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家式”高校线上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索

2020-07-29肖璇

大学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参与度

肖璇

[摘 要]2020年初,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打破了高校原有的教学模式,“线上教学”这一模式因互联网的联结而被扩展,成为特殊时期一种全新的联结师生教与学的重要渠道。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居家式”高校线上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在远程学习中乐于参与学习并学有所获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践和理论梳理,可以发现让学生在远程学习中乐于参与学习并学有所获的途径主要有:教师增加线上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增加线上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将选择权交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信任,将组织权交给积极学生;构建公平透明的线上学习评价机制等。

[关键词]“居家式”高校线上教学;学生主体性;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08-0164-03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起“学生主体性”这一教育理念,追根溯源,其最初是在20世纪90年代引进我国,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方式及教育方法也随之进行试探性改革[1]。近年来,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作用。建构主义提出,学习是学习者主体建构的过程,而且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因此,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简单呈现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与组织者[2]。从建构主义理论来看“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育理念,可以理解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引导者与参与者,不应把自己的理解简单强加给学生,而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体自主性与主体创造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激发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

2020年初,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打破了高校原有的教学模式,“停课不停学”的居家学习让学生的学习场所由“学校”这一专门的教育机构转移到“家庭”这个生活场所,无论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是创新的混合式“线上+线下”教学,都因距离而改变了原有的方式,“线上教学”这一模式因互联网的联结而保留了下来,成为特殊时期一种全新的联结师生教与学的重要渠道。

那么,当特殊时期的教学只能依靠“线上”进行“云”授课,且学习场所由“学校”变为“家庭”时,如何确保学生主体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特殊时期线上教学又给将来的高校教学模式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有哪些启示呢?笔者进行了一系列实践与思考。

一、“居家式”高校线上教学面临的学生主体性问题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来临,让不少普通百姓,包括高校学生都只能选择居家进行自我防护。在这一特殊时期,学生的学习场所由“学校”这一专门的教育机构转移到“家庭”这个生活场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各大线上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利用,让“居家式”高校线上教学产生了无限可能性。学生可以不受空间、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开展课程学习,学生自主性在这一层面上得到了发挥。然而,“居家式”高校线上教学给予学生自主性的另一面,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包括学生主体性发挥程度不一等问题。

(一)“刷课”式的学习客观存在

不少课程改革者认为,“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参与率,学生应该参与到学习中,并且这样的学习是真实而非形式的。但是,“居家式”高校线上教学却面临着这样的挑战——“刷课”。调查显示,“刷课”这一新词在高校学生群体中使用较为频繁。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刷课”是一种形式上的学习,是一种虚假参与课程的表现。笔者对一些高校学生进行了访谈,发现一些学生单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将课程视频打开后就去做其他事情,甚至有些学生找到所谓的“刷课神器”,“省时省力”地完成学习任务。曾经有研究者做过调查,在教师“制它力”作用下,学生课堂现场学习自制力得以发挥, 但由于学生线上学习的虚拟和自由,其自制力有所“失控”[3]。

(二)教师教学观念与方式亟须改变

“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居家式”高校线上教学时期的来临,倒逼高校教师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居家式”高校线上教学的效果。然而,一些教师受原有教学习惯影响,将原有的课程教学过程照搬到教学平台,而受网速、互动模式等的限制,学生更多地处于“听”课和“看”课的状态,参与度不够,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体自主性、主体创造性等发挥受限。

(三)线上学习效果的评价遇到困境

线上评价体系是否公平与完善影响到“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的落实,影响到学生发挥主体性的发挥程度。“居家式”高校线上教学遇到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困境。各大教学平台都开发了视频学习进度条,可以监控学习视频的学习进度,但正如笔者上述中提到的,“刷课”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学习,学习更需要学生的自制力加持。从考查学习效果来看,仅靠学习进度是无法确定学生是否在真正学习的,所以靠学习进度来评判学习效果是片面的,亟须多元完善可落实的线上评价体系,让学生感受到公平公正,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居家式”高校線上教学的学生主体性实践与思考

“居家式”高校线上教学在一定层面上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应如何在“居家式”高校线上教学中充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体自觉性,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体创造性?笔者在日前的高校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并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就如何发挥“居家式”高校线上教学的学生主体性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增加线上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

何为学习动机?根据心理学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或内部动力,主要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4]。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在其《学校学习》一书中提出学习动机分类理论,他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其中认知内驱力主要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由此可见,教师要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所探讨的课程话题感兴趣,对所学知识本身感兴趣。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的新学习内容对学生而言越具有不确定性,越是与其原有个体经验存在不一致性,所激发的认知内驱力就越强。

根据心理学相关理论,笔者做了相关实践。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课程的主讲教师,笔者在“居家式”高校线上教学中,发现线上讨论时学生更愿意说,也更敢说,于是做了一个尝试——举办线上辩论赛。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置正反方辩手,让学生由单纯的讨论变成竞赛性质的辩论,通过线上连麦的方式开展辩论,将讨论活动上升到“游戏”活动,增加了话题探讨的趣味性,学生更乐于参与,并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最终获得新知。

同时,笔者还担任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的主讲教师。在“居家式”高校线上教学中,笔者将课程与时事相结合。例如恰逢广西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时,笔者借机增加课程内容,通过线上连麦对歌、展现一线幼儿园“三月三”活动掠影等方式创设讨论情境,让学生讨论如何通过节日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等问题。再如,笔者会联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这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引导学生谈谈这一事件给学生及幼儿带来的影响等,再引入幼儿园社会适应教育知识点的探讨,让学生在很强的时代代入感下,激发探索新知的兴趣。除此之外,笔者在线上教學中增加了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社会心理学方面的测试,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最终更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二)增加线上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将选择权交给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的内涵特征主要表现之一为学生在教育体系中将获得更大的自主权[3] ,发挥学生的主体自主性。然而在目前高校课程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由于受到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科书内容等因素的制约,部分教师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并不多,他们大多按照教学大纲一步一步开展线上教学。例如,通过录播、直播的方式,在规定时间内与学生探讨预设的话题,学生在教师原有的预设话题中进行探讨、学习和思考。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笔者做了新的尝试,增加了线上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将选择权交给学生。

在探讨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课程幼儿园时期家庭教育这一知识点时,鉴于教学对象是大三学生,他们有着丰富的见习经验,在见习中也会遇到一些幼儿问题并引发一定思考,故3月中旬,笔者在广西外国语学院教学平台——智慧广外平台的社区互动板块发布了社会互动话题——你最想探讨的入园期(幼儿园时期)家庭教育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最终从学生最关注的几个问题中选出四个话题,以主题形式进行共同探讨,将教学内容选择权教给学生,增强学生的线上参与率,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体作用。发布社区互动问题,将课程内容选择权交给学生之后,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给予学生充分信任,将组织权交给积极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的内涵特征另一个主要表现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3],培养学生学习参与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创造性。那么,应如何增强学生参与的主体意识?

在举办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课程线上辩论赛之前,笔者通过网络召集参与此次线上辩论赛活动策划的学生,通过教师发动、学生自愿报名等方式,最终组成了线上辩论赛策划组,从讨论线上辩论流程、加分细则到线上辩论赛突发情况应对,甚至是线上辩论赛PPT的制作,都是在笔者引导、学生参与之中完成。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头脑风暴”,提出很多具有创新性、建设性的意见,并形成最终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将组织权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这样“委托任务”的形式,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的同时,也让他们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激发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主体自主性以及主体创造性。

(四)构建公平透明的线上学习评价机制

所谓评价,是指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在前面的论述中,笔者提到,“居家式”高校线上教学遇到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困境。那么,应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学习当中?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强调,“强化”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他提出了正强化(即增加积极刺激物以增加积极行为)、负强化(即减少消极刺激物以增加积极行为)和正惩罚(即增加消极刺激物以减少消极行为)、“负惩罚”(即减少积极刺激物以减少消极行为),由此可见,奖惩分明、公平透明的多元化线上学习评价机制的构建尤为重要。从对高校学生的访谈来看,他们对成绩评价公正性的重视度较高,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

因此,除了要对学生学习进度、作业等进行考核之外,还要对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程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现在不少教学平台已经设置了互动板块,例如广西外国语学院智慧广外平台就很人性化地设置了问答板块和社区互动板块,让师生在平台中进行互动,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也让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查更明晰。教师对参与互动的学生进行加分“奖励”,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话题互动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参与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建立等级式评价体系,分等级制定明确的评分细则,根据评分细则进行打分,确保公平公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及时公布线上学习评价标准。

三、对将来高校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启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学生中心的教学观。他认为教师是“促进者”,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出要让学生身处和谐融洽、关爱与理解的学习氛围中,在做中学。目前的高校教学改革也不断探讨到底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甚至有研究者引入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为代表的学生单主体论和教—学双主体论,探讨高校本科课程双主体教学模式[4]。由此可见,在高校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十分重要。

有调查显示,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以及学生参与线上学习程度的因素包括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学习资源因素、学习平台因素以及学习评价因素等,其中受调查的学生认为,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增加互动和讨论可增加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5]。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线上教学”打破空间和时间学习与互动等优势,又要充分结合“线下教学”的师生交流与互动灵活性等特征;在疫情结束后,要遵循高校的要求和安排,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要做好线上线下的教学衔接,通过提高学习趣味性、增强师生互动和讨论、将一定的教学内容选择权和组织权交给学生、建立公平透明完善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多元评价体系,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教与学效果的最大化。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可.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9(3):92-93.

[2] 赵宏梅,洪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为例[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07-111.

[3] 杨运,周先进.云课堂教学的困境及其超越[J].教学与管理,2018(16):4-7.

[4] 刘卓峰,王震,刘希月,等.高校本科课程“双主体”教学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75):220-222.

[5] 姜丽.混合式学习环境中提升大学生学习参与度的实践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9.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性参与度
在线教学下的大学生内在动机和参与度探析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