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羊绒之名,秀一个中国给世界看(上)

2020-07-31尔玉

至爱 2020年7期
关键词:羊绒牧民

文|尔玉

艺术羊绒的布道者

20年前,在世界一流的德国针织电脑横机制造商Stoll公司里,站在小方凳上,一位身材娇小的中国女专家正操作着纺织机器。突然,高大的德国专家跑过来对她说:“你是我们的Master(大师)。”

她叫郭秀玲,“上海工匠”,全球排名前五的顶尖纺织专家,中国高端时尚羊绒自主品牌SANDER RIDVER(以下简称“沙涓”)创始人以及技术总监。垂髫时,她在鄂尔多斯草原喂小羊吃黄豆;豆蔻时,她在纺织车间攻克纺织难题;而立时,她在德国公司登上世界纺织技术的顶端,手握多项专利;不惑时,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质造”,她在上海正实现着中国羊绒价值本位的回归……

不过,作为沙涓的创始人,她更愿意称呼自己为“艺术羊绒的布道者”。在获评2019年“上海工匠”时,她曾这样分享自己的成功秘诀:“28年只做一件事,不忘初心、精益求精、敢于追梦。”

郭秀玲

说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文化中国羊绒价值本位的回归

身为纯技术研发人员,2002年从Stoll公司回国时,郭秀玲手握200多项专利。为了促进国内纺织业发展,她选择在上海创业,创立技术研发中心,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时至今日,身为品牌掌门人多年,看着笔者衣服上的花纹,技术“大拿”的底色,依然让她能对其在纺织机器上的编织代码脱口而出。

和中国千千万万制造业企业一样,一开始,她的工厂只是为国际奢侈品牌例如爱马仕、MaxMara做生产供应商,置身于产业链末端,但目光长远的她并不满足于此:“长此以往,中国羊绒产品在国际市场不会有一席之地。”

在全世界各地走的时候,她看到每个羊绒品牌都有独特设计。但是即便全球75%的羊绒原料来自内蒙古,却没有任何品牌会为内蒙古故事、中国文化作推广宣传。“我越来越觉得我们只是在帮助国外品牌占领中国市场。”

在技术以外,她看到了中国羊绒的短板:缺乏自主品牌和文化。“缺乏品牌,就没有更多人记住基于品牌基础上的文化思想。”她想得很明白,“为什么中国羊绒拥有最顶尖的核心技术、原料、生产工艺,但只能为别人做嫁衣,没有话语权?我感到痛苦和不甘心。”

2012年,她和所有客户挨个告别,清零代加工业务,决意重新定义现代时尚羊绒:将牧民的真诚本质与产品的时尚设计紧密结合,孕育羊绒产品的高贵底蕴,让羊绒从草原牧场走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触手可得的生活美学。正如“沙涓”的美好蕴意:犹如沙漠中的河流,流动着生命的希望。

从技术专家转型为高端品牌创始人,带着草原的纯净天然、牧民的淳朴善良以及对羊绒的虔诚,郭秀玲带着沙涓,唱响着沙海驼铃、辉映着胡杨落日,将内蒙古黄金般珍贵的羊绒原材料,制成华丽殿堂的艺术作品,翩翩而至。

关注牧区环境和动物保护羊绒零废弃,秉承可持续发展计划

仅仅是情怀并不足以背书,质量是沙涓的最高原则。用郭秀玲的话说:“从小羊羔的诞生到终端店铺,质量全部由沙涓自己把控。凡事都必须做到120分的努力。”

为了从源头保证品质,她几经考察,最终选择了回到她的根,同样也是羊绒原材料的根—内蒙古阿拉善盟自有牧区。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绿波千里,微风过,羊群如流云飞絮……在阿拉善盟自有牧区的草原,山羊日常生活在零下40摄氏度,在刺骨的严寒下,羊毛比一般的山羊更具备保暖性。

具有社会价值和责任感的消费,比满足心理的消费更加重要。长期关注牧区环境和动物保护,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符合道德生产的沙涓,无疑是肩负社会责任感品牌的代表。从重塑羊绒生态产业链开始,自2006年以来,沙涓每年提供大量资金给当地多户牧民,用于喂养产绒山羊—保证农户的生活质量,同时关爱他们的家庭和子女;为了将本土生存的种山羊血脉完好地保存下来,只选择那些纯种的阿拉善公羊和母山羊配种,并甄选出毛质优异的小羊分别圈养;编写细致的《牧场操作规范》,规范牧民在饲料、牧羊、采集羊绒等各方面的工作;为了不对环境造成污染,沙涓产品的染色材料来自草原的上色草粉碎,经选料、磨碎、分级所得……

“沙涓要尽最大的能力回馈草原,要让牧民过上幸福的日子。”和所钟爱的羊绒一般,她的初心温暖而珍贵。

一头产绒山羊1年也仅能产50—80克绒毛。被称为“Baby Cashmere”的小山羊绒则只有 30 克。所以,在她眼里,羊绒不再是“软黄金”本身,而是大自然对于人类的馈赠:“1件羊绒衣物是5只小羊羔1年所给予的,绝不能浪费。”所以,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生产环节零浪费的原则,流水线上的余料,哪怕只是被剪下来的线头,沙涓也绝不会丢弃,而是再次将其运用起来,制成各类羊绒小洋娃娃。

而且,这几十克绒毛,需要牧民花费1个月左右,用特制梳子慢条斯理地刷出来。她本就是温柔的人,“这是牧民的对生活、对世界、对素未谋面的消费者的用心用情。这份爱如何能辜负呢?”

匠心承诺,静心守一

“我懂羊绒,如同懂得牧场阿妈的情怀。”郭秀玲身上所着的颜色典雅、颇有艺术气息的羊绒套裙,来自她的纱涓—打破羊绒厚重的印象,羊绒纤维的轻盈被发挥到极致—草原的广袤与海派的精致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突破羊绒单一季节的穿着局限,实现200支超薄羊绒的技术性突破,沙涓成为“一年四季可穿的羊绒”。

“静心守一”,这是她采访时说的最多的词汇,也是纱涓技师团队的真实写照。手工打造的温情、技师的情感注入,不仅让手作的温度透过交错横排的针脚渗进顾客的内心,也让纱涓产品被赋予更多的人文气息。不仅工序繁多,羊绒产品的一道手工缝制的工序,就算是老师傅也需要几天的时间去完成,“中间过程断线都不允许”。如此严苛的精工下,纱涓的产品究竟有多精良?她说即使是仔细打量一件羊绒产品,都看不到任何缝纫的痕迹,甚至反面也可以 穿。

如果说“严苛质量”是严谨的社会美学,那么对售出产品“终生负责制”,则是沙涓对客户爱的承诺。一位客户在羊绒制品上弄出一个大洞,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忐忑地询问客服能不能修复。“来,寄给我们。”羊绒制品到了上海,技师们手工一点一点缝制着,十指翻飞后,羊绒制品宛若新生。

猜你喜欢

羊绒牧民
《粗梳羊绒织品》新旧标准对比分析
羊毛和羊绒有什么区别
羊绒鼯鼠新物种被发现
牧民歌唱冬奥会
甘南牧民 赵云雁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对牧民的影响探析
商人买马
羊绒
绵羊不产绒 “绵羊绒衫”从何来
至柔羊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