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2020-07-30杨美娟
杨美娟
当今社会,很多家长对孩子可谓呵护备至,但是这样往往会让事情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孩子们太过骄纵,人也变得自私自利,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倒退,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力在减弱。这些现象令人担忧。针对这些现象,我有目标、有条理地在本班开展了一系列有关责任感培养的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经验。
一、潜能的激活——唤醒
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首先得让学生明白责任感,认识责任感。有一句话说得好,“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在责任感的培养活动中,我尝试运用多种教育方法,使学生认识、明白什么是责任感,明白自己应该为哪些事负责,明白怎样做才算负责。
以心理换位法为例:心理换位法是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思考有关问题,从而唤醒学生们替他人思考的心理方法。在训练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将心比心,并巧妙地加以点拨。如在训练学生养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还”“拾东西要归还失主或交公”等良好行为,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假如别人拿走了我现在急需用的东西,我会……”“假如我不小心遗失了钱物,我……”这种及时点拨,进一步促进了学生产生、形成和强化将心比心,对他人负责的精神,并自觉付诸于行动。
二、常规点拨——训练
训练是行为实践的基础,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一种有意识的转化。根据“条件反射原理”和小學生生理、心理的特点,我认为习惯只有经过长期的反复训练才能形成。因此,在责任感培养过程中,我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和具体化、规范化、多样化的训练,从而使学生的责任感得到逐步强化。如班级有几名学生每天做课间操时不认真,经过我的几次批评教育效果并不明显。后来,我专门请体育委员放学后监督这几名学生练习广播操,只要课间操做得不认真,放学就留下来练习,让他们明白这是对自己负责。现在这几名学生做操做得非常认真。再比如,部分学生的课前准备做得不好,我便让这部分学生反复练习课前准备工作。事实证明,颇有实效。
三、人格的熏染——范导
范导即示范和引导。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切行为,从动作的模拟到语言的掌握,从态度的建立到人格的形成,都可以通过对范导者的观察而习得。因此在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有目的地运用了榜样法。借助榜样的形象,以正面人物的优秀品德和模范行为来影响学生,使他们受到深刻的教育。如我班劳动委员在工作中处处以身作则,任劳任怨,工作认真,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为了使本班获得“清洁红旗”的荣誉,她每天下午坚持卫生检查,使班上的清洁卫生每天都得到最高评分。鉴于她对工作认真负责,我将她树立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作为教师,我平时也特别注意以身作则。因为我深深地知道“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的身体力行,不仅捍卫了言教的严肃性,而且证明了言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总是一丝不苟地对待教学和班务工作。即使生病,只要能坚持,我一定带病上班。
总之,平时一点一滴的教育,帮助学生提高了道德水准,让学生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人。当然,对学生进行责任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课题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个别学生仍不按时完成作业……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我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向专家请教,向同行取经,通过不断的学习,让这一课题研究更加系统化理论化,进而帮助更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