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本浪潮褪去,如何才能不“裸泳”?

2020-07-31彭冬林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眼镜零售资本

文 彭冬林

2019年12月3日,上海赢领眼镜有限公司(伊视可眼镜)发布《告全体城市合伙人书》,宣布由于为公司持续注资的公司股东方面自身突发重大财务资金问题,无法向赢领继续注资,无法为项目输血而导致赢领眼镜公司资金链发生瞬间断裂,公司进入破产清算阶段。

对于逐利而动的资本而言,一方面,国内的消费能力在各个消费领域的表现实力远远大于国外,眼镜行业的增长空间很大;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市场还没有在对应领域出现巨头,这意味着眼镜行业的标准和秩序尚未建立完善,入局者大有可为。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眼镜行业颇受资本关注:2010年3月19日,上海康耐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代码300061);在互联网浪潮的影响下,以望客眼镜、亿超眼镜、LOHO眼镜、音米眼镜、伊视可等为代表的具有互联网基因的眼镜企业,以区别于传统眼镜零售的模式相继获得了资本青睐;2017年3月15日,博士眼镜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博士眼镜”,股票代码300622)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将眼镜企业与资本的关系推向了高潮。

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遭遇意料之中的“逆风”,而中国资本市场亦开启了改革的快进键。在此背景下,眼镜行业的资本热潮似乎已经褪去。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14~2015年,资本从各方进入眼镜行业,并推动了国内眼镜电商的兴起,以2015年投资事件最多,共计16起;2017年投资金额最大,共9.4亿元人民币;到了2018年,出现双双回落,投资事件仅4起,投资金额跌至8亿元;2019年,在资本寒潮下,并未发生任何一起关于国内眼镜电商的投资事件。

2019年,不仅入局的资本数量和金额骤减,原本依靠资本破局的眼镜品牌似乎也遭遇了阻碍。以伊视可眼镜为例,自2010年成立以来,近10年时间其获得注资高达550万,在2017年最辉煌的时刻,伊视可眼镜完成了千万级融资。然而,在2019年的资本寒潮中,这一借助资本腾飞的互联网眼镜品牌,最终也因为资本的撤离而黯然离场。而那些宣称要“颠覆传统眼镜行业”的新模式、新品牌,在昙花一现的辉煌之后,也只剩下星星之火。究其原因,在于其没有充分认识到眼镜行业的特性,仅仅依靠资本的加持,在获得流量关注之后,就开始和其他区域连锁的龙头眼镜店竞争。殊不知,在线上红利效应逐渐消失,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线下市场重新成为主战场,原本靠着常年的经营和口碑,已经有相对稳定的客户群和品牌效应的区域龙头眼镜店重新获得关注,与之竞争成本很大,很多新企业或者新模式,在市场的检验中一家家倒下。

在资本的加持下,新的模式、新的概念在眼镜零售行业也曾引发过追捧,但最终大多归于平静。对此,有业界人士指出,资本并没有把眼镜行业研究透彻,只想到了眼镜产品的高毛利和市场前景,但是没想到产品的高毛利大多出现在零售端,批发端的毛利并不高,而零售端的高毛利背后,是高额的租金、人力、货品周转成本。以眼镜零售第一股博士眼镜为例,公告显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博士眼镜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713.83万元~4233.8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36%~16.11%。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公司计提股权激励相关的员工服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约317万;另一方面是公司供应链运营中心建设导致物业租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67万。

“试想一下,那些想要打开线下零售市场的品牌,一年开100家店,每家店平均投入40万~60万,开店之后,人员配置、设备等需要投入巨大成本,利润将再度被稀释。资本是逐利的,但投入眼镜行业,投入产出比太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资本进来很高调,后面又沉下去了。”TOTA眼镜创始人谢旭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道。卯尚总经理童银丰则认为,资本的褪去,一方面是对眼镜行业的不了解,另一方面,则是那些资本扶持的眼镜品牌,虽然讲了一个好故事,但在落地及实际操作方面,却没有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不论是“无人零售”还是“上门验光”,最初是为了减少成本,但在执行过程中,却产生了体验的缺失、验配标准的参差不齐等新的问题,最终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

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资本的浪潮褪去,能够坚持下来的新兴眼镜品牌,其自身也经过了一系列漫长的自我调整。2019年,零售行业线上线下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眼镜行业线上的份额最终需要依靠线下去维护,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品牌正在向传统零售商靠近,学习它们的可持续盈利能力。以LOHO眼镜为例,发展至今,LOHO经过了3个阶段:起初,由于实体店管理及运营的难度大、成本高,LOHO主要用电商方式来做眼镜(生意);经过一两年的发展,发现纯线上是解决不了眼镜“验光——体验”的闭环,于是又开始了线下的探索;当下,LOHO进入了新零售阶段,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来服务消费者。“在新的环境下,创意要开始做减法了,不能盲目上一些无效项目,而是应该聚焦主业,放眼长期利益,而非为了短期目标或者打价格战牺牲企业长期发展。”LOHO眼镜创始人黄心仲说道。

对于资本而言,眼镜行业是否已经成为“明日黄花”,不再具备诱惑力呢?其实不然。尤其是在近几年的新消费领域投资热潮中,眼镜行业讲的是大健康的故事,具备市场前景巨大、消费群体匀速增长、本地服务属性强、技术要求高等特点,仍然大有可为。

首先,科技赋能和内容助力的新消费投资是当下的热点,而彩色隐形眼镜作为眼镜行业的特殊品类,仍然受到资本的青睐。4INLOOK(美目美佳)的投资方、星陀资本李陶指出,相比于其他品类或者零售,隐形眼镜尤其是彩色隐形眼镜,作为眼镜行业中的标品,更容易被资本所量化。在科技方面,彩色隐形眼镜行业库存较大,需要很强的信息化管理能力:通过强大的ERP系统,能够优化周转库存;实现线上天猫和线下门店的打通,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同时也能够沉淀数据。在内容方面,隐形品类可以做联名款,或者通过音乐节等进行一些跨界合作,进而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其次,眼镜行业背后的巨大市场容量仍然吸引着行业外投资人士的目光,相比于以往,这些入局者显得更加谨慎。以成立于2019年的TOTA眼镜为例,其创始团队从事家居建材行业多年,有丰富的市场活动经验及资金储备。在谈及为何会从家具建材行业转战眼镜行业时,其创始人谢旭意表示:“以乔布斯、张一鸣和马化腾为代表的科技企业,改变人们的用眼习惯的同时,也使得眼镜这一产品成为生活刚需;大部分眼镜零售品牌仍处于在店里等客的阶段,没有一家市场占有率超过5%;消费者大多只认识眼镜店,但对眼镜品牌认识知度不高,没有一定的忠诚度……这些都是巨大机会。”卯尚总经理童银丰则认为,目前入局眼镜行业的资本,肯定希望预期大于投入,中国的眼镜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提早入局,有利于发现高成长、有竞争力的企业,形成行业独角兽。

资本也好,互联网也罢,都相信“快”,但是当具体到一副眼镜、一个马桶盖、一本书、一篇文章时,快并不是好事,资本席卷而过,最终仍然需要依赖产品本身。进入2020年,硬核创新的慢时代即将到来,如何在“慢”节奏中,借助资本的力量,不断打磨自身专业性,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成为了眼镜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眼镜零售资本
眼镜布不是用来擦眼镜的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眼镜知识知多少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新零售咖啡”前景几何?
美妆零售新玩法! 化妆品市场现新零售模式
资本策局变
今年春节新兴消费亮点纷呈——2018年新零售走向
第一资本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