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光:为了光荣和梦想

2020-08-01李艳

中国有色金属 2020年14期
关键词:试产液态绿色

李艳|文

6月8日,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熔炼厂底吹炉最后一次停炉意味着这套底吹炉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从烧结锅、烧结机,到富氧底吹氧化-鼓风炉还原熔炼、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再到今天绿色环保最新技术的集群应用,豫光用创新的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的责任和担当。

6月8日一大早,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熔炼厂底吹炉一工段的80多个工人,开始了底吹炉停炉的忙碌,只见他们控制好渣线、转炉、取掉氧枪、烧开底铅口,再慢慢转炉放掉底铅……

只是今天的停炉和以往的每一次都不一样。因为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环保形势的日益严峻,这套建设于2002年的底吹炉系统,在设计产能、智能化和信息化以及环保设施上,都已存在明显的不足,无法满足企业新的发展需求。今天这是最后一次停炉,意味着这套底吹炉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工人们依依不舍地守在底吹炉前,站好最后一班岗,他们用满腔的留念,望着这台炉子慢慢冷却……

这不是一台普通的底吹炉,这是新中国第一套铅冶炼底吹炉。它的诞生,曾见证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崛起,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复兴,更见证了豫光引领铅冶炼行业绿色发展的光荣和梦想。

“代表了中国铅冶炼技术的发展方向”

2002年,豫光在国内首家采用富氧底吹氧化-鼓风炉还原炼铅技术,实现了高效、绿色环保冶炼。此后,该项技术迅速在全国炼铅行业大面积推广。

工人依依不舍在国内首套底吹炉前合影

这个技术,是1997年豫光与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联合开发的自有技术,并于2002年首家采用并成功实现工业化生产。

该工艺采用了氧气底吹炉等先进设备及DCS 控制等先进技术,使二氧化硫浓度提高到14%左右,采用两转两吸工艺制作硫酸,硫的总利用率达98%以上,二氧化硫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尾气排放浓度仅为14 毫克/立方米,从而使制酸工艺的转化和吸收效果达到了国内最好、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大大降低了能耗和焦炭使用量,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冶炼企业的二氧化硫烟气和粉尘所带来的环保问题,使我国铅冶炼技术一举迈入国际先进水平。

当年负责这套底吹炉工艺研究的赵传和感慨地说:“富氧底吹氧化-鼓风炉还原熔炼技术,解决了铅冶炼硫污染的问题,实现了绿色高效和环保冶炼,对整个行业的绿色环保发展,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代表了中国铅冶炼技术的发展方向。”

让豫光人骄傲的是,这项技术一经豫光工业化应用,就被国家9 部委指定为首选炼铅工艺,并成功应用于包括印度等在内的国内外40 多个铅冶炼项目,成为铅冶炼行业“标配”。

2004年,富氧底吹氧化-鼓风炉还原熔炼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豫光的工业化装置配置应用也因此获得了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于是,就有了“世界铅锌看中国,中国铅锌看河南,河南铅锌看豫光”这样的评价。也正是豫光,在不断的创新中,为铅冶炼行业开拓出了一条发展的道路,为铅冶炼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样本。

国内第一套富氧底吹氧化—鼓风炉还原熔炼炉

演绎铅冶炼技术创新“速度与激情”

豫光股份副总经理王拥军掰着指头说,从2002年5月5日开炉,到2020年6月8日停炉。时间刚好过了十八年。

没有人比他记得更清楚。这里倾注了他的心血和汗水,是他和他的团队寄托梦想、为之奋斗的地方。

十八年,足以让一个呱呱坠地的孩子成长为风流倜傥的青年。

十八年,也足以让中国铅冶炼从过去对国外技术的望尘莫及,到今天国外对中国铅冶炼技术的望其项背。

十八年,更足以让豫光完成从富氧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到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再到铅冶炼绿色环保技术集群的技术更迭,引领中国铅冶炼工业实现四次革命性升级,改写曾经全是国外冶炼技术的教科书,获誉“中国铅工业博物馆”“行业的黄埔军校”等美名。

豫光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从一个高地,到又一个高地。一个项目开工,又在筹划下一个项目。一个技术落地,又一个技术早已酝酿成熟。

2002年,富氧底吹氧化-鼓风炉还原试产刚刚顺利,豫光董事长杨安国就高瞻远瞩地提出,铅冶炼后10年的发展方向——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新工艺。

与此同时,当时担任底吹炉所在熔炼三厂厂长的王拥军也很快发现了富氧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新工艺的缺陷和不足。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高铅渣需要铸块、冷却后,才能投入下一道工序进行重新加热熔化,消耗了大量的能源。

一场关于铅冶炼工艺的升级战再一次打响!在富氧底吹炉的旁边不远处,他们悄悄开始了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的试验。这一试,寒暑易节间,倏然又是八年。

八年后,我国首条直接炼铅生产线悄然在豫光顺利投料试产!豫光在富氧底吹氧化-鼓风炉还原炼铅工艺后,又一次刷新了中国铅冶炼史,再次站在行业技术的巅峰,引领铅工业发展方向!

彼时,当业界很多企业正追着“豫光足迹”上马富氧底吹氧化-鼓风炉还原熔炼技术的时候,豫光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技术却已在孕育中孵化成熟,步履坚定地向着更低能耗、更高环保的方向迈进,持续演绎了一部铅冶炼绿色发展工业版的“速度与激情”!

为建设美丽中国交上“豫光答卷”

纵观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能实现经济效益奇迹的并不鲜见。然而,能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却寥如晨星。

国内首家采用双膜净化技术,处理过的工业废水达饮用水标准

国内最大规模的再生铅处理企业

豫光富氧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新工艺,已然为中国有色金属冶炼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把铅冶炼由灰色改写成绿色。他们,还要在这条绿色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彻底!

2002年11月,豫光淘汰了原有15套烧结锅生产系统。

2003年5月,还原炉研发小组组建。11月,经过上千次的计算、修改,国内第一张还原炉设计图纸绘制完成。

2004年2月,还原炉小型试验炉建成并第一次烘炉试产。豫光还原炉工艺攻关小组在简陋的条件下开始了半工业化试验。

2005年3月,底吹炉二系统首次开炉,即创下了连续运行60 个月的纪录。在底吹炉运行过程中,技术人员对制约炉龄的关键点进行重点监控,最大限度地延长了底吹炉的使用寿命,至今这一炉龄业内尚无出其右者。

2006年4月,由于竖式还原炉在旋转搅拌时,会对耐火材料和氧枪产生影响,造成其使用寿命过短,而且不能及时停炉处理故障。在历经了喷火、冒炉、爆炸等试验中的种种困难和危险之后,熔炼三厂与项目部经过多次论证,将还原炉由竖炉改为卧式炉并进行了4次试验。

2006年10月,已基本掌握了液态髙铅渣直接还原的控制方法,为实现还原炉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2008年,以中国工程院邱定蕃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在小卧式炉试验现场对这一新技术进行了认真的鉴定,专家组认为,该工艺技术先进,实用性强,有效解决了熔炼过程中潜热能浪费、二氧化硫排放不稳定和转运过程中的粉尘飞扬等问题,较好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经测算,该工艺吨铅综合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60%,较当时最先进的工艺降低30%。他们的结论是:这一工艺技术“国际领先,国内一流,实用性强,节能效果明显”,并呼吁尽快在全行业推广,尽快实现工业化生产。

2009年9月,豫光烧结机生产线暂停生产。很快,豫光正式对外宣告,全面关停烧结机系统。可谓深谋远虑,意义重大!

2010年5月,豫光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工程试产。中国首条直接炼铅生产线横空问世!这真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是豫光人创造的!

豫光历史上第二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也因之诞生。

大家把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新工艺亲切地称作“豫光炼铅法”。正是“豫光炼铅法”,把铅冶炼行业“高能耗、高排放、资源性”反写为“短流程、低碳、清洁连续炼铅”,符合国家调控转型的政策,符合社会低碳节能的期望,为铅冶炼行业指出了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开创了铅冶炼行业一个新纪元。

建设中的再生铅资源循环利用及高效清洁生产技改项目

一时间,因为直接炼铅新工艺的诞生,曾经土石夹杂、荒草遍野、罕无人迹的济源北太行,成为行业争相观摩的圣地。继而,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新工艺又一次成为国家“十二五”期间铅冶炼行业所要求的“规定动作”。

底吹技术更新迭代 为绿色发展强劲续航

在绿色冶炼、循环发展的大道上,走别人不敢走的路,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直是豫光63年来坚守的发展信念。

豫光的决策者们深知:新技术都是建立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并不是突然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的,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每一次创新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每一个技术的更新和迭代都是建立在原有的基础之上。

当人们诧异于豫光在铅冶炼行业技术进步上的突飞猛进,纳闷于他们的自我革新精神时,豫光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安国却这样说:“当年我们把矿灯做到了世界最大,目前铅锌规模中国最大,冶炼技术达到世界领先。豫光发展到今天,始终坚持的就是:不做第一就做唯一!”

正是这样“不做第一就做唯一” 的理念,引领着豫光在环境保护上,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征程中勇往直前,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的铅冶炼技术不断前进,肩负起一个国有企业的责任,为历史负责,为子孙后代负责。

也正是这样的坚守,豫光在铅冶炼率先取得惊人突破后,依然孜孜以求,将底吹技术应用到极致。

2014年在国内首次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底吹连续炼铜新工艺”成功工业化应用于10 万吨铜冶炼项目,彻底改变了铜冶炼环保差、能耗高、炉寿短等缺点,解决了铜冶炼行业P-S转炉“不能连续吹炼、低空污染”的问题,开创了世界铜冶炼技术的新纪元。

2016年10月,在“双底吹”连续炼铜技术产业化开发与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上,评价委员会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定蕃激动地说:“你们实现了一代人的梦想。连续炼铜是我们有色冶金科技人员长期以来的一个愿望。豫光和中国恩菲共同完成的这个成果,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大创举。以往铜冶炼最大的问题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最大的问题是低空污染。连续炼铜最大的优点就是解决了车间内部的低空污染问题,这很难做到。而且这个技术的指标很先进,装备很好,自动化程度很高,所以我们将这个技术评价为最高等级的国际领先水平。这个项目还有发展的余地,希望这个项目从豫光起步,在世界发扬光大。”

这是自2002年国内首次成功工业化应用富氧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炼铅技术、2010年国内首次成功工业化应用液态高铅渣直接炼铅技术以来,豫光又一次可谓石破天惊的伟大创举!

中国首条直接炼铅生产线场景

在豫光双底吹连续炼铜生产现场,评价委员会的专家们到熔炼炉、吹炼炉的炉前、渣口等现场仔细查看,他们禁不住感慨道:在豫光,眼前所看到的生产场景,是过去不敢想的事情,是老一代有色冶炼人一直向往的成就。而且这项技术是中国自己的技术,豫光将这项技术成功产业化,这是中国的骄傲!

这,是中国的骄傲,更是豫光的骄傲!

到今天,经过18年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豫光已形成成熟的底吹熔池熔炼技术集群,涉及铜、再生铜、除铜渣、铅、再生铅、阳极泥、含锑渣等冶炼工艺,尤其是在国内首次应用到了复杂难处理冶金原料方面,开发出了以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技术、底吹处理阳极泥技术、底吹炼锑技术、底吹处理铜浮渣技术、双底吹处理铅膏技术、底吹处理电镀污泥技术等为代表的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国内领先技术,先后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30 多次,拥有多项相关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形成了豫光特有的底吹集群技术。

开启铅冶炼一个崭新的时代

6月的盘溪河岸,阳光明媚,绿意盎然。溪水淙淙,见证了国内第一条富氧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生产线走过的十八年。

18年来的每一天,底吹炉都占据着豫光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位置。但今天,在历史的推动中,第一套底吹炉光荣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18年了,熔炼厂厂长郭占江,却依然清晰地记得试产时的点点滴滴。18年来,他一直坚守在这里,试产时,他是第一任生产科长。他说:“这是国内第一套铅冶炼底吹炉,当时很多配套设施都是国内最先进的,第一台应用于铅冶炼的电收尘,第一台锅炉,第一个硫酸双转双吸系统。今天,随着公司的发展,它们逐步成为制约发展的因素,需要淘汰,但是它们发挥的作用不可否认,它们对今天的发展意义重大”。

和郭占江坐在一起的苗五星,是当时试产时的第一任班长。他也和郭厂长一样,在底吹炉前守护了18年。这里,就像是他的家,心里没有一刻能放得下。他对我们说:“这个炉,就这样停掉,真是觉得好可惜,它还好好的,正是能用的时候。”

可是啊,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历史的潮流总是滚滚向前,永不停歇。

和底吹炉朝夕相处了18年的,还有如今底吹炉副工段长张永利,问起他停炉的心情,他的眼圈有点红,说:“我觉得自己现在就像个没娘的孩子,心里空落落的。当年,为了让系统早日达产,我们夜以继日都守在这里,打跑了一个又一个‘拦路虎’,直到现在系统生产顺畅,产量节节攀高。可今天有了新系统,却要把它停了……”

世界首条双底吹炼铜生产线控制室

世界首条双底吹炼铜生产线

在停炉当天早上的全员会上,郭占江对大家说:“我们不是解散啊,我们就像是换防的戍边部队,从一个需要我们的地方,到另一个更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就像当年,为了完成国内第一的底吹炉试产这一光荣使命,我们从公司的各个地方被召唤到一起一样,今天,我们再一次为了光荣的使命,从底一去向另一个‘第一’。无论在哪儿,我们要完成的任务都是第一,我们都要不辱使命,保证完成任务。到了新阵地,我们还要拿出我们底一的精气神来,让底一的精神永驻。”

是啊,有了新阵地,难忘老阵地。很快苗五星、张永利和他的战友们,就要纷纷赶赴公司新的阵地了。那里,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他们坚信,他们很快就会有“用武之地”,而“国内第一套底吹炉”的关键作用,也会因为他们,而再次得以重生。

豫光投资20 亿元的再生铅资源循环利用及高效清洁生产技改项目工地,就是他们即将转战的“新阵地”,他们将在这里,把开辟国内第一套底吹炉的气魄和精神,再次挥洒出来,创造新的奇迹。

在新项目建设工地上,豫光的建设者们正铆足了干劲儿,一天也不敢懈怠,一天也不敢耽误,誓要把被疫情耽误的工期赶回来。

“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攻坚克难,以决战姿态全速加快施工,全面突破,聚焦聚力,向着试产目标迈进,有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董事长杨安国几乎每天都要来到工地,为工人们加油鼓劲儿。

这上下同心的担当,这蓄积着的蓬勃的力量,终于迎来了6月28日氧化底吹炉的如期点火烘炉,迎来了7月10日新项目熔炼系统的如期竣工试产!

这个新项目,肩负着豫光更多的使命和担当。它要在现有最先进的铅冶炼生产系统基础上再次突破,进一步优化工艺,优化生产流程,进行更为清洁高效的绿色化升级改造。它将首创再生和原生相结合的资源高效循环生产模式,实现节能30%、减排50%,劳动效率提高50%。它将搭建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推动豫光工艺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使豫光冶炼工艺、技术指标、关键装备始终处于国际一流水平,筑牢豫光在行业的标杆地位,开创我国乃至世界铅冶炼发展的新篇章。

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它将开启铅冶炼一个崭新的时代,成为豫光新的光荣和梦想。

在中国创新的旗帜上烙上“豫光印”

历史因非凡而闪光,梦想因奋斗而伟大。

63年,豫光一路披荆斩棘,从愚公移山精神的发祥地启程,开启了中国有色冶炼的新征程。

愚公移山、产业报国的热情一直激励着豫光,不断向前。敢为人先、自主创新的勇气一直鼓舞着豫光,从未停步。从烧结锅、烧结机,到富氧底吹-鼓风炉还原熔炼、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再到铅冶炼绿色环保技术集群升级,豫光一直引领着中国铅冶炼工业,实现了五次革命性升级。

首家采用双底吹直接炼铅技术、双底吹连续炼铜新工艺、单侧吹双端等集成技术,一举突破直接炼铅、炼铜及再生铅绿色清洁冶炼等行业难题,率先开创“原生+再生”循环经济发展的“豫光模式”,突破资源瓶颈,成为“世界再生铅发展的中国样本”,为世界有色冶炼行业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豫光贡献”。

今天,豫光走在世界先进冶炼技术最前沿已逾30年。拥有省级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南省铅锌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研发平台。掌握废旧铅酸蓄电池自动分离-底吹熔炼再生铅、锌湿法清洁冶炼及资源高效利用、氧气底吹炼金银等多项国际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

初心筑梦,行稳致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豫光正坚守“愚公移山、产业报国”的初心,朝着“一流标杆、千亿企业、百年豫光”的目标,持之以恒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建设美丽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中国创新的旗帜上烙上“豫光印”,贡献“豫光智慧”,为守护“绿心”强劲续航!

猜你喜欢

试产液态绿色
绿色低碳
血糖控制良好的妊娠糖尿病孕妇阴道试产风险决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储存条件对气态和液态样品15N丰度的影响*
车用液态金属材料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预测瘢痕子宫阴道试产失败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建立
利用自组装沉积法制备出柔性液态金属薄膜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液态锂对无氧铜的腐蚀研究”取得进展
158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