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壁细胞抗体阳性的重度缺铁性贫血一例

2020-07-30王冲庄震李月红

临床内科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铁剂免疫性胃酸

王冲 庄震 李月红

患者,女,45岁,因“纳差、乏力半年,加重伴黑矇1周”于2018年9月4日就诊于我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乏力,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贫血(具体不详)”,予铁剂口服1个月后因症状未缓解自行停用,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1周前出现黑矇,呈反复发作,否认心悸、胸闷、胸痛、晕厥等症状。既往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未用药及监测甲状腺功能。月经婚育史:初潮16岁,月经周期28~30天,月经期2~3天,末次月经时间2018年8月22日,平素月经规律,月经量偏少,色鲜红。22岁结婚,孕1产1,丈夫及女儿身体健康。家族史:母亲30岁左右患“贫血(具体不详)”,仍健在。入院体格检查:T 36.3 ℃,R 16次/分,P 68次/分,Bp 128/72 mmHg,神志清楚,精神可,睑结膜、口唇及甲床苍白,舌质淡红,舌边缘可见齿痕,甲状腺Ⅰ度肿大,质韧,未触及压痛、结节及震颤,心、肺、腹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结果:血红蛋白36.0 g/L(115~150 g/L,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以下相同),平均红细胞体积62.6 fl(82~100 f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15.3 pg(27~34 pg),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46.3 fl(39.0~46.0 f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2.28%(0.80%~2.00%);大便潜血阴性;血清铁13.9 μg/dl(50.0~170.0 μg/dl),总铁结合力408.1 μg/dl(300.0~430.0 μg/dl),血清铁饱和度3.41%(20%~50%),铁蛋白4.27 μg/L(4.63~204.00 μug/L);血清叶酸9.8 μg/L(3.1~20.5 μg/L),维生素B12180.3 ng/L(187.0~883.0 ng/L);胃壁细胞抗体(PCA)(+),内因子抗体(-),血清胃泌素-17 3.18 pmol/L(1.00~15.00 pmol/L);游离甲状腺素11.71 pmol/L(11.50~22.70 pmol/L),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3.61 pmol/L(2.80~7.10 pmol/L),促甲状腺激素6.876 mIU/L(0.270~4.200 mIU/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86.1 KU/L(<60.0 KU/L),甲状腺髓过氧化物酶抗体>1 300.0 KU/L(<60.0 KU/L);地中海贫血(α/β)基因检测未见缺失及突变;血细胞形态学分析提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图1);骨髓细胞形态检查提示缺铁性贫血(图2)。心电图、胸部X线片、腹部超声检查未见异常,甲状腺超声检查提示甲状腺肿大并弥漫性病变。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图3),胃镜下取活组织行病理检查示:胃体黏膜轻度慢性炎症(图4),幽门螺杆菌(Hp)(-)。最终诊断:重度缺铁性贫血(IDA),自身免疫性胃炎(AIG),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给予蔗糖铁注射液0.2 g(3次/周)静脉滴注,间断输注悬浮红细胞(共6个单位)等治疗。治疗10天后复查血红蛋白88.0 g/L,平均红细胞体积76.7 f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21.8 pg,患者贫血改善,食欲恢复,乏力、黑矇较前明显好转。出院后规律输注铁剂,2周后复诊上述症状消失,复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08.0 g/L,平均红细胞体积84.1 f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22.5 pg。

讨 论

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有半年贫血病史,无化学物品及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无偏食及特殊饮食习惯,无慢性失血因素,曾口服铁剂治疗症状无改善。因纳差、乏力、黑矇、重度贫血就诊,入院后完善胃镜、病理等相关检查后,诊断为AIG、重度IDA,予静脉补充铁剂、输血等治疗,贫血明显改善。患者PCA阳性,胃镜和病理检查发现胃体黏膜萎缩,AIG诊断成立。患者无显性或隐性失血,无铁摄入不足,口服补铁无效,铁缺乏原因考虑与AIG引起胃酸减少致胃肠道铁吸收不良有关。

铁缺乏是全世界导致贫血的首位原因,187个国家1990~2010年疾病负担的数据证实铁缺乏影响了全世界超过20亿人[1]。因此,铁缺乏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是重大的公共卫生目标,尤其在中低收入国家。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保健服务的改善,我国IDA患病率较前明显下降[2],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3],因铁缺乏导致的重度贫血在临床中更为少见。IDA是一种临床表现,往往隐藏着其他疾病[4]。铁缺乏的病因诊断尤为重要,明确病因,IDA才可能根治。铁缺乏的主要原因为显性或隐性失血[5]。显性失血是指明显的、易于发现的失血,通过病史可发现,如严重创伤、呕血、黑便、咯血、月经量过多等;隐性失血一般很难被发现,通常因胃肠道丢失,由隐匿性肿瘤或出血性肠道病变所致;另外,饮食中铁摄入不足和胃肠道铁吸收减少也可引起铁缺乏。本例患者无显性或隐性失血表现,无饮食中铁摄入不足,铁缺乏原因难以解释。对于这种寻找临床线索较为困难的铁缺乏患者,应考虑可能是胃肠道的原因所致,特别是口服铁剂治疗无效时[6]。胃肠道铁吸收不良(如AIG、Hp感染、乳糜泻)是铁缺乏不常见的病因,需引起临床医师足够的重视[7-8]。胃酸通过将三价铁转换为更易吸收的亚铁,以及将与膳食铁结合的蛋白质消化变性,促进铁的吸收;患者的胃酸过少/无胃酸及消化活动减弱可降低铁的生物利用度,导致铁吸收不良和铁缺乏。该患者AIG诊断成立,口服补铁无效,故铁缺乏考虑与AIG引起胃酸减少,导致胃肠道铁吸收不良有关。

AIG又称A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炎症和萎缩为病理特征的胃炎,是由CD4+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AIG在我国并不少见[9],但尚缺乏大规模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其临床发病过程概括为[10]:各种有害因素引起胃黏膜损伤,壁细胞抗原释放并致敏免疫细胞引起免疫反应,造成胃黏膜慢性炎症,继而通过体液免疫产生PCA,PCA的靶点为壁细胞H+-K+ATP酶α和β亚基;因胃体腺和壁细胞被破坏,胃泌酸功能明显降低甚至无胃酸分泌,引起血清胃泌素水平反馈性升高;胃底、胃体黏膜萎缩,可出现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胃腺癌的发生率增高;胃酸缺乏影响铁的吸收,导致IDA;部分患者可检出内因子抗体,内因子缺乏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最终导致恶性贫血。主细胞的破坏可致胃蛋白酶原Ⅰ水平降低。AIG的主要特点为PCA阳性,胃体萎缩而胃窦不受累,可发展为恶性贫血。以下指标有助于AIG的诊断[11]:(1)血清PCA或抗内因子抗体阳性,后者具有特异性;(2)胃酸分泌功能测定显示无胃酸分泌;(3)胃镜检查提示胃体部萎缩明显;(4)血清胃泌素水平较高(≥500 ng/L);(5)血清维生素B12含量降低;(6)胃蛋白酶原Ⅰ或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降低可定位诊断胃体萎缩;(7)常伴发1型糖尿病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结合本例患者的特点,AIG起病隐匿,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贫血并非均为巨幼细胞性贫血,也可以IDA为首发表现[12]。AIG在临床上逐渐从IDA(可能由胃酸过少/无胃酸引起铁吸收不良所致)进展至巨幼细胞性贫血。对于长期消化不良伴口服补铁无效的IDA患者,应警惕是因AIG所致胃酸分泌减少、铁吸收不良引起。临床上部分患者虽有典型AIG临床表现,内镜活检病理检查却未见明显胃体萎缩,主要原因为胃泌酸黏膜的萎缩是一个渐进过程,未完全萎缩阶段可缺乏典型的病理表现[13]。此外,内镜活检取材、切片、读片等因素也会影响病理诊断结果。AIG易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需完善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甲状腺髓过氧化物酶抗体检查以免漏诊。

猜你喜欢

铁剂免疫性胃酸
护肝布祖热颗粒通过抑制凋亡减轻小鼠免疫性肝损伤
孩子贫血能食补吗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铁剂
——忌食
常觉得胃酸烧心,五种食物可以调理
胃酸时,吃点苏打饼干真能缓解吗?
药师告诉您,补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口服铁剂有禁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