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刍议

2020-07-29武丹乔红刚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师教学学生素养理想信念教育

武丹 乔红刚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道德修养、法治素养与文化涵养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教育应基于传统文化与理想信念教育在理念内容与目标指向上的共通性,注重从契合时代要求与学生发展的角度加强二者的有机融合,并通过提升教师实施理想信念教育的水平、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有机整合、优化理想信念教育的外部实践环境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从而为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理想信念教育;教师教学;学生素养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8-0019-0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学校教育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之成为涵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成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份宝贵的资源,将其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转化、传承和发展。其中,理想信念教育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它可以帮助学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情怀,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方式和文化素养。例如舞蹈、诗歌、音乐等传统文化经典是古代人民的突出性创造,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宝贵的艺术价值、持久的艺术魅力,对于人们良好道德情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学校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方面可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融入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这不仅有助于丰富学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文化内涵,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促进学生“三观”的形成,而且还有利于提升教育的实效性与亲和力,为学生道德修养与文化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共通性

(一)理念内容具有共通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源头与重要内容。我们透过学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可以发现:道德观、法治观等的观点、知识都可以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契合点。比如,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以礼待人、讲究诚信等良好道德规范就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因此,结合当前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改革要求,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涵与时代价值的深入挖掘与不断探索,并依据相应的教育主题进行有机融入与创新,既能够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又能够提升教育的历史性、人文性与价值性。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也可由此获得传播与渗透的教育支点,增强其辐射性、渗透性与认同性。

(二)目标指向具有共通性

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具有爱国爱党精神,能够担当社会发展、民族复兴大任的优秀人才,其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文化育人属性,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主要通过讲解与传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认知与思维方式,并引导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例如,著名的中国舞剧《丝路花雨》,它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而且也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这部作品以盛唐时期为历史背景,以丝绸之路、敦煌壁画为素材,彰显了浓厚的民族色调与东方魅力,与当下中国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政策大背景高度契合。学校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可以将其作为教育资源,既可以充分向学生展示中国文化的历史魅力,又可以让学生在欣赏舞剧中感受主人公的精神气概。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理想信念教育中,不仅能够增强教育的文化底蕴,提升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引导力与认同感,而且也能为优秀传统文化发挥自身的人才培养功能提供现实动 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原则

(一)契合时代要求

当前,中国进入了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就要高度关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论述。例如,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阐释,以及在孔子诞辰2565周年时对于传统文化思想的概括,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指南。

教师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与学生学情,加强学习与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将其作为教育建设的根本依据与教育科研的重要方向,并不断在教育与科研探索中深化理解其精髓,从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课程明确方向。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时,可以将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通过适宜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其体会既具有统一的中华文化根脉,又具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的中国文化精神。

(二)契合学生发展

青少年学生要想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有理想信念、责任担当与法治思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将“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体系以及相关传统法治思想与观念按照“因时而化、因势而異、因人而变”的原则传授给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年级、专业及认知特点,着眼其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生活、交往、学习、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展开教育,既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特质,又需要帮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营养,强化融入效果。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提升教师实施理想信念教育的水平

教师实施理想信念教育时,需要完善传统文化知识结构、增强传统文化素养、拓展传统文化理论视野、积累在理想信念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经验,以达成对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准确把握,从而为实现“心中有书、目中有人、言中有理、课中有道”的教育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教师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教法与学法研究、了解学科教改前沿要求、增进与提升对于理论原理的理解与认识水平。其次,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情,做好相关备课设计,并在不断的反思与实践中,正确处理好教材与讲稿、理论与实际、观点与资料、预设与生成的内在联系,努力将理论观点讲清、讲深、讲活。最后,教师要结合学科特色与学生学情,深化对新形势下的传统文化渗透的教育方法创新,熟知传统文化及基础课的相关理论渊源、历史沿革、代表观点与人物,同时,也要能够因课制宜、因人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把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复合的能力素质培养,从而力争以学生熟悉的话语,通过相对通俗的方式将优秀傳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以获得学生的理解与认可。

(二)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有机整合

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法治素养。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教育要强化对学生理想信念的渗透,可将体现信念观、道德观的历史典故、名言警句、文学典籍等引入课堂中,以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也可拓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外延,使学生增强“四个自信”,不断追求成才目标。此外,学校还需要强化对学生道德情操的渗透。依据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学校和教师应对“仁义礼智信”进行深入的挖掘与阐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体现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融入课堂中,以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优化理想信念教育实践的外部环境

在实施理想信念教育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教师要强化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渗透。教师可以盘整地域化、校本化、活动化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通学生、学校与社会的环境壁垒,推动课外素材课内化、课内知识课外化,从而将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与乡土资源、节日资源等有机整合。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呼吁家庭、企业、公益组织等有关单位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探究思考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通过让历史文物“说话”、让馆藏典籍“开口”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思、践、悟的过程中感受历史与现代的有机联系,体会优秀传统文化与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关联,从而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于道德与行为准则的认同,以督促自己主动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伦理性,它以人为重、为政以德、和睦协调等的观点,展示了中华民族绵远的文化传统、优秀的人文精神。在千年的传承中,它还对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产生了强而有力的正面影响。学校教育应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提升教育效果,从而为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李红霞】

猜你喜欢

教师教学学生素养理想信念教育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优化策略
学比教更为重要
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浅析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
构建促进中职生礼仪素养评价体系
如何提高高一学生的化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