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混龄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

2020-07-29朱荣艳高红光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混龄教育现实问题解决对策

朱荣艳 高红光

摘   要:幼儿在混龄环境中能够通过异龄合作的学习方式发展认知,习得合作意识、社会适应能力,抑制任性、自私、过度依赖等不良品质的发展,这是混龄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但在幼儿园混龄教育实践中,混龄教育的实施并不十分顺利,目前,在实施混龄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难题亟待解决。因此,通过对幼儿园混龄教育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混龄教育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混龄教育;现实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8-0054-03

1982年9月计划生育政策被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我国宪法。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做出了积极地贡献,但是也带来了独生子女问题。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所呈现出的社会适应问题日益引发我国学者的担忧,笔者通过阅读诸多学前教育研究者的研究报告和文献,探索到幼儿园利用集体教育的优势进行混龄编班能为幼儿创设一个真实、丰富的环境,幼儿在这个环境中能够通过异龄合作的学习方式,发展认知,习得合作意识、社会适应能力,可抑制任性、自私、过度依赖等不良品质的发展。鉴于此,笔者认为混龄教育能一定程度弥补独生子女缺乏兄弟姐妹的困境,帮助幼儿在较为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扮演兄弟或姐妹的角色,体验更为丰富的情感,从而达到适应社会、发展自我的目标。

一、幼儿园混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混龄模式课程建设尚不完善

混龄教育由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提出,是美国、德国、日本、丹麦、英国等国家的学前教育普遍采用的教育组织形式。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进混龄教育,但是并未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普遍实施。因此,也就没有与之匹配的课程研究和设计。截止2020年3月,知网检索“混龄教育”,仅有196条相关结果,且多数都是理论层面的评价与研究,混龄教育的实操资料几乎没有。由此可见,我国的混龄班课程建设几乎为空白,而少数尝试混龄教育的幼儿园几乎都是照搬蒙氏,然而中国国情与欧美国情又有着巨大不同,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容易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加之设计符合我国国情的混龄教育课程,既要考虑到混龄幼儿间能力的不同,又要考虑到同龄幼儿的一致性,还要考虑到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混龄教育的课程设计是复杂的,存在着很多困难。如果缺乏统一的课程设计统筹,依靠幼儿园的单打独斗则很难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目前混龄教育缺乏顶层设计的现实,使得混龄模式课程建设不够完善,幼儿教师在实践混龄教育中缺乏明确的依据标准。

(二)教师综合素质与混龄教育所需能力不匹配

在幼儿园中,教师是幼儿发展的指导者,是幼儿活动的参与者和伙伴,是幼儿的示范者和榜样。教师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对幼儿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一定要与混龄教育所需的能力相匹配。

但是,由于幼儿园教师工作的特殊性,需要长时间在班级组织幼儿活动和照看幼儿。这使得在工作时间内幼儿园教师很少有时间能够参加讲座、培训、进行教研,进修成本相较于其他学龄教师而言更高。除此之外,在大学内混龄教育课程也未纳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计划之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接受系统完整的混龄教育培养,加之目前国内缺乏十分专业的混龄教育实践专家和专业的混龄教育教师培训,这就使得混龄教师必须自己进行摸索和探究。但在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流动性较强的学前教育大环境中,目前只有部分善于观察、总结,能够主动学习、实践性强的教师能够胜任混龄教育工作。

(三)家长对混龄教育的认识不足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意识到学前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长远作用,逐渐正视幼儿园对幼儿生活习惯、学习品质培养的重要性,但对混龄教育的认识仅限于年龄小的孩子能得到更多来自哥哥姐姐的关照,而对混龄教育中其它的积极意义知之甚少。例如,混龄教育能够通过幼儿角色转变的练习帮助幼儿形成完整的人格等。由于家长对混龄教育的了解不够,认识不足,对混龄教育的价值不能认同,因此也就很难支持混龄教育的实践。缺乏家长配合的混龄教育实践,自然很难发挥家园共育的合力作用。混龄教育乃至学前教育在家长工作方面依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四)班级师幼比配置不合理

各地教育局规定的幼儿园班级规模通常在30人左右,配备2教1保,师幼比约1:10,在一些农村和教育资源紧缺地区甚至达不到1:10的师幼比。但笔者在混龄教育实践中发现2教1保的师幼比配置并不合理。混龄班一般至少是三个年纪的幼儿混合而成,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4~6岁儿童在这个时期,每隔一个年龄段身心发展都存在着巨大差异性。因此,混龄教育需要更小的师幼比,以此来保证幼儿教师能关注到每一位具有鲜明差异性的幼儿。但在今天幼儿教师高素质人才总体缺乏,幼儿教师流动性较强,幼儿教育投资力度不够的学前教育大环境中,进一步提高师幼比存在一定困难。

二、混龄教育实践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始阶段,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教育对幼儿的人格形成,身心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教育理应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但长期以来,幼儿教育所获得的支持仍十分不足。要想解决混龄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必须加大对混龄教育的支持,而这支持是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一)环境的支持:创造合适的幼儿园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让幼儿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由的发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形式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混龄班教师在投放材料和创设环境时将教育目标隐含在其中,通过丰富的物质环境和安全、温馨的氛围让不同水平的幼儿能够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实现多目标、多层次的发展。

(二)幼儿园的支持:认同混龄教育

对于混龄班的教师而言,幼儿园提供的技术和心理的支持是混龄教育探索路上的明灯。幼儿园可以为混龄教师创造充分交流的条件,创造与其他开设混龄班幼儿园观摩、合作的机会,提供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技术上的指导。对于教师的教育实践报有适当的期望,及时反馈、肯定教师的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对于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尝试和探索给予包容的态度。避免教师因为包袱过重,担心犯错退回熟悉的同龄教育模式。还可以帮助教师总结心得体会,提炼经验,借此增加混龄教师的效能感、使其能够积极投入混龄教育实践中。

(三)教师的专业支撑:混龄班教师充分的准备

在同龄班中,教师常以集体教学活动的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在混龄班中,活动形式不一,既要考慮低龄幼儿的发展水平,又要符合大龄幼儿的挑战需求,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是对教师活动设计基本功及班级幼儿水平掌握的考验。混龄班教师对这些情况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专业储备,在工作中主动学习、积极交流,掌握前沿的研究动态,及时分析提炼总结实践心得。

(四)家长的支持:家长正确认识混龄教育,支持家园共育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家园共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混龄教育对于多数家长而言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模式,会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有些家长担心自己孩子小,会被欺负;有些家长担心自己孩子和其他更小的孩子在一起会影响发展;还有一部分家长对混龄教育期望过高,希望混龄教育可以解决孩子所有的日常问题。面对家长的不理解,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座谈会、观摩日等形式介绍、解答家长关于混龄教育模式的疑问,转变家长对混龄教育的不合理信念,促进家园共育。

三、总结

随着混龄教育实践的深入,越发诠释了没有完全相同的个体这一教育理念。我们应该尊重差异、包容差异、善待差异。混合班面对的是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单一水平,单一目标的教学方法不适用于混龄班。混龄班的幼儿需要教师提供多层次的材料,设置多元化的目标,让每位幼儿都能在宽松的氛围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水平的问题情境。这样,幼儿才能自由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充满自信的行动,这些自发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可以使每位混龄班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全身心地投入主动学习之中,从而获得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   丽.幼儿园实施混龄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2016.

[2]朱宗顺,陈文华.学前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田红艳.混龄教育基本理论研究[D].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混龄教育现实问题解决对策
混龄教育对学前教育改革的意义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研究
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及完善对策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蒙氏混龄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
学前教育的“混搭”潮流
高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培养的对策研究
幼儿园混龄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