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的实践
2020-07-31董时雨
董时雨
摘 要:信息时代的发展促使信息技术渗透在了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社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动力源,为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中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同时也改变着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本文将分析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的必要性及其优势,然后探讨整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 信息技术 整合实践 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运用全面改变了以往的教学现状,学生面对的不再是灌输式的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也不再是粉笔黑板营造了课堂教学,而是图文并茂、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这样的呈现方式促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具吸引力、更为生动形象、充实丰富,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搭建了广阔的空间,不仅能够突破时空限制,还能够拓宽知識视野,不断完善学生的历史知识结构,促使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又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的必要性与优势
1.必要性
(1)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课本已然不再是传播知识的唯一途径,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获取信息的渠道,而且内容优质、丰富。同时,对于教师的备课、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学会并掌握利用信息技术高效整合教学资源,能够从学生出发,了解学生学习特点、发展状况,针对性的设计多样化的教学课件,吸引学生关注,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例如:在《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备课期间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索多样化的网络资源,并取其精华进行整理,其中,课件内容的安排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保证课件能够满足不同情况的学生的需求[1]。因此,对于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基于该背景下,师生关系也发生了巨大了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指导者。历史教师不仅要熟练与学科相关的网络资源,资源整理过程也是非常艰巨的,要求教师利用闲暇时间有效学习网络知识,有效掌握课件制作方法和技巧,及时更新教学资源,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更新与优化;同时,还需学习教育理念,这对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提出了新要求,能够推进教师进步与发展。
(2)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高中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丰富与补充,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教育改革推进的背景下,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基于此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期间能够接触原始资料,从而获取解读信息,由此高效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有助于提升学生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同时,通过信息技术学习知识能够方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吸收,对此,也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自律能力,以及知识整合能力[2]。合作学习则能够发挥学生思考能力、探究精神以及合作能力,增强师生沟通、生生沟通,使其相互促进。由此必然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优势
(1)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了历史教学资源
以往高中历史教学一直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其中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规避了这些问题的发生。信息技术包罗万象,补充了以往历史教学中知识不可再现以及过去性的不足之处。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教学课件拥有多样化的构建途径,如:动画显示、情境模式、视频播放、图片展示、史料说明、巩固练习等,由此均是通过有效整合获取的产物。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融合真实场景与历史再现,从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于历史知识获得理性认知,能够形成明确的时空史观以及准确理解历史概念。信息技术容量大,包含了千千万万的资源,同时,速度极快。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快速地将内容以音频、视频、图像、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由此学生能够获取比传统教学更多的知识。
多媒体电子白板是高中历史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载体,是落实教学智能化、网络化的前提,基于信息技术下融合历史知识与网络资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资源、教学元素,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与提高。全新教学理念以及新兴技术的运用为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促进了教、学的改革。能够将错综复杂、零星分布的历史知识规律化、系统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得历史课堂变得立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激发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
(2)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家国情怀
历史教学目标不仅在于学生掌握应用历史知识,还在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这也是历史教学中思想教育功能的体现。基于信息技术影响下,高中历史多数课程的教学都可以采用史料视频、影视视频,带给学生视听享受,激起心理的共鸣,引发爱国情怀。有效使用信息技术,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生成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理解、追求真善美的心理,从而促进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的树立[3]。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的有效策略
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并非是自动生成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课堂教学趣味横生,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兴趣,还能够吸引学生发展,激发学习动机。兴趣是在课堂中激发出来的,是在特定情境的诱导下生成的积极情绪。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往往处于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情境中,以至于无法激发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导入缓解,吸引学生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欧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各样的欧洲建筑图、风景图,并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对欧洲的印象?”由此必然能够吸引学生关注,引发学生思考,从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陪同教师一同探索欧洲的发展历程[4]。
2.运用信息技术,合理创设历史情境
高中历史知识大多数都是以语言文字的方式呈现,无法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将枯燥单调的文字转化成为形象生动的图片。由此吸引学生关注,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教师可以联系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趣味横生的情境,带给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落实寓教于乐,让学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
例如:在《歐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在讲解“从欧洲到世界”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教学情景,让学生获得情景体验,教师可以针对该部分知识点向学生展示“欧盟建立后的新生活”相关图片,如该背景下能够在荷兰工作、能够购买统一价格的法国农产品等,由此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一名比利时人,你经历了欧盟建立的前后,你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由此学生必然会进入教师设置的情景,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学生答:“学历通用、买到便宜德国车、旅游方便等。”这样的教学氛围能够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3.运用信息技术,总结历史知识点
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不仅是让学生感知历史、理解历史,还要从历史事件中学会做人,以及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历史知识丰富多彩,内容纷繁杂乱,因此,要求学生学会高效掌握知识点,由此才能够整体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通过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总结与掌握。教师可以从学生学习情况出发,采取学生通俗易懂的方式将知识点总结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缩减教学时间、学生学习时间。
例如:在总结《欧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采取思维导图的形式通过多媒体展现,促使学生有效抓住重点,掌握关键内容。
4.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高中历史课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要想全面提升学生历史素养、历史认知。历史教学就必须突破常规,贯彻落实全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汲取丰富多彩的课外历史知识,基于课程教材,适当引用课外内容,由此通过信息技术不断地丰富课堂教学、完善教学内容,促进教材内容与全新的资源、素材之间的融合,实现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宽,促使学生能够全面的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例如:在《欧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后探究性学习,提出问题:“亚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计划?”“如何看待欧盟制宪危机?”由此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课后自主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完成自主学习或者选择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丰富知识结构,拓宽知识储备。
结语
高中生学习压力大,而历史知识涉及范围广阔,就学生学习来说,要学好其他知识,还要掌握历史知识存在一定困难。对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降低知识难度,缩减学习时间,促使历史课堂更加形象直观,学生能够高效掌握知识,实现高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
参考文献
[1]陆乔羽.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合作学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2]韩玉娇.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有效融合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迟秀才.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5):116-117.
[4]王芳.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