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中“剪刀的智慧”
2020-07-31周斌
周斌
香港曾经对1179对夫妻进行有关婚姻主题的调查,其中有一项是“夫妻间最感动的言语”是什么?排在前三位的回答是“无论你怎样,我都会在你身边”“和你结婚,我觉得很幸福”“你对我来说很重要”。而“我要为你买大房子”“将财务大权交给你”却排名靠后。调查结果告诉我们,人际交往中,一个人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希望别人肯定自己、接纳自己,每个人都在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而不是从对方得到多少物质上的帮助。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阵地,而家庭是孩子们成长的第一环境,如何进行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家校合作的基础是沟通,要使“家校”交流合作顺畅就要避免相互的指责,一方居高临下或对对方不理不睬。在这里我们要学习剪刀的智慧,剪刀用时是分,用过就合了。剪东西时不碰对方的锋口,合在一起,彼此藏锋。当教师与学生、家长发生分歧时,就要像剪东西,剪去七七八八,但总会合上。要避开家校合作中的雷区,就要放弃歧视、专制、妄下结论的武断,不可对他人讽刺挖苦;不可话语霸权,不加分析就提出解决方案;不可相互推卸责任,这是非暴力不合作态度;不可对家长谄媚;不可对学生大包大揽。
一、互通真实信息
语言交流无非有三个功能:一是交流信息,“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教师要给家长明确的问题,并提供有效的措施。二是改善情况,“一个幸福两个人分享是两个幸福”,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不回避,对学生的“亮点”不忽视。三是调解行动,“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当师生关系不和谐、父母与子女发生矛盾时,用第三者的眼睛去观察问题的症结,跳出问题去解决问题。
首先要实话实说,在没有说明原因前不要肯定或否定家长、学生的想法或做法。教师能对学生在校思想、学习、身心发展等情况作全面交流,不要提供带有教师的主观臆断的信息,或报喜不报忧,或扭住学生缺点不放,对学生的评价实事求是。其次交流时讲话要“有度”, 就事论事,不添油加醋,不要把毫不相关的事情和材料整合在一起,搞不清问题的主次。
二、建立平等信任关系
在“家校”成功沟通的“手心手背”关系中,教师的手心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应对家长的手心,双方会心情舒畅,教师以手背消极应付家长的手心,家长会受伤,反之亦然。
由此可见,教师和家长双方积极合作,建立起平等互信关系,才能使家校合作交流顺畅,合作有效。
教师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会发現他们存在某些问题,如学生有时很任性,不服从管理,惹是生非,不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甚至把教师的教育弃之脑后等等,这时教师往往想到动用家长的力量。但在与家长交流时往往会“手背对手背”,教师居高临下,对家长采用命令、指挥乃至威胁的方式,或对家长采用教训的口吻,傲慢无礼,不愿积极聆听家长的想法和建议,一味否定家长提供的信息。当然也有些家长会寻找客观原因,尽力帮孩子开脱,对教师的建议不理不睬,这些做法均有损家校合作关系。
俗话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交流双方要尊重人格,教师对家长在文化背景、职业等方面差异性应充分
接纳。
受传统文化影响,有些家长对孩子实行“计划经济式”的大包大揽,恨不能除了考试之外什么事情都由家长代替。教师要站在家长角度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行为和想法,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在交流中,教师不能只是“报喜”或“告状”,家长也不只是包庇或辩解。当然“接纳”不等于赞同家长的所有言行,要看到“篮子里的并非都是菜”,接纳不等于教师放弃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而是让家长有充分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空间和氛围,教师应以平常心对待家长的高期望值。
三、注重有效交流
一是充分了解学生特点。与家长交流时要谈孩子的具体问题,如孩子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特长爱好、人际交往,优点与不足,使谈话有继续的可能,问题的切入点宜小而具体,不应空谈。
二是找到合适的沟通环境。其一是指适宜的谈话时机,当家长情绪愉悦时,可多谈一些孩子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当的批评与劝告;当家长处于沮丧状态时,等待谈话时机成熟,或谈论令人鼓舞的话题。其二是融洽的谈话场所,在办公室等公共场合可以是表扬性内容,批评性或涉及学生、家庭隐私时宜个别交流,可选择校园内散步交流或在专用室内交流等形式;其三是和谐的谈话方式,“润物细无声”,与家长交流不等于教训家长,给家长提建议不要有太多的教育痕迹;教师保持自然轻松体态,注意自己与对方的非语言信息。
三要多理解、少评论。与家长交流时不抓学生的细枝末节,要理解家长和学生心情,比如有时学生为了自己的虚荣心而说谎,教师在批评说谎时维护学生自尊心。学生出现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多从主观上寻找不足;学生取得成绩,教师要帮助学生多分析成绩背后的因素;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看待学生,多给家长和学生留下期盼。
四要有效利用交流形式
重视家长会。利用“首因效应”(即开始时给别人的印象最深刻),开家长会前要认真备课,比如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在家校沟通时既有教育管理理念,也有管理具体措施;既汇报已做之事,又讲今后打算;既谈优点和成绩,又谈不足和问题;多表扬学生,多具体建议。
重视个别交流。家访是传统的个别交流方式,目前因通信发达或交通条件改善,更多的是家长来校交流。双方在交流时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如果教师主动找家长,教师应提出自己建议的同时提供充足的依据,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过程;如果家长主动找教师,要分析家长所提方案的利弊,教师给出修正的建议。个别交流时要关注不同学生群体,如尖子生、学困生、女生、走读生等,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采用针对性策略 。 媒介交流。如定期“家校联系单”,利用“家校通”沟通等。
苏霍姆林斯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让自己的孩子一生幸福,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让全体学生成人成才,从本质上看目标是一致的。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成长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需要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双方的密切配合和有效沟通,这也是课程改革和青少年发展的双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