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独山县生态脆弱性与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2020-08-01顾红梅李茹霞王恩翠刘秀娟许玉凤
顾红梅,李茹霞,王恩翠,陆 丹,刘秀娟,许玉凤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1 引言
区域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1],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都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资源将会使生态环境脆弱化程度越发明显。独山县位于世界三大连片喀斯特发育区之一的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2],喀斯特面积广阔,其生态存在脆弱性。近年来,科学界人士研究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以及研究贵州喀斯特的特点和有效治理措施,但是缺乏对具体的县市喀斯特地貌的详细研究。本文综合喀斯特地貌的研究和石漠化的概述,分析了独山县的生态脆弱性。积极响应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注重发展旅游业,实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经济增长的良性发展。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位于贵州省中南部黔南州的最南端(图1),地理范围在北纬25°04′~25°31′,东经107°41′~107°55′之间。全县总面积2442.2 km2,独山县地处贵州高原丘陵地带,平均海拔850~1100 m之间。贵州省属于喀斯特地貌,但独山县却形成了著名的地理地形独山泥盆纪——石炭纪标准地层剖面。独山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 ℃,最高气温不超过35.5 ℃,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4.0 ℃,年降雨量为1429.9 mm,无霜期297 d。
图1 独山县在贵州省的位置示意
研究区有林地面积6.32万 hm2,可利用的森林面积为453 hm2。独山县地下水储量丰富,为红水河和珠江流域提供了丰富水源。
2.2 人口及经济状况
独山县人口35.4614万人(2017年),其中城镇人口17.5691万人、乡村人口17.8923万人。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独山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7914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79元。
3 生态状况
3.1 森林:造林面积大于封山育林面积,但森林破坏加速了石漠化的进程
独山县的荒山荒地的造林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16年,荒山荒地造林面积比2015年增长了7000 hm2左右。年末实现封山育林面积却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15~2016年的年末实现封山育林面积从7945 hm2直线下降到2024 hm2。据了解,独山县某些地方为了旅游开发,大量砍伐森林,破坏了原来的封山育林面积之后又在旅游开发区周围种植经济林或一些花卉。这是造林面积增加而封山育林面积变小的主要原因。新植的小树苗对土地的涵养量、保水量都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像这种先砍伐后植树的做法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生态问题[3]。独山县的荒山荒地造林面积和封山育林面积在2014~2017年这4年中保持在10000 hm2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在这四年中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15年独山县的石漠化面积占总面积的10.11%。有学者研究指出:喀斯特地貌的石漠化发生比例会随着人口的密度、大于25°坡耕地比例及垦殖率的增加而增加;森林是保护岩溶区生态环境的关键因子,人为活动对森林的毁坏是导致土地石漠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4,5]。土地石漠化过程正是土地退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土地石漠化使农林面积减少,生态退化。
图2 独山县2014~2017年森林面积变化
3.2 土壤: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据表1,复林地的土壤湿度仅为5,说明下司村的森林遭到破坏后,森林对降水的截留作用不再显著,降水下渗作用减弱,造成该地区的水土流失,故此土壤湿度低。土壤的酸碱度≤7,说明独山县的土壤呈中性或偏酸性。独山县致力于打造郁金香之都,近年来大量种植郁金香,郁金香生长且在pH值为6.5~7(弱酸性)的土壤中,据了解,本次在下司村的研究观测点复垦地、复林地、填土地均为郁金香种植地,但因此地不适宜郁金香生长而后改为植树造林区。
表1 独山县土壤采样检测
3.3 工业:工业污染是影响独山县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根据2014~2017年的独山县生态情况调查分析如图3,独山县的工业污水排放量从2014年的290.95万t至2017年的101.04万t,工业污水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014年和2015年的工业废水处理量远小于当年的工业污水排放量,分别只占到了39.27%和29.27%。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在2014~2016年间均为100%,但在2017年下降到60.89%。说明企业对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不够,丢弃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导致了独山县生态环境的恶化,使生态脆弱性程度加剧,且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波动较大,2014年和2016年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在200 t以上,而2015年和2017年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还不到100 t。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在逐年减少,从2014年的2004.6 t到2017年的447.64 t,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了近4/5。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在减少,侧面说明了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独山县的生态脆弱性问题还将长期存在。
图3 独山县2014~2017年工业生态状况
3.4 水质:独山县天洞景区的水体中含有超标的微量元素,但可以通过治理达到出售“洞中天泉”的效果
根据表2数据,并参照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可以得出独山县的天洞景区的水体中含有大量超标的微量元素,分别是锰、镉、铅、磷酸盐、总磷、尿素、这六种元素。且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对于浊度的限值是不超过1度(NTU),特殊情况下不超过5度(NTU),从上述情况来看这里的水源不适宜用作生活饮用水水源。但根据调查当地的居民及游客会直接饮用这里的水,这不利于身体健康,建议最好不要饮用。如需使用这里的水源作为饮用水,在饮用前还需要对这里的水体进行一定的治理。天洞作为独山县的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近年来通过大力的宣传,来这里的游客也逐年增加,如将天洞的水体治理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便可以借助“洞中天泉”的品牌销售洞中泉水。一方面,天洞景区有了特色的旅游产品;另一方面,也为当地增加了一定的经济收入来源。
表2 独山县天洞水质检测
根据我国《地下水质量标准》I-V类水均适用于农业用水,所以塘芒水库中的水完全可以用作农业用水,但根据《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在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塘芒水库中铅、镉这两个微量元素及浊度超标。只有依据我国的《地下水质量标准》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才能做到既保护农作物、土壤生态环境,又保护了地面水水环境,也能更好地评价和监督管理当地的农业用水水区。
表3 独山县塘芒水库水质检测
造成当地污染的成因主要是两方面,即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这里主要是人为污染较为严重,主要包括工业废水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水污染。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一些对于超标元素的治理方法。
3.4.1 对铅、镉超标的治理方法
治理水体铅、镉超标的方法应从外源和内源两方面入手。外源控制主要处理含重金属的废水和化工生产等废弃物排放且限制排放量;铅、镉超标主要可通过沉淀絮凝、活性炭吸附、矿物吸附、离子交换、生物法等处理。内源控制是污染水体的修复,治理手段包括化学凝固吸附方法、离子还原交换方法、电修复方法、生物修复方法等[6,7]。
3.4.2 浊度超标的治理方法
(1)多种植水净化的水草。
(2)自然沉淀、加明矾、碳酸钙、阳离子澄清剂和聚合氯化铝等。
(3)对于浊度超标的治理方法要根据水体中超标的微量元素来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塘芒水库四周都是农田且当地的农田都靠它灌溉,如将超标的微量元素治理成功使之符合标准,那么当地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将会更加的健康。据调查当地的农田大多用来种植葡萄,但是销售状况并不是特别的理想,如灌溉水源治理达标并打出绿色健康的品牌,加上当今的人都追求健康绿色的食品,那么这里的葡萄将会销售的更好,也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4 旅游发展
4.1 发展状况
独山县旅游经济发展状况:独山县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16~2017年,接待旅游总人数飞速上升,从552.72万人次增长到1357.21万人次,独山的旅游经济开始得到进一步发展。每年实现的旅游总收入也在逐年上升。其中2016~2017年间随着接待旅游总人数的迅速增加,收入也有大幅度提升。
4.2 交通
经常用交通网的密度与结构来直观反映交通便捷程度的完善程度。一般来说,交通网密度越大,交通便捷程度越高;但是交通网的连接度和通达度的影响程度越来越明显。这是因为,交通网密度与交通便利程度不一定呈正比,只有结合交通网的结构来分析,才能正确反映一个地方交通便捷水平。
图4是贵州省独山县各景点之间连系的一、二级公路简易图。
图4 贵州省独山县各景点之间连系的一、二级公路简易图
一般用贝塔指数来计算交通网连结度,用以反映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1)
式(1)中,β为交通网的连结度;E为边的数量;V为交通网络顶点的数量。在图4中,根据公式可算出贵州省独山县交通网的连结度β约为0.923。交通网的连接度数值越高,交通网络越发达。
一般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衡量交通通达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2)
式(2)中:Ai为交通网络中任一顶点i在网络中的通达度;Dij为交通网络中任一顶点i到其他顶点j的最短距离。
根据图4可算出贵州省独山县各景点的交通的通达指数表如表4所示。
通达指数与交通通达性呈反比,即通达指数越大,交通的通达性越差。由表4可知,独山县城在独山县各景点内交通通达性最好。
一般用分散指数来衡量交通网络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计算公式如下:
(3)
分散指数越小,说明网络内部联系水平越高,通达性越好,根据公式(3)可算出表4贵州省独山县各景点交通的分散指数为508。
表4 贵州省独山县各景点交通通达指数
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通常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可进入性,由公式(3)数据得出独山县各景点的交通网络还不是很完善,但随着交通条件的变化和完善,可达度也会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5 独山县旅游开发
5.1 独山旅游优势分析
5.1.1 区位优势
独山县是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素有“贵州南大门”、“西南门户”、“小上海”之称,黔桂快速铁路、210国道和贵新高速公路、册三公路、独荔公路贯通县境,县城距世界自然遗产地——荔波“小七孔”110 km,距广西南丹县城120公里,距州府都匀市50 km,距省会贵阳市190 km。
5.1.2 气候优势
独山县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县境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全县平均海拔1000 m,年均温15 ℃,年降雨量1392 mm,无霜期270 d,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是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5.1.3 资源优势
独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独山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典型特色,如震惊中外的“黔南事变”抗战文化基地、民族民间文化中的代表——独山花灯、历史文化中的代表——“影山文化”构成了“三条文化主线”。
独山天洞,3A级景区,景区内部基础设施完善,游玩形式多样。是以溶洞为主打,人文故事为线索,养生长寿为内涵,平地花海、百花争艳为主题的特色文化休闲景区。
5.1.4 品牌优势
独山花灯在历届“多彩贵州”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花灯合唱登上了世界音乐艺术的圣殿——维也纳金色大厅。在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的基础上,独山获得了“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花灯之乡”“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5.2 独山旅游资源开发主要问题
5.2.1 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是多数景区内基础设施陈旧老化,不能适应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二是城市建设缺乏独山文化元素,文化氛围不够浓厚。三是酒店宾馆等容量小、规格低、设施差。
5.2.2 缺乏发展活力
一是独山县现有的一些文化旅游设施、场馆等存在闲置的现象,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没有产生经济效益。二是缺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人才,现有的人才也没有调动起积极性,创办文化旅游产业的活力不足。
5.2.3 市场要素滞后
一是县内消费主体因为长期以来政府包办文化的影响,缺乏消费文化旅游的意识,因为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县外消费主体又难以吸引到独山来。二是到目前为止,独山还没有一个专门从事文化旅游发展的市场中介组织或机构。三是鼓励、支持文化旅游发展的机制没有理顺,体制尚未健全。四是文化旅游产品销售业还是一个空缺,独山目前没有成型的、有规模的文化旅游商品投放市场,造成了产业链的脱节[8~10]。
6 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6.1 前期以开发周末度假旅游为主,重点抓本地客源市场
现阶段独山县的旅游市场范围小,知名度低,美誉度低。仅只有本地人知道,所以要发展周末度假旅游,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每日紧张的劳动和工作,压力大,会使他们想找一个新的环境,调节生活的节奏,以摆脱和释放压力,周末度假旅游耗时短、路程短、花费少,就成为了短时悠闲或亲子活动的优先选择。
6.2 完善生态旅游产品结构,打造特色品牌
增加旅游活动的内容,增加体验项目,使游客的停留时间变长,促使游客消费,可增加旅游收入。同时也使村民参与旅游接待的范围,减少村民村户之间的收益不均的问题。增加当地村民收入,增加村民的旅游接待参与感,使村民自觉加入旅游的建设与保护之中,延长旅游的生命周期,促使当地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加强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目前市场上的大多千篇一律的旅游需求,对游客的吸引力逐渐减弱,所以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品,吸引游客。
6.3 完善基础设施
不盲目扩大载容量,前期以优先提高接待设施为主,提高服务质量。只有旅游设施配套,让游客满意了,才有回头客,离开的游客也会自主地向亲朋好友推荐,以此来提高美誉度。这样才不会形成资源的浪费,之后再扩大接待容量。
6.4 引进高素质人才
目前独山县的人口流动主要是人口流出,在本地的人才缺乏,需要有高素质专业人才来对旅游进行策划和管理。同时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旅游意识,自动全民建设旅游与保护[12]。
6.5 紧抓政府政策的扶持
目前贵州正在努力建成旅游大省,建设旅游强省,发展贵州大数据。所以要紧抓这个机遇,依托贵州发展的东风,辐射独山县的旅游发展。
6.6 加大宣传力度
独山县旅游知名度低,美誉度低,所以要依托当地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优势,加强宣传。丰富宣传手段,采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利用网络和其它传播媒介对独山旅游进行宣传,或者利用民族节日组织活动,组织客源参与,提高独山的旅游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