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运用
2020-07-31段和珍
段和珍
摘 要:我国历史长达五年前以上,在历史大潮中出现了无数的诗词精品,它们都向我们展示着那个时代的兴衰和特点。现今,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里面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已经成为文化血脉的传承,也是当代教育领域一直研究的方向。在教学中使用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并展现我国汉字的魅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 古诗文 语文教育
在我国历史当中,能够流传至今的古诗词都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华文化魅力的体现,尤其是我国的唐诗宋词,已经成为传统文化中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比重逐年上升,也是要在我国语文教育中充分体现传统文化。所以在初中阶段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运用,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从古诗文中看到我国历史人文,为学生的三观成长补充营养,提高学生在汉语文化中的审美。
一、古诗文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我国现存古诗文数量巨大,但凡能够出现在初中阶段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都是具有教育、人文、文学、艺术、审美等优点的经典作品。另外,站在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初中阶段的古诗文教学必不可少。我国古诗文的教学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有重要影响,教材中的古诗文普遍都具有哲理性。所以,对正在形成三观的初中阶段学生来说,有着正面、积极的影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提高学生相应的文学审美,还能提升学生的情商等。古诗文的教育不仅能够对民族复兴有鼓舞作用,还对民族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地位。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初中语文的古诗文教学,也有着向学生普及我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学生经过古诗文的学习,能够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能随之成长而发扬传统文化。我国古诗文中不仅包含了众多人生哲理,也包含了很多智慧和感情,比如思乡、对父母的思念、对生活的期待、对山河的热爱等感情,这些不仅传递这民族感情也传承了人生哲理。古诗文通过简练的文字描述了种种壮丽景色,也有通过寥寥几字传达了寓意非凡的哲理,所以,古诗文体现出来的东西非常多样。所以,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不仅要学好当代文字的使用,还需要充分了解、掌握古诗文的运用。通过学习古诗文,能够让学生对生活有美好的期待感,也能感染学生,让学生拥有热爱祖国的情感,珍爱亲情、友情等[1]。同时,语文教学通过传统文化的运用,也能教会学生相应的为人处世与认知世界的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所以,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运用措施
1.掌握基本知识,打好阅读基础
在我国新课标要求下,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文言实词150个,文言虚词18个,以及主要文言句式的用法。我国古诗文中的字和词与当今词语有着很大的差异,如果学生没有掌握相应的基本知识,那么在以后遇到古诗文学习中就会不明所以,也不能更深刻了解古诗文中所讲的意义。所以,在运用传统文化实现教学目标之前,初中阶段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相应的古诗文字、词用法和句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查询相应的注释和资料去理解古诗文所讲的情景和意义,而且能够依据当代汉子用法,将古诗文合理的进行调整,疏通古诗文。例如,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三峡》这个古诗文,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诗文中就用了合叙的手法。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这个手法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学习:就是前面语句中多個词语,在后面出现相应的词语进行匹配,这整个句子中出现平行结构关系[2]。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个诗句拆解、组合、翻译,就变成了:“若不是在正午时分,那就看不到太阳;若不是在午夜时分,那就看不到月亮。”学生了解这个诗句含义之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为什么这么用,这么用有什么好处?”让学生主动探究,充分体会古诗文中用词之优美,进而培养学生在古诗文方面的审美,激起学生对古诗文的积极性和热爱。
2.了解诗文背后的故事,感受诗文潜藏的内涵
我国古诗词中大多都有当时那个时代的特点,所以,要从作者整个生命历程的角度去解读古诗文,通过古诗文背后的故事,才能感受到其潜藏的内涵。所以,初中阶段的古诗文教学,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关注作者所处历史时代,以及作者背后经历的故事,然后与古诗文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古诗文的意思,与作者浸透在古诗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例如,部编版初中语文《岳阳楼记》,这篇古诗文仅仅从字面来解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诗文只是作者对其朋友滕子京的鼓励和支持,但引导学生去关注作者写这篇古诗文背后的故事,那么就会看到作者官场失意遭到贬谪,和他的朋友滕子京一样,所以这句诗文就不仅仅是鼓励作者的朋友,也是鼓励作者自身[3]。也从这句诗文透露出作者的洒脱和政治理想。
3.放飞思想,感受诗情画意
我国古诗文用于简练,而且有点晦涩难懂。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要花费大量时间给学生讲解古诗文的意思,并认为学生记住了相应的意思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上开讲,记住或者理解了古诗文的大致意思,仅仅是完成了基层任务。但是立足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角度来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让学生放飞思想,体会古诗文的意境,有效提高学生在古诗文方面的审美水准和文学素养。所以,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需要侧重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并从中品味古诗文的美。例如,部编版初中语文《归田园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听了这个古诗文,脑海中有什么画面吗?”然后引导学生展现自己的想象。
结语
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大浪淘沙之后的文化精粹,也是我国育人的文化宝库。所以,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要合理运用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在古诗文教育中,提高学生的汉语文学素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强大的文化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杨万友,朱金秀.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62.
[2]徐大功.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契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141.
[3]牛海娟.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径探讨[J].名师在线,2019(30):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