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跨境校企共同体”的国际化办学实践探索

2020-07-30乔红宇施祝斌王琪

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17期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乔红宇 施祝斌 王琪

摘 要 在探索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过程中,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以中新(南通)国际海事培训中心为平台,打造“跨境校企共同体”,构建了跨境校企双主体培养航海国际化人才的运行机制。其举措包括:实行混合所有制模式,多方协作共赢;引进先进资源,对接国际标准;明确责权,实行企业化运营;加强人才交流,提升师资水平;加强互信,促进中外融合。跨境校企合作促进了航海教育资源建设,提升了学生国际竞争力,辐射带动了高职航海教育的国际化,实现跨境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协同育人。

关键词 高职院校;跨境校企共同体;航海类人才;国际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17-0016-04

当前,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深入开展,由此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向着“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目标发展。所以,高职教育也承担着服务社会、服务世界的任务。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调整和技术革新使得其对外籍劳务人员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对其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助力“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相关国家航运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一批航海类高技能国际化人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以中新(南通)国际海事培训中心为实证平台,通过探索跨境校企共同体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充分发挥跨境校企及境外行业组织的资源优势,并以境外客户的实际需要为导向,创新培养模式,加强质量监控,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直接对接国际标准的国际化航海类人才。

一、“跨境校企共同体”的概念

“校企共同体”是指基于共同的利益关注点,企业与院校通过股份或契约形式合作成立的独立运营实体,两者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在人才培养、师资共享、实训基地建设、技术研发、校企各项标准互通、资讯交流等方面紧密合作[2]。跨境校企共同体是院校与境外先进企业及相关行业组织紧密合作,以股份制或契约形式构建的实体,旨在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相匹配。利用跨境校企共同体的天然优势,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及国际标准,并将其融入至教学实践中以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利用跨境校企共同体的平台作用,校企双方的师资及员工得到全方位提升;通过境外合作资源拓展学生境外就业渠道,实现学生的国际化就业。跨境校企共同体以合作双赢为基础,以学生国际竞争力培养为关注焦点,能够实现合作各方的共同发展。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与外国企业(森海海事服务<新加坡>有限公司)、国外行业协会(新加坡海员联合会)建立了“跨境校企共同体”——中新(南通)国际海事培训中心。该“共同体”采用股份制公司的组织架构和运营模式,以学校为主体成立董事会,由独立法人负责,通过“师资互聘、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旨在为国际航运企业培养全球通用的航海人才[3]。在“一带一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学校航院依托航运业全球化发展和优质院高水平专业集群建设,以中新(南通)国际海事培训中心为平台,寻求高职国际化航海人才培养有效路径[4]。通过融合“跨境校企共同体”在国际航运市场和船员培训市场的海外资源,破解跨境职业教育在教学资源建设、专业课程认证、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境外就业等方面的难题,重点向沿线国家的同类院校输出中国航海职教方案。通过“跨境校企共同体”的打造,构建了跨境校企双主体培养航海国际化人才的运行机制,并在国际化教学资源建设、国际化师资团队建设、毕业生国际化就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丰富了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理论。“跨境校企共同体”的合作架构如图1所示。

二、基于实证平台的跨境校企合作举措

(一)实行混合所有制模式,多方协作共赢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产教融合型企业实行“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所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推进依赖于双方能够形成共同体,其核心在于“合作双赢”,其中双赢是合作的前提,合作是双赢的基础。校企双方利益联系越紧密,双方合作的范围就越广、深度越深。跨境校企共同体采取股份制合作模式,实现了混合所有制办学结构,将多方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中新国际”的投资方一是企业,二是学校,三是行业。在校学生经过学校的学历培养后,在行业需求的指引下,再经过“中新国际”的岗前训练,最終成为国内外船东所需要的国际化高技能人才,三方各自提供优势资源,利用“中新国际”这个共同体来获得利益,利益获取的方式其实就是给学生或培训学员和船东之间架起桥梁。在这个过程中,各方利益的多赢格局显而易见,关键是在实施过程中要强化利益驱动,并做好各方的利益分配方案和实际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校企共同体的良性运行。

(二)引进先进资源,对接国际标准

与国外企业、行业协会共建的“跨境校企共同体”在发挥吸引国际行业企业资金这一外资投入的同时,也发挥着外部先进资源(另一种“外资”)汇入的蓄水池作用。借助“跨境校企共同体”,对照STCW公约及相关规定要求,广泛吸收国际先进海事教育资源,主要包括IMO组织示范课程、国际航海院校和国际行业企业优质教学培训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本土化”开发和融合提炼,并联合开发适合国内航海职业教育的双语(全英文)课程,具体见图2。以SCTW公约最新适任要求为前提,以“IMO示范课程→IMO示范课程国内化→基于IMO示范课程国内化的课程认证→航海类专业‘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为主线,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航海类高职人才培养规律,引入IMO示范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使航海类专业课程建设与国际接轨,培养适应国际竞争环境的航海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5]。通过示范课程等国际先进资源的国内化运用,先进教学资源及国际标准的引入吸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跨境文化能力及职业素养,形成自身的职业生涯基础,满足国际公约相关要求。

(三)明确责权,实行企业化运营

跨境校企共同体的有效运营需要建立在明确的责权分配基础上,协调好高职教育公益性与企业经营趋利性的关系。南通航院一方面规划“共同体”的发展,起到宏观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为其提供办公场所、实训基地、师资、教材等资源,有效降低“共同体”的运营成本,提升学生及培训学员国际化培养的公益性。国际行业部门主要提供国际航运咨询服务,协调学生国际化就业、国际教学资源引进、师资国际化培养等方面,同时有效对接国际航运公司,为“共同体”的发展保驾护航。森海海事服务(新加坡)有限公司在混合所有制的架构下负责具体业务。在实际运营中,“共同体”作为独立运作的企业法人,以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运作,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独立分离。“共同体”由总经理负责具体运作,主营业务为国际化船员的培养与培训,也包括国际IMO示范课程师资培训、海员专项培训等。在实际教学中,实行全英文授课,以国际海事组织的从业标准及示范课程为基础,由“共同体”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授课。为提升效率,引入企业的筛选激励机制,企业员工与学校兼职教师的工作任务、考核、激励措施等均按照现代化企业的运行模式进行,这种模式可以调动与发挥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能为企业获得更大效益。

(四)加强人才交流,提升师资水平

“共同体”是集聚高端人才的有效平台。一是依托校企双方人员的引进送出“旋转门”机制,实现了校企双方教学资源的共享互派,也使学校教师在家门口即可接受到高水平国际化能力培养。企业聘请的国际资深专家与学校的兼职教师在“共同体”中密切交流,在教学实践中共同探讨,有效融合了双方的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提升“共同体”师资的水平。二是充分发挥“共同体”的平台优势,积极运作高职院校教师到国际化大型企业担任培训教师,开展境外船员培训,一方面提升境外国家的船员素质,另一方面也实现了跨境校企间国际化师资的交流互动、两栖发展,提高学校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及双语教学能力。三是开展国际化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如IMO师资培训、跨境师资培训等。目前,学校航海类专业教师中具有国际化企业工作经历的占比81%,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占比65.5%,实现了师资队伍水平的较大提升。

(五)加强互信,促进中外融合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校企运转体制的不同,“共同体”各方必须加强沟通,促进彼此的互信,打造共同的利益关注点,实现共同发展。“共同体”建设过程中,不仅存在校企文化的融合问题,还存在东西方文化的融合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会影响“中新国际”这个跨境校企共同体的发展步伐,甚至成为运行阻力。一是要明确责任与权利,学校全力支持企业的正常运营与管理,基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二是加强文化融合,打造中西交融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及受培训学员提前感受到国际化工作岗位的实际状况,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三、跨境校企合作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高

经过数年的磨合完善,中新国际“跨境校企共同体”在教学实践中有力地提升了航海类学生国际竞争力与培训质量,实现了跨境校企、学生、行业等多方共赢,证明了跨境校企合作模式及合作机制的可行性。学校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团队意识、外语水平及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国内外船东的充分认可。学校共向境内外企业输送毕业生1907人,其中境外就业704人,毕业生境外就业率从2013年21.1%增至2019年的43.5%,境外就业后升职率达82.4%,2019年在与包括全国本科院校、航运企业在内的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中航海类学生获得全国总冠军。根据国际航运市场对海员工作能力的实际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培训项目,已向新加坡APL(海皇轮船管理服务私人有限公司)、马来西亚AET(海鹰公司)、中国远洋等航运企业培训输送了3000余名具有较高英语水平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国际化技能型人才,所培训的学员具有英文水平好、实践操作能力强的特点,获得了用人企业一致好评。

(二)国际化教学资源建设成效显著

借助“跨境校企共同体”,通过引进、开发、吸收国际海事教育先进资源,促进航海人才培养与国际全面接轨。学校航海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中共开发双语教学课程36门,全英文授课课程21门;国际培训项目8个;国际培训课程14个;学校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获得国家海事局(MSA)和挪威船级社(DNV)的认证;35门课程获得国家海事局课程认证;“航海英语”“GMDSS通信业务”等11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江苏省外国留学生全英文授课精品课程和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轮机英语》《轮机自动化(英文版)》等15部教材获评国家规划、江苏省高等学校“十二五”重点教材;牽头建成的国家级轮机工程专业双语教学资源库已广泛应用;制定的航海类专业与课程教学标准,在全国航海类高职院校推广应用。

(三)辐射带动航海职业教育的发展

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举措辐射带动了我国职业院校航海类专业的国际化发展。学校先后接待120余所职业院校到校考察国际化办学,对口支援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20余所院校航海专业建设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成果作为典型案例先后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年会、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中国交通教育年会上交流或作主旨发言;牵头成立了包括境内外90余家航海院校、行业企业的全国航海职业教育集团;作为全国航海类专业主要师资培训基地,承办国培项目8期;作为高职院校唯一代表受邀参加交通运输部中国船员发展报告编制;《中国教育报》《中国交通报》、人民网等媒体多次以“南通航院‘国际范培育航海人才”等为题进行报道。

(四)高职航海教育国际化影响显著提升

受邀参加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学生技术技能展暨百校推介会,宣介航海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20余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海院校和企业开展交流合作;近四年来学生赴境外交流(实习)650多人次,接待境外来访学生200多人次,为伊拉克、新加坡等国家开展高级船员培训班146期;在缅甸、柬埔寨、肯尼亚等国建立“海事培训中心”“中非职业学院”等境外教学点和职教培训基地6个,输出“中国航海职教方案”,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海教育发展。学校连续两次入选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

参考文献

[1]李贞.“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成果喜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02-23(2).

[2]施祝斌,王琪,乔红宇,等.校企共同体的实现路径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7):16-21.

[3]吴益群,杨泽宇.国际化校企共同体:混合所有制办学实践新模式[J].职教论坛,2016(8):52-55.

[4]施祝斌,乔峰.基于校企共同体合作模式的航海教育国际化研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3(3):33-37.

[5]喬峰,施祝斌.以“校企共同体”合作模式培养国际化技能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以中新(南通)国际海事培训中心为例[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79-81.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ized College-running Measures Based on “Cross-border College-enterprise Community”

——Taking Singapore (Nantong) International Maritime Institute as the Empirical Platform

Qiao Hongyu, Shi Zhubin, Wang Qi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Jiangsu Shipping College takes the Singapore (Nantong) International Maritime Institute as a platform to create a“cross-border school-enterprise community”and build a cross-border school-enterprise dual-subject model to train maritime international talents. Its measures include: implementing mixed ownership model to enable multi-party collaboration and win-win results, introducing advanced resources to meet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ensuring the responsibilities to implement corporate operations, strengthening talent exchanges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teachers and strengthening mutual trust between the two side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Cross-border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moted the construction of nau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enhanced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students, radiate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vocational nautical education, and achieved mutual benefits an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ross-border college-enterprise community; maritime talents; internationaliz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Author  Qiao Hongyu, associate professor of Nantong Shipping College(Nantong 226010); Shi Zhubin, professor and president of Nantong Shipping College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Qi, professor of Nantong Shipping College (Nantong 226010)

作者简介

乔红宇(1982- ),男,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系副教授(南通,226010);施祝斌(1962- ),男,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通讯作者

王琪(1975- ),男,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系副主任,教授(南通,226010)

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依托‘五位一体实训基地的产教融合路径研究—以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为例”(2017SJB1251);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以IMO示范课程国内化为导向构建轮机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B-b/2018/03/17),主持人:乔红宇

猜你喜欢

国际化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