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酶法自茶叶中提取茶多酚工艺和口味研究

2020-07-29李映陈佳芸吴亚楠闻雪畅葛喜珍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茶多酚口味茶叶

李映 陈佳芸 吴亚楠 闻雪畅 葛喜珍

[摘 要]目的:探讨酶法对茶叶和茶叶渣中茶多酚提取效果及口味的影响。方法:设计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酶解茶叶和茶叶渣,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检测茶多酚含量,HPLC法检测氨基酸含量,评价提取液口味。结果:酶法提取最佳条件为复合酶用量2.4%,料液比1∶10 g/mL,酶解pH 5.6,提取溫度60 ℃,提取时间75 min。酶法自茶叶和茶叶渣提取茶多酚产率分别为23.36%、10.38%,与不加酶相比分别提高55.94%、15.46%;酶法自茶叶和茶叶渣提取氨基酸产率分别为4.98%、3.12%,与不加酶相比分别提高20.42%、25.32%;茶叶加酶处理得到氨基酸含量高、收敛强度和苦味弱,总体接受度与氨基酸含量一致。结论:酶法可高效提取茶叶有效成分,茶叶渣可作为原料提取茶多酚,用于食品工业。

[关键词]茶叶;茶叶渣;茶多酚;口味

[中图分类号]TS 2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310(2020)03-0077-06

0 引言

作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茶叶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茶叶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多糖、维生素等物质。茶多酚有抗癌、抗衰老、降血糖、抗辐射等作用;氨基酸具有鲜味,如酸、甜等[1-2]。茶多酚和氨基酸普遍用于食品加工行业。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包括溶剂萃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离子沉淀法、树脂吸附法和酶法等,其中酶法提取安全、温和、环保、效率高、简洁[3]。本研究基于酶法从茶叶和茶叶渣中提取茶多酚和氨基酸,并检测其味质,探讨酶法提取对茶多酚、氨基酸和提取物口味的影响,以及探究自茶叶或茶叶渣中提取茶多酚的高效、环保生产工艺。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原料:绿茶购自山东日照天润茶业有限公司,茶叶渣(用100 ℃水浸泡茶叶30 min,连续冲泡3遍,烘干茶叶,得茶叶渣);纤维素酶(400 U/mg)、果胶酶(500 U/mg)由上海瑞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乙醇、茚三酮、氯化亚锡、硫酸亚铁、酒石酸钾钠(北京化工厂,分析纯);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北京益利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分析纯);标准品: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标准品、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标准品、表儿茶素(EC)标准品、没食子酸(GA)标准品、标准氨基酸(异亮氨酸)均购自国家标准物质中心;咖啡碱(CAF)标准品购自北京北纳创联生物技术研究院。

1.2 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上海奥析科学仪器有限公司);LC-16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仪器(苏州)有限公司);Waters 2695 高效液相色谱仪(Empower 工作站);PHS-3CpH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JM-A6002电子天平(诸暨市超泽衡器设备有限公司);HCP-500 A高速多功能粉碎机(浙江省永康市金穗机械制造厂);TG16台式高速离心机(长沙英泰仪器有限公司)。

1.3 茶多酚提取工艺

取茶叶或茶叶渣,将复合酶溶液加入茶叶或茶叶渣、酶解;加乙醇溶液提取,提取物过滤,离心,得上清液;检测上清液中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计算茶多酚和氨基酸提取率,同时评估口味。

1.4 单因素试验

1.4.1 酶用量(复合酶占茶叶质量百分比)筛选

配制复合酶水溶液(根据预试结果纤维素酶、果胶酶各2.0 mg/mL)。称取茶叶1.0 g于三角瓶,加入复合酶溶液(1.2%、2.4%、3.6%、4.8%、6.0%),加水至60 mL,调pH=5.4,温度45 ℃,酶解300 min。加75%乙醇至100 mL,50 ℃提取60 min,探讨不同酶用量对茶叶中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1.4.2 料液比(茶叶质量与提取剂体积比)筛选

称取茶叶1.0 g于三角瓶,加1.2%的复合酶,加水至60 mL,调pH=5.4,温度45 ℃,酶解300 min。加75%乙醇(料液比为1∶6、1∶8、1∶10、1∶12、1∶14 g/mL),50 ℃提取60 min,探讨不同料液比对茶叶中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1.4.3 酶解pH筛选

称取茶叶1.0 g于三角瓶,复合酶用量1.2%,加水至60 mL,调pH(3.8、4.4、5.0、5.6、6.2、6.8),温度45 ℃,酶解300 min。加75%乙醇至100 mL,50 ℃提取60 min,料液比为1∶10 g/mL,探讨不同pH对茶叶中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1.4.4 提取温度筛选

称取茶叶1.0 g于三角瓶,复合酶用量1.2%,加水至60 mL,酶解pH为5.4,酶解300 min。加75%乙醇,50 ℃提取60 min,料液比为1∶10 g/mL,探讨不同提取温度(30、40、50、60、70、80 ℃)对茶叶中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1.4.5 提取时间筛选

称取茶叶1.0 g于三角瓶,复合酶用量1.2%,加水至60 mL,酶解pH为5.4,酶解300 min。加75%乙醇,50 ℃,料液比为1∶10 g/mL,探讨不同提取时间(15、30、45、60、75、90 min)对茶叶中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1.5 正交试验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4因素3水平的L9(3)4正交设计试验。分别以茶叶和茶叶渣为原料,以复合酶用量(A)、料液比(B)、提取温度(C)和提取时间(D)为因素,以茶多酚提取率为指标,利用Latin正交试验设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建立酶法自茶叶、茶叶渣中提取茶多酚的最优工艺参数,见表1。

1.6 验证试验

以不加酶为对照,分别用茶叶和茶叶渣为底物,利用正交试验所得最佳条件提取茶多酚和氨基酸,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多酚提取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基酸含量。

1.6.1 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

将提取液冷却至室温,过滤,取滤液,3 6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根据国标GB/T 8313—2002《茶 茶多酚测定》中的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来测定提取液中茶多酚含量。精确吸取1 mL待测液于25 mL容量瓶,加入5 mL酒石酸亞铁溶液和4 mL蒸馏水,混合摇匀,再滴加pH 7.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定容,以空白溶液作参比,在540 nm的波长下测量吸光度A。

1.6.2 儿茶素和咖啡碱含量检测

对照品制备:分别称量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标准品、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酸(GA)、咖啡碱(CAF)标准品,用三蒸水定容。ECG、EGCG和CAF的质量浓度均为2 mg/mL,GA质量浓度 0.1 mg/mL,备用。儿茶素和咖啡碱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ZORBAX SB-C18 ODS色谱柱,5 μm,4.6 mm×150 mm,柱温:35 ℃,流动相为30%甲醇加0.5‰ H3PO4;进样量:10 μL,流动相流速1 mL/min,紫外检测器λ=284 nm。供试茶叶或茶叶渣提取液,冷却至室温,过滤,滤去反应体系中的茶粉或茶渣,再用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待测。

1.6.3 氨基酸含量检测

氨基酸组分含量测定参考尹军峰等方法[4]。采用Waters 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Empower 软件工作站, Agilent G1 321 A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Ex):250 nm,发射波长(Em):395 nm,AccQ-Tag 氨基酸(15 mm×3.9 mm×4.6 mm),流速:1 mL/min,柱温:27 ℃,进样量:10 μL,流动相A(乙腈∶水=60∶40),流动相B(乙腈∶磷酸盐缓冲液=10∶90,0.013 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pH 8.1),检测波长: 360 nm。梯度洗脱(0~2 min,A∶B=0∶100;2~15 min,A∶B=20∶80;15~30 min,A∶B=30∶70;30~40 min,A∶B=80∶20;40~45 min,A∶B=100∶0),用外标法定量氨基酸组成的含量。

1.6.4 茶多酚提取率计算

茶多酚提取率用茶叶干物质的质量百分比表示,根据国标GB/T 8313—2002《茶 茶多酚测定》中的酒石酸亚铁比色法,用以下公式计算:

茶多酚提取率=A×1.957 ×21 000×L1L2×M×m×100%。

其中,L1为试液的总量(mL);L2为测定时的用液量(mL);M为试样的质量(g);m为试样的干物质含量(%);A为吸光度。

1.7 口味评定

口味评估由7位训练有素的专家(男4名,女3名,35~56岁)组成,样品在室温(约25°C)下提供,每个小组成员对口味属性(苦味、收敛性、鲜味和接受程度)进行评分。采用十分制,其中8~10为“极强”,6~8为“强”,4~6为“中性”,2~4为“弱”,0~2为“极弱”。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不同样本得分差异,每个评估在不同的日期重复3次[5]。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

2.1.1 酶用量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1可知,复合酶含量在0~1.2%范围,底物和酶充分接触,随酶量增加茶多酚提取率提高;当复合酶用量大于1.2%时,茶多酚提取率下降,推测复合酶饱和后,酶解反应效率下降,故复合酶添加量以1.2%为宜。

2.1.2 料液比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当料液比在1∶6~1∶10 g/mL时,有助于茶多酚向溶剂转移,当料液比超过 1∶10 g/mL时,溶剂用量增加,浸出物被稀释,后续浓缩、干燥成本增加,故最佳料液比为1∶10 g/mL。

2.1.3 酶解pH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3可知,随酶解pH增加,茶多酚提取率先升后降,复合酶pH值为5.6时酶解作用最强,当pH偏离最佳值时,酶活中心的部分基团离子发生变化,酶活性减弱;当pH大大偏离最佳值时,酶蛋白结构改变、变性失活,茶多酚提取率随之降低。

2.1.4 提取温度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4可知,随酶解温度升高,茶多酚的提取率增高,适当升温能有效破坏细胞壁,促进胞内物质渗出,当温度达50 ℃后,继续升温,酶失活,故最佳酶解温度为50 ℃。

2.1.5 提取时间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5可知,在30~90 min范围内,随提取时间延长,茶多酚提取率提高,提取60 min后,茶多酚含量增加偏缓,提取时间太长,茶叶中有效成分可能会发生转化,一些酶解产物例如酚类、单宁、花色素,可成为纤维素酶的抑制剂,且随提取时间延长,提取成本增加,适宜的提取时间为60 min。

2.2 正交试验方案与结果

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正交试验数据分析见表3。

据正交结果,各因素影响茶多酚得率的主次排列如下:料液比 B>提取时间 D>提取温度 C>酶用量A,最佳组合为A2B2C2D3,即复合酶用量2.4%,料液比1∶10 g/mL,提取温度60 ℃,提取时间75 min。

2.3 验证试验

2.3.1 不同提取方法对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由表4可知,在茶叶或茶叶渣提取体系中加入复合酶,采用最佳工艺参数提取,茶多酚提取率分别为23.36%、10.38%,与不加复合酶比较,分别提高55.94%、15.46%;氨基酸提取率分别为4.98%、3.12%,与不加复合酶比较,分别提高20.42%和25.32%。

2.3.2 提取液中儿茶素及咖啡碱含量

表5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结果表明,与茶叶或茶叶渣不加酶比较,用复合酶酶解,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增加12.13%、3.70%)、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增加10.69%、2.42%)、咖啡碱(CAF增加8.31%、4.35%)的提取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酶解未发现有新成分。色谱未检测到没食子酸(GA)。另外,茶叶经开水浸泡后茶叶渣中尚含大量茶多酚,通过酶法提取可以将其中的有效成分提取,避免资源浪费。

2.4 不同处理对提取液口味的影响

由表4、图6看出,茶叶加酶处理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其他依次是茶叶不加酶、茶叶渣加酶、茶叶渣不加酶;总体接受度同游离氨基酸含量一致,即氨基酸含量越高被接受程度越高;收敛强度和苦味由强到弱依次是:茶叶渣不加酶、茶叶渣加酶、茶叶不加酶和茶叶加酶。

3 讨论与结论

茶多酚的溶剂萃取法纯化难度大;超声波提取利用超声波与媒介物质互相作用,发生机械及空穴作用,破坏茶叶细胞壁,加速细胞中活性物质的溶出,其缺点是设备费用高[6];微波提取利用不同物质在微波场中吸收微波能力不同,待提取成分被选择性加热时,与提取体系分离,进入吸收微波能力较差的提取剂中,提取成本高;离子沉淀法利用茶多酚与一些重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形成沉淀,将金属离子作沉淀剂,从混合物中分离纯化得高纯度茶多酚,此法重金属可对产品造成二次污染;树脂吸附法利用树脂选择性吸附茶多酚成本高、费时费力[7]。本研究表明,酶法自茶叶或茶叶渣中提取茶多酚的提取率比不加酶分别提高55.94%和15.46%,HPLC法检测结果,茶多酚提取率较比色法提高幅度小,因茶多酚的主要成分是黄烷酮类、花色素类、黄酮醇类、花白素类和酚酸及缩酚酸类化合物,其中黄烷酮类(儿茶素类化合物)占茶多酚总量的60%~80%,其次是黄酮类、酚类。茶多酚是混合物,儿茶素是其中的一类物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儿茶素虽能反映茶多酚的提取率高低,但不能完全检测茶多酚中所有成分的变化,从总趋势推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作为复合酶浸提茶多酚是一种有效的提取方式[3]。

结果表明,酶法提取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咖啡碱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儿茶素分酯型与非酯型,酯型儿茶素收敛性强,主要对茶汤苦涩味起作用,而非酯型儿茶素具有先苦后甜的滋味特征,口味甜[8]。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咖啡碱(CAF)是苦味的主要贡献者;氨基酸类表现为酸、甜、苦、鲜4种特征,是鲜味和甘味的主要贡献者[9],可缓解茶的苦涩味[10]。酶法提取氨基酸含量增加,口感清爽度高、總体可接受程度高。

以茶叶渣为底物提取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均比茶叶低,因热水冲泡,部分茶多酚和氨基酸溶出,研究表明热水冲泡后还有37.75%茶多酚、36.18%氨基酸保留在茶叶渣中,采用酶法提取,所得的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比对照(不用酶)分别高15.46%、25.32%,通过酶法可以将残留在茶叶渣的有效成分提取。与茶叶相比,茶叶渣酶法提取物感官收敛、涩味较浓,但化学成分无明显区别,茶叶渣可作为原料提取茶多酚,用于食品原料工业。

[参考文献]

[1]HU J, WEBSTER D, CAO J, et al. The safety of green tea and green tea extract consumption in adults results of a systematic review[J]. Regulatory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 2018(95):412-433.

[2]欧阳明秋,傅海峰,朱晨,等. 白茶保健功效研究进展[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19, 15(1):66-72.

[3]窦雨横.酶解法提取在香菇多糖提取中的应用和进展[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9,26(3):34-37.

[4]尹军峰,许勇泉,袁海波,等.名优绿茶鲜叶摊放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J].茶叶科学,2009,29(2):102-110.

[5]YIN J F, ZHANG Y N, DU Q Z, et al. Effect of Ca2+ concentration on the tastes from the main chemicals in green tea infusions [J].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4, 62(7): 941-946.

[6]LIU Y W, WANG S Y, LAN W J, et al. Development of ultrasound treated polyvinyl alcohol/tea polyphenol composite films and thei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J].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2019(51):386-394.

[7]杨新,陈莉,卢红梅,等.茶多酚提取与纯化方法及其功能活性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9,40(5):322-328+332.

[8]路会丽,李国华,陈冠荣.茶饮料的冷萃取工艺研究[J].饮料工业,2018,21(1):47-51.

[9]XU Y Q, ZHANG Y N, CHEN J X, et al. Quantitative analyses of the bitterness and astringency of catechins from green tea[J]. Food Chemistry, 2018(30):16-24.

[10]LI J, YAO Y, WANG J, et al. Rutin, γ-aminobutyric acid, gallic acid, and caffeine negatively affect the sweet-mellow taste of congou black tea infusions[J]. Molecules, 2019,24(23):4221.

(责任编辑 李亚青)

猜你喜欢

茶多酚口味茶叶
《牛采茶叶》
2021年5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如何用茶多酚改善肉制品营养卫生
喝茶能刮油减肥?
茶多酚真能祛斑吗?
多种口味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口味换不停
口味重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