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相结合的教学分析
2020-07-29陈素芬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高校音乐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针对钢琴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而且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伴奏能力。为此,教师需要采用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和伴奏能力,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 钢琴演奏 钢琴伴奏 结合
一、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相结合的作用
在高校钢琴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演奏与伴奏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二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能够相互促进。因此,教师应认识到二者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将二者相结合,能够使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提升学生的整体钢琴水平。通过钢琴伴奏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钢琴演奏能力,同时钢琴伴奏也需要应用到钢琴演奏技巧和演奏方法,这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钢琴水平。简单来讲,钢琴伴奏是钢琴课程教学的有力补充和外延,能够使钢琴课程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采用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全面,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钢琴知识和钢琴演奏技巧,使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做到融会贯通,进而提升钢琴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高校钢琴伴奏教学现状
目前,在高校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普遍缺乏对钢琴伴奏教学的重视,没能认识到钢琴伴奏教学的作用,因此也就不能将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相结合。教师往往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钢琴演奏教学上,忽视钢琴伴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钢琴演奏技巧的培养,缺乏对钢琴伴奏的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缺乏钢琴伴奏训练机会,导致学生的钢琴伴奏水平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钢琴水平,导致学生在毕业后自身的钢琴水平难以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除此之外,部分教师还会对钢琴伴奏教学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只要掌握钢琴演奏技巧便一定会钢琴伴奏。这种错误认识导致钢琴伴奏教学得不到重視,甚至学生也会受到教师的影响,缺乏对钢琴伴奏的重视,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不注重钢琴伴奏训练,钢琴伴奏水平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总之,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相辅相成,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影响学生的钢琴水平。
三、高校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钢琴伴奏所应用到的知识与技巧,可以通过钢琴演奏教学实现,而通过钢琴伴奏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钢琴演奏技巧进行训练,进而提升学生的钢琴水平。由此可见,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在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相结合,使钢琴知识能够相互呼应、相互贯通,进而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原谱伴奏与钢琴演奏相结合
在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经典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帮助学生提升钢琴伴奏能力,也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经典艺术歌曲风格的理解。在训练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作品的风格,准确把握经典艺术歌曲中蕴含的情感,使学生加深对经典艺术歌曲的理解和认识,进而起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例如,针对舒伯特作品的教学,教师便可以要求学生将舒伯特艺术歌曲伴奏风格融入舒伯特的乐曲中。[1]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演奏水平和视奏能力,并且还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分析艺术作品,更加准确地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同时,学生在演奏过程中,还能增强钢琴演奏的歌唱感。
(二)即兴伴奏与钢琴演奏相结合
所谓即兴伴奏,是指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伴奏行为,学生根据作品的风格以及作品的旋律所进行的钢琴伴奏。即兴伴奏能够锻炼学生的伴奏能力,同时也是评价学生伴奏水平的重要标准。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直接关乎着学生的钢琴水平,但是学生往往比较缺乏即兴伴奏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即兴伴奏与钢琴演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且能使学生根据曲目风格选择恰当的织体,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熟悉键盘和声。除此之外,即兴伴奏还有助于提升钢琴演奏教学的质量,学生在即兴伴奏过程中,能够使调性、和弦在键盘上有快速的反应,[2]使学生的演奏更加饱满。而且即兴伴奏也属于一种创作行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很有帮助。
四、结语
高校钢琴教学,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加强对钢琴伴奏的重视,认识到钢琴伴奏的重要作用,采用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提升学生钢琴水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梁筱妹.论钢琴演奏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以山东省三所高校教学实践为例[J].当代音乐,2015(17):48-51.
[2]李爱华.创新教学模式是提高艺术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以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改革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57-58+83.
(作者简介:陈素芬,女,本科,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