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研究
2020-07-30李莹莹李美玉单晓丽
李莹莹,李美玉,单晓丽
(青岛市中心血站,山东 青岛 266071)
无偿机采血小板因为在采血时间上要比献全血的时间长上许多,献血者也更容易产生心理不良情绪,负担也较大,继而对采血过程带来一些不利影响。这也是在采血过程中对捐献者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的原因和必要性。本次研究将探索利用心理护理对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造成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站2018年5月~2019年7月186例进行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的捐献者作为本次探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比组和探究组各93例,所有捐献者中,男女捐献者人数分别为122例、64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3.58±2.81)岁。所有献血者均自愿参与捐献,且均符合相关捐献标准。在检查两组患者时发现其在年龄、性别方面不存在P≤0.05的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统计学操作。
1.2 方法
对比组应用常规护理步骤。医护人员要在献血者献血前进行常规的健康询问和相关准备工作,在采血时要注意密切的观察与护理,采血完成后指导捐献者适当休息。
探究组在常规护理步骤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
(1)采血前:医护人员在面对捐献者时,要保持真诚的微笑,以消除献血者的紧张情绪;医护人员要对首次献血的献血者进行一定的献血宣传,让其知道献血并不会被传染疾病,让其知晓机采血小板采集需要较长时间,约为1 h,帮助其做好心理准备;耐心细心为捐献者答疑解惑,帮助其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正式采血前献血者准备一杯无色的暧饮,以防捐献者因空腹献血出现些许不良反应;帮助捐献者调整至舒适的献血体位,帮助其舒缓身心。
(2)采血中:为献血者采血时,于静脉穿刺进针要保持快、准、稳,最好只一次便扎针成功;避免让捐献者献血者直视血袋,减少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几率。若采血流速较慢时,要仔细寻找其原因并为献血者耐心解释,积极消除献血者的烦躁与不安情绪。也可结合献血者的谈吐等分析其个人背景,选择最适合的话题帮助分散捐献者的注意力。此外,也可在采血同时播放轻音乐或稍安静的电视节目等,创造一个较为温馨的献血环境,帮助患者稳定心神。
(3)采血后:采血结束拔针时,可帮助献血者按压针眼5~10 min或应用弹力绷带包扎止血,期间密切观察、询问献血者有无不适,之后嘱咐献血者献血后当天禁止剧烈运动、熬夜,合理补充营养和清水,切忌暴饮暴食;之后,要对献血者表达感谢,让其可以在心理上感受到温暖[1-2]。
1.3 评价指标
观察献血者们的焦虑和抑郁情况来评价护理效果。焦虑情况使用HAMA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SAS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判断,抑郁情况使用HAMD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包辅助组间的检验运算,并相应以t检验、x2检验进行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相应以(±s)、n(%)表示计量、计数资料数据,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探究组捐献者的HAMA评分、SAS评分、HAMD评分、SDS评分均优于对比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捐献者焦虑、抑郁情况对比(±s,分)
表1 两组捐献者焦虑、抑郁情况对比(±s,分)
组别(n) HAMA 评分 SAS 评分 HAMD 评分 SDS 评分探究组(93) 12.94±3.18 38.67±6.44 11.45±2.74 38.64±5.17对比组(93) 18.46±3.88 55.31±7.47 17.75±3.46 54.73±6.84
3 讨 论
心理护理本就是护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对整体护理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在无偿献血人数逐年增加的情况下,相关领域对机采血小板也提高着一定的要求,这也在过程中加强着献血者的心理负担,容易使其产生抑郁或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影响采血。为此,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非常必要。本次研究中,探究组献血者的HAMA评分、SAS评分、HAMD评分、SDS评分均优于对比组(P<0.05)。
综上,优质的心理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缓献血者的抑郁或焦虑等不良情绪,使献血者的情绪保持稳定,也可以有效减轻献血过程中献血者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建议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