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课前实践性作业探究与思考
2020-07-31李巧艳
李巧艳
摘 要:实践性作业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构建新的知识的一种作业形式。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前实践作业是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梳理。课前实践作业是提高学生知识准备,进行课堂平等对话、有效参与的前提。课前实践作业是学生亲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是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过程。课前实践作業是分解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实践作业 有效参与 提升质量
在实践性作业研究过程中,积极学习,提升理念是前提,大胆实践,有效运用,服务教育教学才是关键,笔者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一课时做了以下尝试探索。
一、本节课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理认识钟表的过程中,从整体上认识钟表,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
2.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并能用整时和半时描述一天的活动。
3.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观察、比较的
方法。
4.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习惯。
教科书通过呈现一组学生熟悉的“小明的一天”的时间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具体情境认识时间,知道钟表可以计时。在说一说、认一认、拨一拨的学习活动中,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本课是通过具体情境和具体的操作建立时间概念、培养时间感,时间是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外在表象和行为去理解。
《课标》中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已经积累了看钟表上时间的经验,只是有很多都是无意识的经验、零碎的感知,但学生的生活经验就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老师要善于利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面对如此多的学习目标的多重、面对教材教学活动的多样,面对50多人的教大班额,如何引导学生在一节课有效完成学习任务?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课前实践家庭作业----制作钟面。1.你用什么形状的材料制作?2.你先做了钟面上的什么和什么?3.你最后做什么?4.你会在钟面上拨出什么时间?
以往的课堂上老师带着孩子猜谜语、观察学具、交流、认识、归纳、总结,完成认知,今天的课堂孩子带着作品、带着经验、带着体会直接就进入了学习与认知交流,在交流与引导中自主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
二、纵观这一实践作业的所有流程
1.课前实践作业是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梳理。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不是简单的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学生在有效的引导下进行课前实践作业,可以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积累,即使之前并未有认知积累,在完成作业时进行有效的认知和自我认知的梳理。
2.课前实践作业是提高学生知识准备,进行课堂平等对话、有效参与的前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而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认知并不是空白的,已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是这个基础上有差别的,通过实践作业可以使部分学生进行有效的弥补,让每一个孩子带着自己的认知和感受进入课堂,课堂上不再是个别学生的专场表演,每个学生才能享有真正公平的思维发展机会,才能展开真正有效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习。作为老师我们就要站在学生心理起点和认知起点上组织教学,并尽量创设公平的学习
环境。
3.课前实践作业是学生亲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是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过程。波利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正如她所说,制作钟表的过程正是学生发现规律的过程,表面上的12个数字、格子、时针、分针等都是在作业这个媒介的引导下自主发现探索的,制作的过程正是观察、思考、归纳、发现的过程,经历知识自主构建的过程
4.课前实践作业是分解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课前实践作业让每个孩子在学习新课之前都有了丰富的体验,有了原生态的思考,使得课堂教学的交流碰撞愈加的激烈而有效,既拉近了对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又拉近了学生与数学课堂的感情,使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更加鲜活,使原本抽象的数学原理更加具体,丰富了数学体验,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活动,让数学课堂成为孩子们思维展示、交流、碰撞、反思、构建与发展的乐园。
结语
总之,实践作业的有效利用,让着一节课孩子们上的又轻松有愉快,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真正地参与,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大大提升,这才是值得每一位老师关注和应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