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20-07-29谭启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谭启明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社会各界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求在不断变化,职业院校的教师也要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伴随着社会发展趋势的变化,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重视,这给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想要保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推动其真正能够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在学校期间教师就要针对教学方式开展研究,不断提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基于此,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近年来在新课程标准不断改革的过程中,为了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推动全能化的人才培养和建设。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要认识到现阶段社会及岗位对于此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教师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围绕人才培养要求进行教学。在当今的社会发展趋势下,在校期间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其在步入社会、开始工作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一个岗位,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因此在学校教学期间,教师要认识到“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用岗位驱动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用能力递进来帮助学生适應岗位,推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理念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下,教师过多重视学生的理论教学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建设不够全面,很多学生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认识都局限于课本中,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全面能力的提升。在当前社会的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理念要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转化成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教师要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教会学生一些真正的本领,让学生不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理念要围绕“培养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基本点,围绕此目标来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计划。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多去吸取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培养经验,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方式,来推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培养。一定要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以科学有效的手段来促进人才的形成,推动其专业技术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理念,推动人才的有效培养,引进优秀的教学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首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围绕一定的目标,最基础的前提是要保证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也就是说扎实掌握专业知识是培养人才的必要前提。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研究,相关人员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扎实的技能,才能保证在工作时不出现错误,保证大众的居住安全,先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提供应有的保障。因此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首先要保证人才培养方面的专业化,这样才能为接下来一系列的教学提供重要的保障。

其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一定要在保证其扎实掌握专业技术的前提下,保证其德智体美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其今后要面临的工作和岗位具备一定的危险性,关系到很多人的生命安全,如果其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很容易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玩忽职守、不负责任的行为,这些都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有效建设,不能对人们的居住安全进行良好的保障,因此推动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是人才培养的必要保证。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及人才培养现状

(一)学校方面

首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问题,学校方面缺乏全面和深刻的认知,很多学校现在虽然能够认识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价值,但是在实际实施起来却总是有所欠缺。以“校企合作”为例,很多学校虽然已经逐步开启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计划,但是很多学生到达企业后并没有实现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提前适应社会发展的目标,很多学生到达企业后做的都是打杂的工作,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建筑工程技术的相关领域,这导致校企合作的教学技人才培养模式变得形式主义,这很大原因是因为校方在校企合作之后并没有及时跟进,很多学生的校企合作学习计划并不理想,可是却没有及时反馈给学校。

(二)教师方面

其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问题,教师方面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部分院校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都缺乏有经验的教师团队,有些教师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认知只停留在理论方面,并没有真正深入研究过,导致其给学生的授课过程也多是停留在浅显的方面,学生会认为这些知识我都已经了解过,就不会认真再去学习,无法给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指导。而且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可能会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用于研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方面。

(三)学生方面

最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问题,学生自身层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生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这给学生的思维发散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都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学生的自律性有所缺失,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都是影响人才培养的阻碍性因素。很多学生对于建筑工程技术的认知都处于理论方面,对于自己学习专业未来的职业定位都不够了解,极大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四、“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一)围绕社会发展趋势开展研究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想要构建“岗位驱动、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教师方面要改变教学观念,走出固有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适当地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学校和教师要寻求当地政府的支持,围绕当地社会发展的趋势来进行具体分析,帮助学生明确自身所学专业未来的岗位方向和目标,不断推动其能力的提升。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当前的发展趋势,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建筑业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人们对于建筑业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对于建筑工程技术这一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学生要清楚自己专业的岗位发展前景,从而达到能力上的提升。另一方面,建筑工程技术作为一种职业化的专业,近年来也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技能性的人才在未来的发展必然会势不可挡。因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想要推动“岗位驱动、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校方和教师一定要自觉承担起“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的责任,为社会培养出能够适应建筑行业的技能型人才,促使人才培养能够与岗位需求相结合,推动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二)发挥学校、企业“双主体”的育人价值

在建筑工程基础专业中想要构建“岗位驱动、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人才的教学和培养一定要让学生能够接受多样化的教育,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保障,要通过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来发挥学校、企业“双主体”的育人作用,给学生造成全面化的影响,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保障。针对学校方面,学生要先在学校接受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学,了解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全面的认识建筑工程基础专业的价值,以及未来这一岗位的发展方向及能力要求,为构建“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奠定理论基础,提供理论指导的良好环境。针对企业方面,则是引导学生将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找到一个平台去实践,在企业中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并且通过在企业中真正参与工作,对建筑工程技术这一专业产生更深层次的了解,让学生在企业中感受这一岗位的内涵,同时可以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能力。

(三)开发“岗位驱动”的课程体系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想要构建“岗位驱动、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方面要针对“岗位驱动、能力递进”进行深入的研究,要认识到“岗位驱动”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构建“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基础。因此校方可以针对“岗位驱动”来开发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的方式。“岗位驱动”课程体系的开发要以就业岗位为切入点,以岗位能力为主线来开展。教师要通过有效的社会调研去分析和发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毕业后最常见的就业岗位,将这些就业岗位分别进行分析,以提纲的方式将这些就业岗位列好,之后针对每一个就业岗位进行研究,将本岗位需要的能力整理好,并且定期根据市场发展及社会变化趋势来加以调整,通过整理好的内容去寻找最合适的行业企业,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开发实训项目,制定有效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

(四)采取“能力递进”式培养人才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想要构建“岗位驱动、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开发“岗位驱动”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采取“能力递进”的方式来促进人才的有效培养。“能力递进”式培养主要强调的是人才的培养要分阶段,要逐层递进、层层深入,不能在一开始就定下较高的培养目标,这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会具备一定的难度,影响最终效果。一般来说“能力递进”式的人才培养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一是通用能力培养,二是专业基本技能培养,这两个阶段难度较低,而且多半是理论知识较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要求学生将这些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扎实掌握,再开展接下来的培养模式。三是专业核心技能培养,这一阶段的培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某一项技能重点研究,实施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四是专业能力强化提高,这一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建筑工程的技术和能力,可以为其设计一些生活中实际的岗位任务,让其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有一个更加强化的体验。

(五)建立保障体系,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想要构建“岗位驱动、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方面要为其能够顺利开展与实施提供有利的支持与保障。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学校要通过建立四大保障体系,来确保“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学校方面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建筑工程技术学习的环境,通过打造“三位一体”的实训基地,为人才培养提供场地上的支持,同时积极与企业合作,通过引入企业的支持为实训基地提供资金、设备等方面的保障,以此来为“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团队建设也要加强重视,要通过建立一定的教学考核制度来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专业认知能力,促使教师能够为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提供有效的指导,推动“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六)明确“技术全能型人才”的培养计划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想要构建“岗位驱动、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要通过不断的研究,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针对学生每一阶段能力的培养要设置一个大致的完成时间,以及预计达到的效果,这样才能为“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指明方向,避免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并且学校和教师要对“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达到的就业率有一个预估,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按照这一预估数字去努力,尽最大能力打造更多的技术性优秀人才,以此来推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整体性进步,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技术型人才,保证“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社会各界对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需求的增加,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要求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方向要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构建“岗位驱动、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使然,也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必须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学校和教师要针对“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打造技术型为主的全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美琼,王虹,凌卫宁.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广西教育,2018(35):87-88.

[2]韦清权,凌卫宁.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7(2):64-66.

[3]陈欣.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189(02):80-81.

[4]许煜和,林筱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6,030(012):33-34.

[5]孙玲,孙萍.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项目课程的开发与探索[J].高教学刊,2018,000(022):148-150.

猜你喜欢

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民办高职建筑工程技术品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
建筑工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双师型”教学团队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
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