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都做不到,你还谈什么爱
2020-07-30王莉
□王莉
前阵子我和先生与他的朋友老肖吃饭,老肖是两个男孩的爸爸,大宝初中生,小宝小学生,由肖太太全职在家带。说起家里的两个孩子,老肖一脸愧疚:“从他们出生我就不在他们身边,都没有怎么陪伴他们。”不过这句话刚说完,老肖又一脸骄傲起来:“但我这是为他们好,难道我整天守着老婆孩子,待在那小地方,就算是好爸爸吗?”
陪伴是无论富贵贫穷在身边就好
老肖说的小地方就是他的老家,贵州省的一个小县城。老肖称自己的家乡为“小地方”的时候是一脸的不屑。所以,老肖从老家到上海来当“沪飘”一族,一飘竟是十多年之久。他认为整天守着老婆孩子待在那小地方不算是好爸爸,那么他这样长年在外面飘着顾不上老婆孩子就算是好爸爸吗?
据老肖说,自从生了小宝,他妻子一个人在家又带大宝又带小宝的,又累又焦虑,差点得了产后抑郁症。现在小宝六岁上小学一年级,晚上需要辅导功课,大宝已经青春期有点叛逆了,两个孩子远不如从前好带,妻子感觉越来越招架不住了,天天在微信里和老肖吵架。老肖给我看他们的一段对话。他妻子说:“你到底什么时候回来?我撑不下去了。这个家你还想不想要?”老肖的回答是:“我一个人在外面飘着这么辛苦,不就是为了这个家吗?”
我问老肖现在想怎么做。老肖说,想回老家去陪妻儿又不甘心在上海这么多年的打拼,想继续待在上海又看不到希望。我问老肖现在谁最需要你,老肖说当然是老婆孩子啦!
我说,那还用得着纠结吗?赶紧想办法和家人团聚。要么让他们来上海,如果做不到就回到妻儿身边去。孩子们渐渐长大,越来越需要父亲在场,父亲不能缺席,父教不能缺失。作为父亲,陪伴孩子是责任,陪伴都做不到,还说爱孩子?孩子待在小地方不可怕,怕就怕一直待在见不到爸爸的地方。
老肖被我这一席话说得沉默良久,陷入了深思。饭局结束前,我先生对老肖说,当爸爸的还是要多陪伴孩子的,育儿不只是妈妈的责任。老肖对我们说:“你们说得对,我是该好好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了。”
陪伴是参与孩子的生命成长
看着老肖的背影,我在想,当下中国,有多少父亲为了一个所谓的发展前景,抛家弃子到大地方去打拼?可是,这样做真的换来了更好的前途吗?即便是个人得到了升职加薪,却是以与家人长期分居两地作为代价的。
每次家庭教育讲学,我都会和家长说,没有父亲陪伴的孩子,会比有父亲陪伴的孩子多出许多问题来;长期没有丈夫分担育儿的妻子,她的情绪和状态乃至健康都受到极大影响。这样的代价,真的值得吗?我觉得有一部分中国人真是最不看重家庭生活的一种人,他们为了功名利禄就能轻轻松松牺牲掉家庭团聚、抚养儿女。最后导致孩子成长出现问题,他却觉得与自己毫无关系。肖太太这是典型的“丧偶式育儿”,从大宝出生起丈夫就长期不在家,她一个人带大宝小宝几近崩溃,丈夫还在那说自己是为了这个家好,这真的是名不副实啊!
陪伴都做不到,还说爱孩子?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不陪伴怎么爱?微信视频里看看孩子就能称得上是爱吗?一个月回家一两天就能称得上是爱吗?过年过节给孩子带点礼物就能称得上是爱吗?不,这远不能叫爱。我认为陪伴孩子的成长是日复一日的点点滴滴,不是周末陪伴几小时,也不是春节陪伴几天。孩子的生命成长,需要父母长期地、日复一日地深度参与。陪伴孩子的日常生活是参与孩子生命成长的基本前提。参与孩子的生命成长不是过年参观几天,参与孩子的生命成长不是周末陪伴几小时。参与孩子的生命成长就是要父母沉浸式地深入到孩子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所以父亲要和孩子在一起,没有陪伴就没有教育。
生命化教育专家张文质在其《对于“父亲”这一角色,90%的人都应该知道的事》一文中,有这么一段语重心长的话:“对于家庭教育,我们总是过多地强调母亲的作用、母亲的行为的关键点。但是,事实上生养孩子,父亲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甚至说,无论从生理角度还是从心理角度、家庭角度,爸爸们的责任和义务,从来不会比妈妈们小。”
而在当今社会,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绝对是被严重低估和高度忽略的,所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妈宝男”。作为生命化教育与儿童阅读推广人,这些年我做家庭教育研究最深的感触就是,父爱父教一定不能缺席。缺失父爱父教的孩子,无论男孩女孩,都会有很大问题。爸爸参与陪伴的孩子身心更健康、人格更健全。
陪伴与教育发生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
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前几年,也就是我家小宝刚刚出生时,我先生的单位搬到上海。当时我先生做了很多努力,想留在北京工作,但是单位整体搬迁到上海,在北京一个岗位都不留。我先生在这家单位发展多年,干得很出色。他不想放弃,但又不接受两地分居。于是我们俩就商量,他先去上海看看环境,然后我们在北京和上海之间必须做出选择。小宝还小,需要爸爸一起抚养,需要爸爸分担妈妈的焦虑和辛劳;大宝接近青春期,需要爸爸作为男人陪伴他、指引他,所以我们很苛刻地把这个期限定为半年。
朋友们都笑我们,有必要这么紧张吗?不就是北京上海嘛,高铁半天就到了。我很严肃地告诉他们,我就是不能接受两地分居,我就是不能接受孩子们只有周末才能见到爸爸。我们夫妻俩就是要天天陪伴我们的两个孩子,见证他们成长的一点一滴。陪伴与教育发生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发生在父亲母亲共同抚育孩子的一天一月一年年里。我们认为这很重要,所以我们做得到。当你觉得一件事足够重要时,你就不会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作为借口而逃避问题,你就会做出取舍。人生其实就是选择。在名利与家庭之间,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家庭。
来上海最初的一段时间,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没有自己的房子,没有户口要办居住证,重新为大宝找学校,夏天炎热而漫长,冬天湿冷没有暖气……但是这一切在家庭团聚面前都不算什么。每天我先生下班回家就和两个孩子说说笑笑搂搂抱抱,打打闹闹抱成一团……看到父子关系融洽,看到孩子们健康阳光,作为母亲我感到无比幸福,也觉得我们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
而我先生的不少男同事就认为“不就是北京上海嘛”,他们选择了两地分居:丈夫到上海工作,妻子带孩子留在北京。一开始男同事们每个周末从北京乘高铁回上海,礼拜五晚上到家,礼拜天下午又要回上海。一段时间过后男同事就感觉疲惫不堪,渐渐地回家频率从一个礼拜一次变为两三个礼拜一次或一个月一次。然后我就听我先生说起他同事们的一些家庭矛盾故事:男同事A的儿子要高考了,突然开始不愿意去上学,整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和妈妈说一句话;男同事B的女儿上初中,正值青春期,和妈妈关系剑拔弩张,只有爸爸回北京的周末,家里才有难得的说笑声;男同事C的儿子上小学,越来越像个妈宝男,什么事都说“等我问问我妈妈”……这些都是真实的故事。问题的产生当然不全怪爸爸不在家,但是却与爸爸的长期缺席不无关系。
请爸爸们多陪伴孩子,克服一切困难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当你觉得陪伴孩子足够重要,其他一切就都不能成为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