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专业现代汉语词汇教学内容探索

2020-07-29邱震强

高教学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汇教学

邱震强

摘  要:新闻专业现代汉语词汇教学课时很有限,教学内容必须根据新闻专业词汇要求进行精简。一是“复合式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应讲清楚偏正、支配、补充、陈述、联合5种结构。二是辨析同义词,要在复习高中阶段辨析同义词的基础上,特别讲授新闻写作中需要辨析的同义词。三是学习新闻媒体禁用词。新华社规定了媒体报道中的禁用词,教师不仅让学生熟悉有禁用词,而且作出正确的解读。

关键词:新闻专业;现代汉语;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3-0099-04

Abstract: Because the course of modern Chinese vocabulary teaching is very little, so its teaching content must be simplifi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news major. Its teaching content should include only three aspects. The first is "the way in which compound words are formed", including partial structure, control structure, complement structure, subject predicate structure, parallel structure. The second is to discriminate synonyms. Teachers should first review synonyms in high school and then teach synonyms in news writing. The third is learning word news media banned. Because the Xinhua News Agency stipulates forbidden words in media reports, teachers should not only familiarize students with disabled words, but also explain them correctly.

Keywords: journalism major; modern Chinese; vocabulary; teaching

在詞汇教学方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要求讲授语素和词、汉语的构词法、词义的构成、义素分析,同义词和反义词、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词汇的发展变化等知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分析词的结构,分析词义的构成,辨析同义词,正确地解释词义,掌握各类语汇的特征和分类,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词汇,提高用词的能力。现代汉语课程对新闻专业而言,地位仅相当于公共基础课,课时一般不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课程课时量的三分之一,课时十分有限。我校新闻专业现代汉语课程为32课时,每周1次,每次2课时,共16周,词汇教学一般安排4课时。从理论上说,课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其实词汇教学是个很重要的内容。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张志公先生曾说过,在字、词、句之中,可以考虑把词作为关键,紧紧抓住它。[1]许更生先生认为,构成任何一种语言的核心和主体都是词汇。[2]对新闻专业而言,词汇教学同样重要。只是限于“宽口径”的大环境,才压缩到可怜的4课时。这一点是教师必须认识清楚的。众所周知,新闻专业人才对词汇知识及其用词能力的要求很高。因此必须进行教学内容上的精简。

一、摸清学生已有词汇基础——高中阶段的词汇基础

《2016年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语文》对词语知识的考查主要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用词贴切;不写错别字。在这种“考试说明”的指导下,高中语文词汇教学一般都是采用“认读字音——掌握字形——记住解释”的三步教学法。

《2019年全国高考统一考试大纲:语文》对词语的考核要求是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的意思;在现代文阅读部分,要求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词语的含义;在古诗文阅读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在语言文字应用部分,要求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在写作部分,没有对词语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可见,高中语文有一定的词汇教学内容,但总的来说是孤立的、零散的,是依附于具体课文的,高中语文教学并不很重视词汇教学,往往对最基本的词汇教学视而不见,只是当作阅读中的“绊脚石”而已。因此,在新闻专业现代汉语教学中,有必要对词汇教学加以特别强调。

二、精简教学内容

基于高中词汇教学的不足,根据新闻专业人才在词汇方面的要求,对词汇教学内容可进行如下精简:

一是“复合式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应讲清楚偏正结构(包括定中式、状中式)、支配结构、补充结构、陈述结构、联合结构5种结构[3]。这个教学内容对新闻专业学生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个方面是,弄懂了合成词的结构,有助于增进对词义的理解从而加强记忆。如对“旁证”与“旁征”仅看词典解释,学生常常感到难以分辨,如果明白前者为定中结构,可以扩展为“旁边的证据”,后者为状中结构,可以扩展为“从旁边征引”,学生就绝不会混淆了。再比如“擅长”与“擅场”,明白了前者为联合结构,可以扩展为“擅于或长于”,后者为支配结构,可以扩展为“独占全场”,就很容易分辨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要求学生弄懂所有合成词的结构,有两类合成词的结构是没有必要进入教学内容的,一类是随着词汇的发展词义与词的结构关系已经关系不大的合成词,如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上册关于合成词结构的练习中要求指出“无论”一词的结构[4],对新闻专业就不大合适,该词现已虚化成连词,一般人不会想到其结构为动宾;一类是新闻专业不常用的合成词,当然哪些常用、哪些不常用不太好界定,可能有中间状态,但是处于两头的应该能够辨别。

另一个方面是,弄懂了合成词的结构,有助于制作结构整齐的新闻标题。如台北《联合报》在第三版头条报道张学良和赵四小姐1964年7月在台北举行的婚礼,主标题为“少帅赵四 正式结婚 红粉知己 白首缔盟”[5],要制作出如此令人难忘的好标题,就必须懂得合成词的结构:“红粉知己”是“定中+支配”的结构,“白首缔盟”也是“定中+支配”的結构,这样才能对仗工整,让人难忘。《阳光报》2004年5月17日A5版标题“狼狗咬伤我左腿 主人打断我右脚”制作得也很经典,跟合成词的结构一致是分不开的,“狼狗+咬伤+我左腿”是“定中+补充+定中”的结构模式,“主人+打断+我右脚”也是一样,其中“左腿”与“右脚”结构也是相同的,都是定中结构。这种标题,纯新闻专业的编辑就难以制作出来。其实,不但制作新闻标题需要懂得合成词的结构,有时候新闻正文的写作也同样需要。

二是辨析同义词。高中阶段也要辨析同义词。高中语文常见的同义词有“编辑/编纂、爆发/暴发、妨碍/妨害、肤浅/浮浅、反映/反应、扶养/抚养、工夫/功夫、贯穿/贯串、精练/简练、鉴赏/欣赏、考查/考察、聆听/倾听/谛听、消失/消逝/消释、申明/声明、收集/搜集、典雅/高雅、弥补/填补、细心/悉心、威信/威望、违反/违拗/违犯、变换/变幻、调节/调剂、调停/调解/斡旋、允许/容许、推托/推脱/推诿、缺点/缺陷、赢利/营利”等。对这些同义词,大学教师仍要考查学生掌握的程度,然后在此基础上特别讲授新闻写作中需要辨析的同义词,如“截止/截至、拂晓/黎明/凌晨/侵晨/早上/早晨/清早/清晨、制定/制订、公正/公平/公开、制度/体制/机制、通信/通讯、假冒/伪劣、指摘/指责、发挥/发扬、概率/几率、以至/以致、实验/试验、身价/身家、诞生/诞辰、年轻/年青、商量/协商”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新闻,可能有不同的常用同义词,如经济新闻与体育新闻的常用同义词就明显不同,教师可以收集不同类型新闻的常用同义词提供给学生辨析。

三是学习新闻媒体禁用词。这一条是体现新闻行业“用词适合于题旨情境”方面的要求。新华社发表《新华社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第一批)》[6]中规定了媒体报道中的禁用词,很值得新闻工作者学习,一般的语言文字工作者也应该好好学习。这类词被分为“社会生活类的禁用词”“法律类的禁用词”“民族宗教类的禁用词”“涉及我主权、领土和港澳台的禁用词”“国际关系类禁用词”5类,每一类若干条,共计45条,教师不但应该让学生熟悉有哪些禁用词,而且应该从题旨情境的角度作出正确的解读。

1. 体现人人平等的题旨。如第一条,明确对有身体伤疾者不用“独眼龙/瞎子/聋子/傻子/呆子/弱智/残废人”等蔑称,而应使用“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残疾人”等词语。教师应该解读的是,这一条对坏人、犯罪份子、敌人是否适用呢?我们认为是不适用的,因为现代汉语里既然有这个词,它必然有一个使用范围,如果任何时候都不能使用了,这个词就没有必要存在了。再如第四条,规定对文艺界人士不可使用“天王”“巨星”“影后”“影帝”之类的词语。因为这些禁用词是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是对“平等”价值观的否定,会给受众带来极坏的影响,使受众产生剥削阶级思想,崇拜古代的皇帝、皇后,崇拜官位,羡慕剥削阶级的生活,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所以,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杜绝这些词。

2. 体现不误导消费者的题旨。如第二条,规定报道商品时不应使用“最佳”“最好”“最著名”等词语。第三条,医药报道中不可使用“安全预防”“安全无副作用”“疗效最佳”“根治”之类的词语。

教师应该讲清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因为消费者常常受广告夸大其词的误导,同时还受屡禁不绝的有偿新闻误导,产生盲目消费,深受其害,所以规定这两条禁用词,以便保护消费者。

3.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正、法治”的题旨。如第七条,规定在新闻稿件中涉及犯罪嫌疑人家属、涉及案件的未成年人、涉及案件的妇女和儿童等时,不宜写出其真实姓名,涉及这些人时,应该使用其真实姓氏后加“某”字,不应使用化名。不公开报道这些人的真实姓名,是因为这些人不是犯罪分子,他们的不能对社会公开的个人隐私需要保护,一旦他们的隐私为公众所知,他们现在的生活可能受到不好的影响。那么为什么不宜使用化名而要用真实姓氏呢?因为我国有“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说法,形容为人处事光明磊落,随意把被报道者的姓改了是对其不够尊重的表现。又如第八条规定在法院宣判有罪之前,对刑事案件当事人不应称“罪犯”,而应称“犯罪嫌疑人”。因为“罪犯”是确定有罪的,只有法院才有权宣判,新闻媒体是不能代替法院宣判的。再如第十三条,规定在案件报道中指称“小偷”、“强奸犯”等时,不要在其前面加上其社会身份。如“工人小偷”“教授罪犯”。因为这类禁用词会打击一大片,“工人小偷”打击了工人,工人阶级会抗议;“教授罪犯”打击了教授,教授群体会不满。

4. 体现维护民族团结的题旨。如第十六条,不得使用带有污辱性的称呼去指称各民族;第十七条,禁用含有民族名称的污辱性说法。这两条非常重要,新闻工作者必须牢记。一旦用词不当,容易引起民族纠纷。又如第三十八条,不使用“穆斯林国家”或“穆斯林世界”,而要用“伊斯兰国家”或“伊斯兰世界”。关于这一条,窃以为是一个组合习惯问题,尊重民族习惯就是对民族的尊重。“穆斯林”是对信仰伊斯兰教者的称呼,“伊斯兰”是宗教名称,一般是宗教名称而不是宗教信仰者的名称和“国家”组合,这是一种组合习惯,比如我们可以说“佛教国家”(世界上有十三个主要佛教国家),不说“佛教徒国家”;可以说“基督教国家”,不说“基督徒国家”,道理是一样的。

5. 体现祖国统一的题旨。如第二十三条规定在任何文字、地图、图表中都要特别注意不要将香港、澳门、台湾称作“国家”。本条至第三十五条,应该是45条中最重要的,用错了就属于政治问题,理由很明显、很充分,维护国家主权,可以说匹夫有责,新闻媒体人更有责任,媒体人不容许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使用这些禁用词。

这些禁用词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还应结合新闻作品安排专门练习进行训练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4个课时的时间,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就已经很不错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教材词汇部分中的其他内容,均不需涉猎。

三、加強课后练习

高校现代汉语教材词汇部分的练习很多,这些练习未必适合于新闻专业学生。以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教材第六版为例,该教材词汇部分共设置8节,每节后面都有不少练习题,教师必须研究哪些习题不适合新闻专业学生、哪些习题适合新闻专业学生,这样才能学以致用。

(一)不适合新闻专业学生的习题

那些过于专业的习题不适合新闻专业。如黄、廖版现代汉语教材第六版词汇部分“思考和练习一”共11道大题,其中第一大题“试述词汇在语言中的地位”、第二大题“‘他学英语很用功,坚持每天记住15个词汇。这话对不对?为什么”、第三大题“用‘替代法证明‘驼绒是两个语素,‘骆驼是一个语素”、第四大题“分别指出下列字中的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x)和不能单独作语素的字(O),用三种符号在字下标出”、第五大题“划分出下文中的词”,这些练习均过于专业,仅适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练习。

(二)最适合新闻专业学生的习题

一是与“复合式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密切相关的习题。如黄、廖版现代汉语教材第六版词汇部分“思考和练习一”第七大题“指出下列复合式合成词的类型”[4]就是最合适的,但本题具体的合成词有些并不合适,如“认真”“无论”都是支配式,但从字面上已经看不出来了,辨析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甚至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也是如此。

二是与“辨析同义词”密切相关的习题。如黄、廖版现代汉语教材第六版词汇部分“思考和练习四”第五大题“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第十大题“下边句子里都有用词不够妥当的地方,试指出来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就是最合适的。但在具体的小题方面仍有待斟酌。第五大题“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共有“夸大-夸张”“持续-继续”“鼓励-怂恿”“商量-商榷”“周密-严密-精密”“铲除-拔除-根除”6组同义词,这六祖同义词与黄、廖版现代汉语教材1981年的版本[7]完全雷同,未能与时俱进,有待更新。

第十大题名为改错,实为同义词辨析,故教学中不应该停留在改错阶段,而应该进一步辨析同义词。本大题实际上是对如下各组同义词的辨析:

沾满——布满  停顿——停止  发挥——发扬

攻克——克服  争夺——取得  踏——迈

强健——矫健  脚步——步伐  穿——经

尖刻——尖锐  充沛——充足  机警——狡猾

期望——希望  边疆——边界  场所——场合

巡视——巡逻  公道——公平  程序——秩序

颇——很  佳——好

题目针对性强,但本大题13个小题,前7小题与1981年的版本完全雷同,第8小题只是把“革命”改成了“学习”。第9至13小题为新题,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第12小题“在我校评职称会上,有人故意大闹会场,说职称评得不公道,一下子把会场的程序打乱了”,暴露学校的阴暗面,对学生导向不好。第14小题“一位老农说,今年的早稻,经过精心培育,长势颇佳”,内容颇为陈旧。其它各题,也存在类似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建议从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作品用例中找病句,既与时俱进,学生喜闻乐见,又贴近新闻实践。

三是与“学习新闻媒体禁用词”密切相关的习题。黄、廖版现代汉语教材没有这方面的课后练习题,一般现代汉语教材也没有,这就需要教师在新闻实践中搜集了。

(三)介于适合与不适合之间的习题

黄、廖版现代汉语教材这类课后习题非常多,如“思考和练习一”第九、第十大题都是针对生造词语设计的练习,新闻作品中生造词语现象一定程度地存在,这两大题似乎有讲授的必要;但内容比较浅显,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因此教师也可以不讲授。对这种两可的现象,大多数教师唯恐学生不自学,是选择讲授的,其结果是总感到时间太少、内容太多。笔者的做法是:布置学生自学,并且以一定的方式检查自学结果。

总之,4个课时的时间,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以上三大方面的内容就已经很不错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教材词汇部分中的其他内容,均不需涉猎。

参考文献:

[1]张志公.从几份测验材料看中学生字、词、句的基本训练[J].人民教育,1962(6):11.

[2]许更生.语文教学应以词汇为核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5):5.

[3]兰宾汉,邢向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4:224-225.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11.

[5]联合报.卅载冷暖岁月,当代冰霜爱情,少帅赵四正式结婚,红粉知己白首缔盟[N].台北:联合报,1964-7-21(03).

[6]新华社.新华社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第一批)[J].新闻阅评动态,2005(315):1.

[7]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234.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词汇教学
一起来吹牛
“大力士”纸片人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词汇小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