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协同育人专业方向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20-07-31陈明琴刘军利

计算机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产学权重指标体系

陈明琴,刘军利

(1.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 天津天软人才基地管理有限公司,天津 300380;2.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 教务部,天津 300380)

0 引 言

为了适应和引领新经济与新业态的发展趋势,高校迫切需要探索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着眼于互联网革命、新技术发展、制造业升级等时代特征,联合产业、行业、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面向“大智移云”等新兴产业和业态,因地制宜地交叉融合学科专业,动态地、相对地调整专业方向布局已成为探索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的趋势。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已成为高校产学研合作的中心工作,而行业需求引导专业方向是提升学科专业建设的关键。由于行业领域快速发展,加上软件开发技术与硬件设备技术不断更新,制约了工程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同时,产学研合作的模式相对单一,动态调整机制不清晰,评价体系不完善。因此,构建产学协同育人专业方向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规范产学合作行为,优化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改变专业方向实训教学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产学研合作的从工程实践到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软件工程专业特点

软件工程专业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形成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需要根据软件开发技术与硬件设备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同时所需的技能包括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1]。

软件工程专业与软件开发的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与行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息息相关,需与实际工程应用的需求与基础知识结合,健全和完善软件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为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

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

2.1 面向行业领域,提升工程实践教学质量

以产业发展为引领、实践教育为主线,形成从工程实践到创新创业的大融合。产学协同育人专业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是结合行业领域发展与行业需求,衡量专业方向定位与设立的重要因素,如同“指挥棒”,可以明确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行业需求引导专业方向”的实训设置模式,形成“工程认知—工程实践—工程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工程实践教学质量。

2.2 依据技术相关性,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

技术领域延展性与重点发展技术是专业方向构建的关键因素,将分属不同领域的技术内容通过培养体系的设计等进行交叉、渗透,形成具有特色的知识结构与实践框架,培养复合型人才。产学协同育人专业设置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推动产学合作单位钻研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提升教师与工程师的互融互动,形成科学级教改成果的积累,为实践教学与课程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3 梳理核算机制,增强专业方向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定位与教学是产学研合作的两个重要指标,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专业定位与实践教学错位,在很大程度上与行业脱节,造成学生无法或更好地胜任工作岗位。在资源核算的过程中,基于过去的传统,而非面向市场与岗位的灵活核算,使得合作培养单位投入精力过少,甚至仅为完成既定工作量,这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重大障碍。构建产学协同育人专业设置评价指标体系,突出产学合作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对于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增强专业方向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

3 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2]

(1)可行性原则,即产学协同育人专业设置评价指标体系的可实施程度,是指评价指标体系要尽可能最大程度上衡量实际专业方向教学体系。

(2)区分度原则,即产学协同育人专业设置评价指标体系能区分不同专业方向随各级指标变化的程度,这要求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之间是相互独立的,避免重复性指标,其中指标的权重和评分标准要设计合理。

(3)明确性原则,即评价指标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被评价者认可和理解,所以指标的描述和阐述要清晰、明确,避免产生歧义和理解错误。

(4)实用性原则,即评价指标体系应符合和尊重行业运行规律与高校教学特点,设计简明,便于理解与实施,尽可能以最低的耗费,取得最大的效果。

4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包括两部分:一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架构设计;二是指标体系中指标的内涵及支撑数据建设。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架构设计

依据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L.Saaty 博士提出的“层次分析法”为指导,从目标层、标准层与准则层递阶,构建专业方向动态调整评价指标体系[3]。在标准层中遴选了两级指标,设置了两级权重。选用行业领域、市场行情、技术相关性和成本核算4 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包含2 个二级指标,包括行业领域发展、行业需求、培训行情、岗位薪资等8 个二级指标。根据指标重要性的不同,各级指标均设定不同的权重,见表1。

表1 产学协同育人专业设置评价指标体系

4.2 指标评价内涵的设定

行业领域:信息技术产业市场规模;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趋势;软件行业(软件产品、IT 服务、互联网快速发展延伸的产业链等)的发展态势;软件行业人力资源需求趋势与规模。

市场行情:软件行业角色岗位种类规模;各地域各角色岗位技术水平要求情况;岗位薪资的分布区间情况;人才培养培训市场规模情况。

技术相关性:专业技术覆盖面与延展性;专业技术的难易度与更迭率;多视角多维度的技术发展要求。

成本核算:专业方向设置所需的基础设施投入;高性能计算机类、辅助教学的专业设备类等的投入。一级指标的评价内涵设定见表2。

二级指标的评价内涵设定见表3。

4.3 评价指标的权重设定

体系设置了两级指标,根据指标重要性的不同,给一级指标分别赋予权重值,同时,二级指标也赋予不同的权重值。权重设定见表4。

5 评价指标数学模型及其实际应用

5.1 第1 个数学模型

根据以上指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表,此数学模型针对一级二级指标均为等额权重且已有标准层预估比例值,设计如下:

在公式(1)中,Z为专业方向综合评价得分;Y为专业方向综合评价得分基数;Zi为二级指标中各单项指标的标准值(i=1,2,…,7);X%为专业方向标准层预估比例最大值。

5.2 第2 个数学模型

根据以上指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表,此数学模型针对一级二级指标均为差额权重或其一为差额权重且标准层预估值存在变化量,设计如下:

表2 一级指标的评价内涵设定

表3 二级指标的评价内涵设定

表4 指标的权重设定内涵

在公式(2)中,Z为专业方向综合评价得分;Y为专业方向综合评价得分基数;Xi为一级指标中各单项指标的权重(i=1,2,…,7);Yi为二级指标中各单项指标的权重(i=1,2,…,7);Zi为二级指标中各单项指标的标准值(i=1,2,…,7);A为标准层的变量评价值。

在实际应用时,根据评价具体情况选用评价数学模型,评价指标用于年度评价,依据当年度调研指数,确定等额权重还是差额权重。评价指标体系按评价模型分别算出各个专业方向评价分数,由此可判断专业方向的综合能力水平。

6 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与调整

评价指标体系由4 个一级指标和8 个二级指标组成。随着行业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可动态调整,导向结构与评价目标要与现行指标体系一致,评价指标要质与量综合考量,把握好之间的平衡关系。

根据行业快速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进行专业方向的适时调整,是一项长期的持续不间断的工作,动态调整也需一段时间的发挥作用,因此评价度量所获得的指标值可以用作纵向时间对比,找出在专业方向建设的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取得的建设成果和经验教训,丰富和优化指标体系,使得动态调整评价持续有效地发挥对专业建设的重要指导作用,实现产学合作的全面、协调和共同发展[5]。

7 评价指标体系效果评价

自2011 年开始到2017 年,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建立,面向各育人项目的专业方向进行分布覆盖,进行了两届改革与实践验证。面向新经济与新业态的发展趋势,2016 级评价24 个专业方向,2017 级评价30 个专业方向。

评价构建了产学合作培养竞争管理机制,使得学院在每个专业方向上通过招标遴选到优秀的合作办学企业,不断优化和扩大合作办学企业联盟,提高企业联盟质量。

评价降低了学生选择专业方向的机会成本,优选合作办学企业和工程实训项目,使实践过程中积累的技术和经验更贴近企业需求,更容易实现就业和创业。

评价结果作为新一届专业方向设置、各专业方向培养规模、各专业方向合作办学企业遴选及与合作办学企业签署合作办学合同中质量标准与办学成本的依据,使之尽可能符合产业需求,保持专业方向的高就业率。

实践证明,本成果构建的产学协同育人专业方向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产学研合作在指导和促进专业方向与行业人才需求的匹配度与应用度,基本实现了个性化适应培养的卓越人才培养环境,就业率及就业质量连年居全市高校同专业第一。

8 结 语

专业方向动态调整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产学研合作在指导和促进专业方向与行业岗位的匹配度与应用度。根据行业快速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进行适时调整,以适应软件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指标体系中包含有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将两者相结合,全方位地评价专业方向动态调整的效果。面向行业、技术、关联与成本等重要因素,特色专业方向建设是一个持续不间断的工作,动态调整也需要长时间的发挥作用,因此评价度量所获得的指标值可以用作纵向时间对比,找出在专业方向建设的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取得的建设成果和经验教训。保证动态调整评价持续有效地发挥对专业建设的重要指导作用,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实现产学合作的全面、协调和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产学权重指标体系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产学协同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权重常思“浮名轻”
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的“产学”融合教育模式探究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权重涨个股跌 持有白马蓝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