我在砂壶中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异样的花纹,因此命名为‘绣花御史。”由于书中图文并茂、记载详尽,给我们传承传统、创作新品带来极大的便利。“绣花御史”为小型的“圆珠壶”,传承了明代制壶大家邵亨裕“圆珠壶”珠圆玉润的特点。“铺砂如意壶”的设计也在小巧灵秀、珠圆玉润上下了功夫。

在身筒的造型设计上,我发现陈曼生不仅在清代,就是在整个宜兴紫砂史上,他都是一个无与伦比的造型设计大师。“绣衣御史”壶高二寸一分六厘,腹径三寸一分五厘,壶高与腹径的比接近于“黄金比”1:1.618的近似值2:3。这种符合“黄金比”的造型,是造型设计中最理想的造型。“鋪砂如意壶”的线型图着眼点就在这2:3上。从烧成后的作品看,壶的整体造型和谐完美,通体线型自然流畅生动,嵌盖的设计使口盖相合通转而合缝,体现了较高的制作水平,壶身从上到下一无滞涩,从盖到底一气贯通、神完气足。壶钮为圆珠形,改二弯嘴为一弯嘴,环把,把从上而下的粗细转换自然流畅。致广大,尽精微,艺术创作不仅要作整体上的通盘考虑,还要在细节上展示原作的精神风貌。“绣衣御衣”呈现的泥色“满面斑点,如绣黄花落叶”,实际上就是当代的调砂、铺砂工艺。用不同的泥色、粗细不同的砂粒调和在一起来达到这种效果。为了在“铺砂如意壶”上展示这一特征,我在壶把、壶嘴上方作了铺砂如意图案的装饰,其手法是在用紫泥装饰如意图案后,小心地把段泥的粗砂粒铺在上面,用小拍子把这些砂粒拍进去,再用紫泥拌成较稀的脂泥覆盖,用明针把脂泥包裹在砂粒表面,稍干后再次重复这一工序,直至整体的光润一体,毫无局部凹陷不平之处。铺砂对明针功夫的要求较高,目的要达到每个砂粒与脂泥融合的细微处,以扎实的手上工夫来达到铺砂的如期效果。在烧成后,如意图案处达到了如“黄花落叶”的效果,业内称之为桂花砂,犹如洒落的桂花星星点点,更为形象。铺砂的神奇之处,在于目观之则分异彩,手抚之则光润舒适,充分地展现紫砂“五色土”的艺术魅力,是天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如意图案的寓意较广,有“称心如意”、“富贵如意”、“事事如意”、“岁岁如意”等,这是人们对在生活中,如意的事多一点,不如意事少一点的一种期盼。

宜兴籍著名画家吴冠中对传承传统有句名言:“风筝不断线。”其言通俗易懂而意义深远。中国美协副主席冯远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一是艺术创作脱离不了传统,要像风筝不断线一样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二是艺术创作与观众之间的联系不断线,即艺术创作不能脱离人民群众。三是艺术创作要注重写生,在写生中寻找创作题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与生活不断线。“铺砂如意壶”的创作以传统的经典名作为楷模,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同时又在茶文化的发展中了解品茶对茶器的要求。“壶宜小而不宜大”适应当前茶文化发展的需要,“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已为品茶者认同,茶与生活密不可分,茶饭、茶饭,说明在人们的生活中,茶与饭是一样重要的。据历史记载,苏东坡生活坎坷,一生中被流放多处,但不论到哪里,身边一把“石铫”茶壶是须臾不离身的。“铺砂如意壶”容水量320毫升,是当今最受欢迎的“一手壶”,生活造就艺术,这促使艺术品的内在质量进一步地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茶器茶文化发展
在舞焱柴窑室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基于我国茶文化谈陶瓷茶器与信阳茶传承开发的关联性研究
文化符号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浅谈紫砂《宝菱壶》的君子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