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7-31龚梅萍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问题

摘 要: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民办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着结构不合理、数量不足、稳定性差、整体素质不高、科研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本文对这些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 问题 对策

2019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提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1]这充分说明“双师型”教师将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办高职院校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力量。随着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中占比增加,招生人数逐年扩大,每年专业的设置有所增加或更新,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师资队伍建设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问题也就凸显出来。

一、相关名词的内涵界定

1.民办高职院校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中规定: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可以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举办民办教育,鼓励、引导和保障民办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民办高职院校,既有民办教育的本质属性,又具备高职教育的办学特征。本文将“民办高职院校”界定为: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主要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办学,并得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具有颁发专科教育学历文凭资格的高中后学历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机构。

2.“双师型”教师

《方案》中指出,“双师型”教师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目前主要概括为两种情况:一是“双职称”型,不但有教师系列职称,还有另一职称的教师;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又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2]。

二、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由于自身办学资金来源、自主招聘教师、工资与福利待遇自定标准等特点,与具有事业编制的公办高职院校有或多或少的差距, 造成了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1.“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来源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兼结构等。《方案》要求:從2019年起,职业院校的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4]实际上,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引进渠道单一、招聘缺乏规划性,主要是通过各大高校毕业生招聘会、各大招聘网站等。高职院校每年从高校招聘到校任教的应届本科、硕士研究生居多,这些应届毕业生一般只有一个月或几个月的实习经验,不仅还没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还缺乏丰富的企业一线实践经验。加上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的局限性,从企业一线引进的专兼职教师费用高,企业高技能人才来校担任“双师型”教师的数量相对较少,专兼教师比例未达到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局限于这种相对单一的师资引入办法,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壮大无疑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同时,引进的教师队伍中,学历结构主要以硕士研究生为主,少数本科学历;职称结构也呈现不平衡,应届毕业生还未取得职称,本科生工作一年认定助教,硕士研究生一般要工作三年认定讲师,引进有职称的教师费用高而难,有职称的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往公办院校跳槽。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中低职称较多,高级职称少之又少,教授、博士占专任教师中比例更小,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科研带头人罕见。

2.“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稳定性差

事实上,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所占比例远低于国家规定的行政标准,符合标准的“双师型”教师数量更少,甚至一些具有“双证”并未有过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或有企业实践经验而为未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的企业人才充当着“双师型”教师。同时,由于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都是合同聘用制,即使签订了劳动合同,也可提前一个月提出辞职申请,部分教师等到教学能力提高,教学经验丰富,加上发展空间、薪酬待遇、社会保障、事业编制等因素的影响,而选择跳槽或离职。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引进的教师既存在流动性大的问题,又存在留住难的问题。

3.“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加强

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有:职业道德素养、文化科学素养、业务能力素养、教育心理素养。在现有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素养方面,普遍“双师型”的职业道德素养是毋庸置疑的,能做到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各方面能成为学生的楷模。文化科学素养方面,存在专业知识不够丰富,主要表现在教育教学方法和所教专业知识。虽然,校内引进的教师在入职前有职前培训和高校教师资格证相关课程的培训,但培训时间相对较短,加之职前、职后培训衔接不紧密,培训后成果巩固有限,校内培训单一、水平有限,校外培训机会较少等;另外,一般从企业引进的“双师型”教师对学校的教材体系比较陌生,需要时间熟悉教材,加之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的进步飞速,专业知识也随之日新月异,需要不断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因此,这两类教师要成为“双师型”教师还需要在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所教的专业知识上进行提升。业务能力素养方面,实践教学能力有待加强,“双师型”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与传统教学是有区别的,既要求教师组织好课堂实践教学,还需组织好参加课外各种技能竞赛,同时,要求教师具有高校教师的科研意识及能力,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与推进“三全育人”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发挥作用,但实际上是相对欠缺。教育心理素养方面,具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能掌握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能随机应变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4.教学信息化水平不高,科研创新能力较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先进的信息化媒介已经进入各类高等学校,绝大多数高校硬件上具备较高的水平,然而,专业课教师对软件上的实际运用还不尽如人意。如:大部分教师主要局限于PPT 课件的制作播放,学生兴趣不浓,从而老师疲于上课,学生懒于听课。虽然,高职院校积极倡导各专业教师提高信息化技术教学,提倡采用翻转课堂、项目化教学、现代师徒制等教学模式,但由于精力有限,教师的课时量较大,加上科研与评职称的压力,再进行信息化的创新改革,倍感压力,也疲于花时间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在科学研究方面,高职院校大教师倾向于理论研究,涉及实践教研创新改革方面的较少,大多数是基于职业教育或专业教学领域的宏观层面,对微观层面的研究较少,且创新不够。一方面,“双师型”教师总体科研意向不强、专业实践能力缺乏等,另一方面,资历老、高职称的教师倾向于安于现状,再学习和参与科研改革的动力不足,而青年教师教学压力大、课时量多、评职称条件高,导致不愿花时间去参与科研而去校外兼职,导致科研创新能力提升难。

三、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1.改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招聘、培训、激励制度

为了响应国家相关政策,民办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举措。一方面,拓宽招聘渠道,降低学历要求,向企业进军,引进符合标准的“双师型”教师,同时,可以实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以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另一方面,为校內已有的教师提供进企业实践或培训的机会,确保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方案》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并定期组织选派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访学,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同时,进一步完善民办高职院校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再一方面,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和管理制度,对“双师型”教师评职称做出一般教师职称评定的不同标准。最后,完善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薪酬激励制度也是十分必要。根据“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证书、学历等制定分层薪酬,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这样,既可以提升原有“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归属感和安全感;又为更多的青年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提供动力,进而有效缓解“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2.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科研意识

首先,对于从企业引进的兼职“双师型”教师,可以配备一名校内专任教师担任助教,有助于实现“实践+理论”的教学模式。兼职教师实战经验丰富,但教学经验未必丰富,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了解不多,难于具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而担任助教的校内专任教师可以协助兼职教师备课、撰写教案、维护实训设备等,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其次,对去往企业工作实践的专任教师配备一名专业的技术人才,负责现场解说企业实践操作流程,帮助教师提高自身专业实践能力。有条件的院校可建立教师仿真实训室,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进行模拟训练,既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又大大节约了时间。

再次,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教育心理素养。利用“碎片化”时间,结合信息化手段,加强学习、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的知识,正确掌握“00”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接受自己的不足,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心理素养。

最后,对照国家、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论知识体系与教学能力的标准和要求,不断的自我反思总结,发现存在的差距,不断自我提升。积极带领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校级等职业技能竞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标,从中发现科研课题,进而实现学术、科研、实操的“一体化”提升。

3.推进融合型“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育训结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也是建设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由之路。《方案》指出: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办学目标和特色,结合已有“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所设专业的特色, 有针对性地与相关企业合作教学,创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制定教师实践培养计划, 提供教师去企业实践的机会。同时,企业向民办高职院校推荐优秀企业人才担任专业课兼职教师, 向师生传授先进的管理、技术等。这样,既可以优化资源共享和整合,节约双向成本,技术优势互补,又可学生在校所学专业知识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提前了解企业运作模式、掌握专业技能,毕业后能迅速投身工作, 进而实现校企“双赢”。

结语

“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仅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更是民办高职院校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因此, 打造一支具有符合要求、结构合理、职业教育理念强、整体素质高、专业知识精、实践技能棒、专兼数量比例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R].

2019(01)

[2]徐娟.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07).

[3]姚敏.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

[4]赵健.对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招聘工作的思考[J].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2019(08).

作者简介

龚梅萍 (1986—) , 女,湖南益阳人, 湖南软件职业学院,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英语课程与教学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问题
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对职后培训激励制度分析
“互联网+”时代民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探析
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