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咨询技术在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0-07-29冯喜珍柴彩霞闫云帆

高教学刊 2020年23期

冯喜珍 柴彩霞 闫云帆

摘  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公共心理学的教学效果。将倾听、共情、自我暴露等心理咨询技术引入高师公共心理学课堂教学,有助于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与学生换位思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投入课堂学习,提高公共心理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等师范;公共心理学;心理咨询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3-0113-03

Abstract: Exploring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can help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public psychology. Th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echniques such as listening, empathy, and self-exposure in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public psychology in teachers colleges can help teachers peer into the inner world of students, understand students, empathize with students, and narrow the distance with students In order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itiative in learning,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lassroom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public psychology.

Keywords: higher teachers college; public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echniques

一、問题提出

2017年,教育部启动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认证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学生中心”强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产出导向”强调教师教育对接社会需求,聚焦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持续改进”强调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的反馈,确保培养质量提升。由此可见,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的目的是提升师范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此背景下,公共心理学做为一门体现师范教育特色的重要课程,其教学质量和效果也是心理学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同时,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未来教育和社会对教师素质要求的提高以及心理学科的迅速发展,高师公共心理学做为体现高等师范院校特色的课程,其作用和意义更加显著[1]。

但是公共心理学的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影响其教学效果的问题。譬如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日趋多元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冲击,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情绪不高、课堂参与度较低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另外,随着经济发展,中西文化碰撞交融,传统文化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师重教”的理念受到“自由、民主、平等”等西方文化的影响,使得教师权威与角色面临挑战,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逐渐被打破;00后学生追求个性张扬,使得他们在知识内容的获取以及获取方式、师生的互动模式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需求,这些变化促使公共心理学教学的不断变革。

心理咨询技术最初是指咨询师针对来访者存在的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为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时采用的方法和技术[2]。主要包括倾听、共情、自我暴露等。其核心是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并达到自强自立的过程[3]。在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引入心理咨询技术,是在适应学生个性需求与发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潜能,推动学生积极探究与主动参与,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尝试。

二、心理咨询技术的应用探索

(一)善于倾听,“走进”学生的内心

在心理咨询中,倾听是指咨询师要认真倾听来访者的讲话,接纳其思维方式,认同其内心体验,得到来访者的信任与沟通。即咨询师通过言语或行为向来访者表达理解和无条件接纳,对其观点不做价值评价[4]。在公共心理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提出一些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反馈,必要时还需要组织讨论,这些活动的进行要求教师善于倾听。在我们过去的教学中,教师的“说”多于“听”,比如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直入主题,给学生讲授“心理学是什么?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而倾听的技术强调教师的“听”比“说”更重要。同样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教学,如果采用倾听技术,教学时运用提问的方法,“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请谈谈你的理解。”让学生回答。这时,学生会七嘴八舌,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心理学就是专门研究心理咨询的”“心理学是研究催眠的”“心理学就是关于读心的技术,比如犯罪心理学中对罪犯心理的推测”等等。相比传统教学,学生会因为教师的倾听,对教学内容保持极高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在运用倾听技术时,不仅仅是“听”学生说什么,还要能够“听”出学生言语中所要表达的思维、态度和情感等,并且适时恰当地做出回应[5]。比如在倾听时,教师可以做出身体前倾等表示倾听的动作,让学生知道教师在认真倾听自己的言语,还可以面带微笑、点头示意、给予学生肯定的目光以及言语反应[7]。同时,教师应该持有耐心、认真的态度,这样才可以时刻关注到学生所要表达的内容,适时地进行引导。另外,不要急于对学生的回答做价值评价,要对学生的观念和情感无条件接纳。下面仍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例来说明如何正确地回应与接纳。

教师:“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请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心理学是研究催眠的。”

教师:“为什么这样说呢?”(不做价值判断,进一步引导提问)

学生:“因为看到电视以及电影里经常会有关于催眠的片段,心理学大师都应该会催眠。”(受到尊重并进一步表达)

教师:“比如电影《催眠大师》。”(语言回应并接纳)

学生:“对对对。”(获得接纳的反应)

学生和教师:“呵呵……”(情感回应并接纳)

此案例中,教师就比较接纳学生的观点以及情绪情感。相反,如果教师采取另外一种做法,急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价值判断,就达不到很好的倾听效果。

教师:“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请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心理学是研究催眠的。”

教师:“为什么这样说呢?”(进一步引导提问)

学生:“因为看到电视以及电影里经常会有关于催眠的片段,心理学大師都应该会催眠。”

教师:“这样理解是不对的。”(及早对学生的理解进行价值判断)

学生:“哦!”(尴尬并结束表达)

有效地运用倾听技术,首先要求教师在观念上对学生产生认同,情感上予以接纳,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信任,师生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此时,教师再对其认知偏差进行反馈与纠正,学生也愿意接受教师的观点,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时,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得到提升,认同感和被尊重感得以增强。

(二)运用共情,对学生做到换位思考

共情(empathy)也称同理心,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的,是指咨询师体验来访者内心世界的能力。运用共情有助于咨询师设身处地地理解来访者,从而更准确地把握资料;使来访者感到自己被理解、悦纳,从而感到愉快、满足,促进咨询关系的建立;促进来访者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更深入的咨访关系的建立[6]。

在公共心理学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体验学生的情感与思维,运用共情技术适当表达共情,能得到学生的积极回应和深度参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面以“分析记忆的影响因素”的教学为例来说明共情在公共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老师,记忆中识记的影响因素好几个,遗忘的影响因素也好几个,这么多影响因素,太多了,记不住。”(学生有焦虑、沮丧等情绪)

教师:“是啊,确实是这样子的,我刚开始学时也觉得多的记不住。”(一副发愁状,与学生共情)

学生:“是吗?那你怎么解决的?”(学生表达信任,进一步寻求帮助)

教师:“可以从记忆的不同角度去做影响因素的分析,从识记的角度来分析,是要更好地记住,从遗忘的角度来分析,是为了不要忘记,更好地记住与不要忘记,实际是在说一个事情。”(给予学生正确做法的反馈)

学生:“这样确实可以减少不少工作量。”(脸上挂着自信的微笑)

相反,如果教师采取另外一种非共情的方式来对学生给予回应,可能就是另外一种结果。

学生:“老师,记忆中识记的影响因素好几个,遗忘的影响因素也好几个,这么多影响因素,太多了,记不住。”(学生有焦虑、沮丧等情绪)

教师:“很简单啊!”(学生不被共情)

学生:“……”(无言以对,不良情绪得不到疏导)

教师:“可以从记忆的不同角度去做影响因素的分析,从识记的角度来分析,是要更好地记住,从遗忘的角度来分析,是为了不要忘记,更好地记住与不要忘记……”

学生:“……”(学生情结不能打开,认知不能继续)

在教学中使用共情技术,可以使教师设身处地的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有助于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使教学氛围更加的融洽,从而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教学中表达共情要适度,要注意言语信息与非言语信息的一致性,多使用试探性的语句,要符合学生的实际[7]。在上述例子中,教师如果在言语上表达了共情,但是在某些行为动作中透露了与言语不一致的信息,如在言语共情时并没有表现出发愁的样子,而是嘲弄的样子,那学生所体验到的被共情效果就比较差,从而会影响师生的进一步交流,对教学效果带来消极的影响。

(三)主动表露自己,拉近师生距离

自我暴露是由Jourand在1985年提出来的。自我暴露的意思是指把自己个人的有关信息讲出来,使别人知道的过程[8]。也是指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对方,与对方共享自己内心感受的过程[9]。

教师在课堂上适当运用“自我暴露”技术,有助于学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教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为学生提供示范,促进学生的自我表达,增强课堂中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交流。

如在学习“学生注意力发展的影响因素”时,教师采用讲授的方法逐一分析个人、家庭、社会等因素对注意力发展的影响。教师的讲解全面系统、无可挑剔,但也容易使学生觉得单调乏味。有位教师采用自我暴露的咨询技术,对学生适当地进行“自我暴露”,讲述自己对孩子注意力特点的观察、影响因素的分析、归因并采取措施促进孩子注意力发展的故事。教师的自我暴露,既是丰富的课堂教学案例,给教学增加生活色彩,又能让学生对教师的认识从权威中脱离出来,产生如邻家阿姨般的亲近感,拉近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者让少数同学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大多数学生一改以往羞于表达、彼此观望和等待的状况,纷纷跃跃欲试,大胆地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因为教师的“自我暴露”,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安全感,主动参与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加深了对注意力影响因素的理解。

在学生分享观点时,教师如果采取一定的提问策略,鼓励学生分析自己身心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会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同时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提高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使学生的认知达到更高的层次。

自我暴露技术能为公共心理学教学增色不少,但也要注意适度使用[10]。首先,自我暴露太多会减少教师的庄重感,也会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产生怀疑和反感。暴露太少,又使教师显得很神秘,不够接地气,使学生觉得教师不好接近。其次,自我暴露应当与教学内容相关。自我暴露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其更有自信的表达,如果自我暴露偏离所学内容,就会失去重点,达不到使用自我暴露的效果。总之,在使用自我暴露技术时,教师应该把握好分寸。一般来说,中等程度的自我暴露效果最好,而且在进行自我暴露时,语言也应简洁一些,太过啰嗦也会使学生心生厌烦,失去应有的作用。

三、结束语

把心理咨询技术应用于公共心理学的教学,在学期末对学生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收获。学生们普遍认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收获比较大,也符合自己在学期初对此门课程的学习期待。17级学生A在调查中写道:“学完公共心理学,让我知道,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具备相应的心理学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尊重理解学生。”学生B写道:“学了公共心理学,让我收获颇多,也让我知道,只有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机和性格,才能更好地实施教育。”学生C写道:“学完公共心理学,我认为一个合格的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同时还要教会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从心理学的角度呵护学生、激励学生。”诸如此类的感悟不胜枚举。总之,在公共心理学教学中使用心理咨询技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投入课堂学习,初步具有了把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应用到现在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的意识,达到这一目标也算是從实践的角度提升了高师公共心理学的教学效果。但公共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仍然在路上,需要主动适应各种变化,创造发展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唐芳贵,皮修平.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模式创新[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5(5):161-163.

[2]张日昇.咨询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牛明敏.浅谈心理咨询技术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58-60.

[5]王小兰.“倾听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14(05):47.

[6]乐国安.咨询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7]张付山.共情技术在心理课堂师生互动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育,2016(19):23-25.

[8]俞国良.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9]单佳楠.提高心理课堂分享环节有效性的探究分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35):29-33.

[10]符骏,王玲玲.教师的自我暴露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0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