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公共外语教育的转型发展研究

2020-07-29贾芝

高教学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转型发展一带一路

贾芝

摘  要:“一带一路,语言铺路”,“国家出行,语言先行”深刻体现出语言是国家的先遣队,国家要去何方,语言就应先到何方。中国正在由“本土型国家”向“国际型国家”转变,国家的语言能力也应由“本土型国家”向“国际型国家”发展。高校是学生语言教育的主阵地,应积极承担起学生外语教育的责任。高校公共外语是针对非外语专业而设置的外语教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外交流能力,但从目前来看,高校公共外语教育的质量并不是很高,还不能承担起“一带一路”的发展重任,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加快高校公共外语教育的转型发展,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提供高技能语言人才和具有高水平外语能力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高校公共外语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校公共外语教学;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3-0022-04

Abstract: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language paving the way", "national travel, language first" deeply reflects that language is the advance team of the country, where the country wants to go, the language should go first. China is changing from "native country" to "international state", and the country's language ability should also be developed from "native country" to "international st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position of students' language education and should actively under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students'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ublic foreign languag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ourse for non-foreign language majors, which aim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However, from the current point of view, the quality of public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not very high. Therefore, we must further 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vide high-skilled language talents and professionals with high level of foreign language abil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really reflect the value of public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public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前言

高校公共外語课是针对非外语专业而设置的外语教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外交流能力,但长期以来高校公共外语教育的理念和发展模式较为落后,以英语教学为主,缺少小语种教学和师资是当前公共外语教育的主要特征,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存在模糊、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公共外语教育发展和设置的初衷[1]。“一带一路”的提出为高校公共英语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出行,语言先行”,“一带一路”,语言铺路”的发展理念要求高校公共外语教育必须要转变传统发展观念,做好转型升级不断探索高校公共外语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公共外语教育的审视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公共外语教育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主要是与高校对公共外语重视不够,缺乏资源投入包括师资、资金等投入,部分高校认为公共外语课属于“副课”,虽然是基础类课程但不如学生专业课程重要,因此对公共外语课程重视一直不够,导致高校公共外语课的质量普遍不高[2]。

一方面,高校对“一带一路”下的公共外语教育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其价值,在目前教学环境下公共外语教育的投入比较大,包括师资投入、资源投入、学术投入而短期的收益无法显现,更多是对学生个人的发展而且这种收益需要长时间才能体现,对学校短时间内的影响比较小,因此大部分高校对公共外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对公共外语课的教育还局限于传统观念中,缺少与学生专业教育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依然是围绕考证为主,没有从专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角度分析和明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自贸区等建立,企业等相关组织和政府部门对人才的需求更侧重于复合型人才,要求人才具有与专业相匹配的外语交际能力,包括英文交流和小语种交流能力[3]。但是从实际教学来看,高校公共外语人才培养的目标比较模糊,有的高校只限于普通英语教学,人才培养目标模糊,有的高校虽然认识到“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积极探索高校公共外语教育的改革措施,但改革的内容、改革深度都有待进一步发展。总之,“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高校公共外语教育还没有真正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没有引起对公共外语教育的真正重视加上师资力量不足、各类资源投入不到位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定位较为模糊。

(二)公共外语课程单一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公共外语课程的审视可以发现高校外语设置的课程多是以英语为主,师资力量储备严重不足,公共外语课程单一,教育教学缺乏系统性。高校公共外语课程单一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情况的影响。首先,从宏观角度来看高校对公共外语课程教育的规划普遍沿用传统教育方案,在制定教育方案时依然是以英语教育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英语通用教学,这也与高校传统观念和传统教育模式有关系。因此高校公共外语课程主要是以英语为主,除了外语专业以外,大部分的专业公共外语课程是英语,教学计划、教学安排依然沿用传统方案,这种教学模式看似稳妥因为以英语为主的课程设置和公共外语课程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也符合国家方针和高校通用教育思路,但实际上“一带一路”对高校外语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依然沿用以英语为主的教学模式会是一种“稳定的落后”,导致高校公共外语课逐渐失去其本来设置的初衷和教学目标,无法与社会、学生发展对接;其次,高校公共外语课单一体现在语种的不丰富性[4]。目前高校公共外语教育主要是以英语为主的重要原因在于高校小语种师资力量不足,无法承担公共外语课程教学工作,一方面,高校小语种教师的师资力量普遍比较薄弱,除部分以外语专业为主的高校外,大部分高校的小语种教师数量比较少,只能满足本校外语专业小语种教学,无法承担公共外语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大部分的高校对小语种的公共外语课程很少涉猎,即使有也多是针对小范围的专业学生,以校企合作等为背景,此外部分高校针对公共外语课程不足的情况,开展了以社团为主的小语种教学第二课堂,吸纳有学习兴趣的学生进入到社团进行语种学习,通过吸纳留学生进社团的方式进行教学工作,方式和模式都是一种外语课程教学的补充,但缺點是无法大面积普及,无法承担公共外语课程教学的任务。

(三)应试教育色彩明显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公共外语教育的审视可以发现公共外语教育课的应试色彩明显。高校公共外语课的定位就是为了非专业英语的学生开展的外语教育普及工作,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外语能力的提升,但近些年高校公共外语课的应试色彩非常明显,大部分专业的公共外语教育都会渗透四六级的考试,注重语法和词汇,很少会涉猎外语教育以外内容,特别是缺少人文教育的渗透[5]。一方面,高校公共外语教育的定位为工具型,也就是通过英语教育来完成考级等任务,为自己以后的从业、就业加分,而这种工具型的功利性过于明显,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无法理解和掌握外语教育的实际内容,因此高校公共外语教育的结果是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不错,但听力和口语表达一般甚至说是很差,大部分高校公共外语教育重视学生的翻译能力,基本沿着考试、学历、职称的路径进行,这也是公共外语教育应试色彩明显的重要指征。另一方面,高校公共外语教育影视色彩明显还体现为缺少人文性。高校公共外语教育很少会注重语言中的情感和人文交流,其介绍的基本是外国节日等简单的一些内容,无法体现出实际的价值,人文交流意识比较差,突出表现学生接受公共外语教育后,对国外的理解非常肤浅,甚至连最基本的节日习俗等内容都不了解。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公共外语教育的转型发展研究价值

语言是“一带一路”发展、是国家走向世界的“先行官”。语言文字是人类最为重要的沟通工具,但也不能仅仅只看到语言的工具性;语言也是打开“心结”、消解误会的心灵锁钥,也是文化的阐释者和建构者。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全方位发挥语言的作用[6]。“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为了满足“一带一路”的发展需求,具备“国际型国家”的语言能力,较为理想的状态就是具备20来种语言的能力,亦即:能够从20来种跨国跨地区的活跃语言中获取当代知识,能够用200来种语言进行沟通,向外讲好中国故事。这就要求高校公共外语教育必须要积极转变传统以英语教学的主要外语模式,充分利用公共外语教育的发展优势,为学生专业发展提供给为精准的公共外语教育课堂,要积极开发小语种在内的多种公共外语教育,帮助学生打开外语教育的思路,提高学生外语的重视程度,积极推进公共外语教育专项发展,从外语工具性教育转为外语人文交流教育模式,提高公共外语教育的水平和教育质量。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公共外语教育的转型发展对策

(一)结合“一带一路”发展,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应紧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明确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积极将公共外语教学与学生专业间融合,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提高公共课教学的针对性。

一方面,结合“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高校公共外语教育应积极将“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地理风俗、人文思想、经济发展等内容纳入到外语教育当中,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高校公共外语课的重要性,提高对公共外语课的重视程度。公共外语课教师应明确“一带一路”发展思想,积极将国外不同的异域文化进行融合和介绍,帮助学生在公共外语课中了解更多的外国知识,开拓学生眼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求知的欲望的提升。

另一方面,结合“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高校公共外语教育应注重公共外语与专业的结合,积极探索“公共外语+X”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公共外语教学过程中,公共外语教学应积极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通过整合专业的方式提高公共英语的专业性,为各个专业学生提供符合专业定位与发展的内容,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便利。近些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发展与延伸,对外开放的水平与质量明显提升,需要学生既要具有专业的素养也要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近些年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被派遣国外的人员明显增多,外派人员需要掌握当地的通用语言同时也要具有较高的专业土木工程专业能力,此外金融、司法等专业对英语的需求也明显提升,需要学生可以熟练掌握英语对外沟通能力。因此“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高校公共英语必须要做好与专业教学的契合,培养学生跨语言的交际能力,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二)结合“一带一路”发展,实施多元外语教学

高校公共外语课教学应抓住“一带一路”发展的契机,切实推动公共外语课教学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当前高校公共外语课教学单一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推进多元外语教学,从单一英语教育向小语种等外语进行学习,拓展高校公共外语的发展之路。

高校公共外语实施多元外语教学就是要改变当前单一英语教学的情况,提高小语种的课程比例和内容。首先,“一带一路”发展沿岸涉及的国家众多,涉及到的语言类型众多,包括德语、法语、俄语等语言都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选择性的教育,而且丰富的小语种教学也为学生公共外语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防备。因此,高校公共外语教育应积极开展公共小语种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外语课程内容,鼓励学生根据学校计划、院校安排和学生自愿进行选择,提高学生外语能力;其次,高校外语公共课开展小语种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师资力量的问题,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做好师资招聘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小语种课堂,一方面,高校应进一步加大对外招聘的力度,积极对外招聘小语种的人才,为高校公共外语课进一步提供人才储备;另一方面,高校要做好内部培养,通过选拔优秀留学生、高校自身小语种人才培养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确保高校公共外语课的多元化。最后,高校公共外语课多元化教学应积极做好宣传和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公共外语课的重要性,一般来说如果学校、院系没有特别强调,大部分学生对公共外语课的重视并不够,而且主要是以英语为主的公共外语课教学模式更多是以考证为基础,因此学生对公共外语课缺乏尊重,因此高校在公共外语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外语课的引导工作,通过“一带一路”宣讲等工作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高校公共英语课的魅力,提高对英语公共课的重视程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高校公共外语课对自身发展带来的机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合“一带一路”发展,加强外语人文教育

高校公共外语课教育应积极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进一步加强人文教育与交流工作,通过公共外语加强学校的对外交流,这也是高校发展中“一带一路”最大的机遇。因此高校公共外语课教育应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在教育教学中做好人文交流。

高校公共外语课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符合“一带一路”要求。“引进来”是指,高校公共外语课应积极做好学者的交流工作,邀请国内外学校的优秀教师,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外语课教学工作,通过学者交流、校际交流的方式打开高校公共课的教育局面,提升学生的思想和眼界。高校公共外语课应坚持开放性原则,积极实现与“一带一路”沿岸国家的交流与交往,积极纳入新鲜血液提高高校公共外语课的教学质量;“走出去”是指,高校公共外语课应积极推进学校外语教师走出去,一方面要走进企业、政府当中,特别是自贸区企业、政府等相关组织当中,通过合作交流与工作不断提升个人的外语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其他学校的公共外语交流,通过交流来了解更多的国外内容,同时积极将国家、本校的相关内容做好对外宣傳工作,不断提升高校公共外语的外部影响力。

四、结束语

语言是“一带一路”发展、是国家走向世界的“先行官”,高校公共英语教育应抓住“一带一路”发展的契机,切实推进公共英语教育转型升级的工作,积极建设“公共外语+X”在内的多种公共外语教育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能力,为社会和国家发展输送大批具有高水平、高能力、高人文的专业人才和复合型技术人才,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张睿.“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国际化复语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47):44-45.

[2]李艳飞.“一带一路”倡议下新疆南疆地区高校外语教育规划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0):1-4.

[3]郭炜,王淙.民办高校外语教学“五位一体”课程思政体系设计——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42):36-37.

[4]蒋学清,周雪.TPACK视角下的独立学院外语教师教学能力研究——以广东四所独立学院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05):71-76+82.

[5]杨萍,付童.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高校外语混合教学模式实践——以《西班牙语视听说》为例[J].英语广场,2019(10):119-120.

[6]杜茜.“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分析和培养策略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9):135-136.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一带一路
转型发展形势下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