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校园景观改造设计探析

2020-08-01杨忠华

绿色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党校校园文化景观

杨忠华

(铜仁学院 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1 项目背景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是省委党校与云南行政学院,“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办学模式,承担云南省的党员干部和机关干部的培训教学任务[1],在职教职工37人,可同时承担800余学员的培训任务。学校背临西山森林公园,前临滇池,校园总面积约 13.2 hm2,此次校园景观改造区域为学校中部和东西两侧区域,改造面积为6.1 hm2。该校基地剖面分析图如图1所示。

2 现状问题

通过对学校改造基地进行现场勘查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户外活动功能和形式都较为单一、地形起伏较大、植物景观性差、道路交通和校园文化缺失。

2.1 场地现状

校园整体地形变化较大,整体地形呈东低西高,东侧较平整,中部高差较大,西侧地形起伏最大,场地内原有植物较多,且景观效果差;原有植被丰富多样,该区域位于西山森林公园自然环境中,内部具有部分废弃构筑物。

2.2 活动空间

整个校园绿化面积很大,以道路的形式贯穿校园,严重缺失室外活动空间,不能满足师生户外活动的需求;校园园路以0.8~1.0 m宽为主,通达性较差,使用率低,并具有安全隐患;主干道未进行人车分流,具有很大安全隐患。

2.3 植物景观

校园处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但校园中部的景观整体布置散乱,层次不突出,景观视线及遮挡区域不合理,与建筑景观不协调,且高空具有凌乱电线,具有安全隐患;东侧植物景观比较丰富,西侧的植物高大且种类丰富,与西山自然森林公园山体相连。

2.4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主要是原有植物及原有保留的文化记忆,缺少明显的校园文化元素。

3 改造设计理念与原则

3.1 改造设计理念

校园改造设计结合党校自身鲜明特色文化、位置特征和地域文化,提出“林与路——西山脚下的红飘带”的改造设计理念。

红飘带是指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都要具备的红色革命精神,以“红飘带”的精神鼓励与支撑师生继续追求真理,不忘初心,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林与路——西山脚下的红飘带”是充分结合了云南的地域文化,位置特征以及党校自身文化,通过校园景观的表现形式以校园精神文化指导物质文化的建设,使校园景观各元素相融合,体现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的办学宗旨。

3.2 改造设计原则

3.2.1 整体性与连续性原则

充分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建筑景观、植物景观、道路道路以及周边景观等物质景观与人文景观元素[2],使其各因素彼此成为一个整体[3]。

3.2.2 校园景观多样性原则

结合师生的行为需求和心理需要,合理设置校园空间结构,创造舒适交往空间,丰富空间类型。以使用人群的行为活动、心理需求和场地现状性质为基础,营造一个具有交往、体育健身、观景、读书学习等功能的景观环境,使其能够改造为各具特色的校园景观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4]。

3.2.3 突出校园文化原则

充分挖掘中共云南省委党校校园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教学理念等内容,提炼符合区别于普通高校学校的设计元素,以构筑物、雕塑小品等形式体现省委党校校园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5],营造丰富的景观内容,创造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和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校园景观,增加校园文化的连续性,增强师生的参与性。

3.2.4 可持续性原则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资源,激活消极空间和二次利用废弃设施,保留场地记忆和满足人群的使用;其次充分使用生态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价值,创造一个自然、优美、具有生命力、可持续性的校园生态景观[6]。

4 设计结构

4.1 一纵

为校园景观主轴线,学校平面中心轴线,贯穿校园的西侧、东侧的景观轴线,串联了休闲景观区的凌云台、公共活动及交往区的求是广场、风物长宜等校园景观,突显校园景观主次关系。

4.2 两带

分别为东侧的文化景观长廊景观带和西侧的“红飘带”景观带。

(1)文化景观长廊景观带。从校园2号门至3号门,贯穿整个校园的东侧,以红色文化展示以及活动健身的景观长廊为主,并串联校园东侧各个景观节点,包括慎行亭、景观长廊、风物长宜、同心圆、慎思亭、高架桥休闲木平台。

(2)西侧的“红飘带”景观带。起于3号门止于2号门,贯穿校园西侧景观节点,以红色塑钢材料作为景观小品,穿插西侧的各个景观节点,贯穿了入口木平台、百花亭、岿然台、琴韵广场、凝翠园、思源亭。依据西侧地形起伏大、原有植物丰富以及废弃构筑物等因素,以因地制宜和可持续性设计理念,以道路形式串联各个节点,再利用废弃构筑物,营造一个鸟语花香、生态自然、景观优美的环境空间。

5 功能分区及主要节点

依据校园空间需求和场地现状条件,把中共云南省委党校校园改造为“三区、十一点”的景观结构(图2)。

图2 总平面

5.1. 公共活动交往区

包括了求是广场、桂花树阵广场。此区位于学校主教学楼前,该处地形为大斜坡,呈现为西高东低,三面被教学楼建筑围合,一面正对滇池,区域内有一栋将要拆除的老旧建筑。

以“新陈代谢”的理念进行改旧建新和分台地解决地形高大的问题。由于该区域位于整个学院的中心位置,是展示校园景观及校园文化的核心区域,因此,充分结合该区域的地形现场,采用分台方式处理斜坡高差问题,并在主景观轴线末端设计“实事求是”的景观题字石。采用分台式设置,既能很好地借滇池优美景色,也能通过平台逐步上升而突出主教学楼的庄严形象。求实广场分为入口广场、室外活动区和休闲观景区,这种布局形式有利解决高差问题,也可以营造不同的空间,并以逐渐升高的平台,暗示党校党员或学员在追求真理时需不断克服困难的校园文化精神。

5.2 文化展示及健身活动区

包括了红色文化景观长廊、风物长宜、慎行亭、同心圆、慎思亭、高架桥休闲木平台。此区位于校园东侧,是校园内部与外部空间的过渡区域,也是校园中比较平坦的区域。

该区域以展示党校校园文化和具有休闲活动的功能为主,建造红色文化景观长廊、风物长宜、慎行亭、同心圆和慎思亭景观节点,满足师生及外来人员休憩功能的同时,也更好展示党校校园文化,缓解校园入口的交通压力;激活高架桥消极空间,营造独特的校园空间,展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校园文化,塑造了具有识别性的校园活动空间和校园文化。

5.3 景观休闲区

此区具有百花亭、岿然台、凌云台、凝翠园、静思园、思源亭等景观节点,由于该区域位于校园的西侧,于西山脚下,区域内原有植物丰富,地形变化大,废弃构筑物较多,以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小路扩建为景观园路,二次利用的废弃水井盖作为景观平台,增设景观小品以及具有红色精神的“红飘带”景观元素,丰富景观内容。同时,也结合原地形的植物景观,将该区域营造成一个鸟语花香、生态自然、景观优美的和满足交往、读书、休息的校园交往空间,同时,也是整个校园景观环境中最为安静区域(图3)。

图3 岿然台改造效果

6 结语

本文以中共云南省委党校校园景观改造为实例,充分结合了党校校园办学特色、特色文化、学校发展规划以及场地实际地形和现状植物情况,以因地制宜、可持续性发展的设计理念,以分台地设计解决地形高差,激活消极空间和二次利用废弃构筑物,以党校师生实际需求为导向,将校园建造成为一个舒适、有活力、具有特色文化的校园环境。

猜你喜欢

党校校园文化景观
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党校: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新局面
景观别墅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景观平面图》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