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在艺术类非遗传承中的教学实践探析

2020-07-29于得智

参花(下) 2020年8期
关键词:高校课程教学实践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高校在艺术类非遗传承中的教学实践。在非遗语境下,将黑龙江省近年来研究的相关项目成果以教学实践、教材编写等形式呈现,目的是为了加强艺术类非遗传承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关键词:高校课程 艺术类非遗 教学实践

一、艺术类非遗概述

随着我国对艺术类非遗的日益重视,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非遗传承保护事业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根据相关规定,艺术类非遗是指在民族历史文化当中所承载的各种艺术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实物、语言、精神成果等等。诸如罕伯岱达斡尔族民歌、望奎皮影戏、赫哲族伊玛堪、老?舞等都属于艺术类非遗。当下,许多艺术类非遗受到了边缘化的待遇,一些重要的艺术类非遗面临消失的境地,尤其是音乐当中的传统作曲手法、手工艺的技能等。高校作为传承的主要力量,应该在传承中发挥关键作用。

二、非遗语境下高校艺术类传承教学实践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在艺术类非遗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很多,诸如艺术类课程设置机械化、缺乏课程主体性、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脱节、教材编纂水平差等等。

(一)课程设置机械化、缺乏课程主体性。当前我国高校在教学实践当中对课程主体性设置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古代音乐作曲技艺和方法为例,许多高校过于重视传统音乐的曲式结构分析、伴奏分析、器乐组成等等。这些当然也是音乐传承的重要内容,但是却缺乏对黑龙江传统音乐产生独立性要素的阐述,例如黑龙江赫哲族伊玛堪产生的宗教信仰、语言、生产生活方式等要素没有在课程中有所呈现,或者呈现的比例过小,这是当前高校教学中的普遍问题。缺乏主体性的课程设置,学生就无法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缺乏对传统音乐的时间和空间的整体性语境构建,无法有效傳承。

(二)社会实践缺乏针对性。当前,我国高校在艺术类非遗的社会实践方面重视程度低,内容不够丰富,已经严重制约了艺术类非遗传承工作的开展。

一些高校已经认识到了社会实践对艺术类非遗传承的重要性。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田野调查等,让学生感受到社会实践对传承的重要性。例如,在对老?舞的采风中,让学生体验的内容只是局限于舞蹈动作、表演特性等。至于这种艺术的创作动机、文化内涵都了解太少。这样学生无法真正地把握黑龙江老?舞的传承价值。

(三)教材编纂水平差。目前,我国高校关于非遗方面的教材编纂不太重视,很少有相关的教材出版,严重制约了当前艺术类非遗传承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一,教材编纂内容不够细致和齐全。优秀的教材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应该展示丰富性和多元性。例如在曲谱传承中,应该将不同的记谱法介绍清楚,尽量详细。通过调查发现我国高校在作曲教材内容上缺乏细致的撰写,只是介绍了文字图像记谱法和简谱记谱法,对于组合记谱法没有相应的介绍。

第二,教材编纂缺乏应用性。教材的编撰是为了更好地在未来应用中发挥作用,如果不能服务于艺术类非遗传承活动的科学化开展,那么教材就失去了意义。

三、高校艺术类非遗传承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一)加强课程的独立性和灵活性。黑龙江艺术类非遗都是在民间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成果,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在课程教学中,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特征,专门开设相关的独立课程,让学生对艺术类非遗的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的了解。例如学习赫哲族萨满舞的过程中,独立开设赫哲族萨满舞的宗教课程,用2~4个课时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对赫哲族萨满舞的宗教内涵进行深入学习,进一步体验萨满舞的内在文化原动力。

(二)加大对曲谱整理搜集的传承研究力度。高校应该在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下,加大对曲谱搜集整理的力度,通过高校的优质平台,整合相关资源,组织学者专家、基层工作者和广大师生抢救、搜集整理现存所有乐谱,翻译成数字化的简谱。高校可以组合相关人员联系老一辈的黑龙江艺人,通过开展排练录音活动,采用集中教学的方式,对于愿意学习并热衷于传承优秀民族艺术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在高校这个平台上不断加深对艺术类非遗的价值认知和理解。

(三)强化高校资源整合效率。高校作为教育平台可以为艺术类非遗传承起到资源整合作用。高校集中了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在艺术类非遗传承中整合优势资源,包括渠道、人力资源、学术环境等等。艺术类非遗传承是一项庞大的管理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发挥积极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应该在艺术类非遗成果的传承质量转化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和教材编纂等形式体现非遗传承的成果,加强黑龙江艺术类非遗的传承有效性和适应性。

参考文献:

[1]李晶.多视域下音乐类非遗保护与传承教育研究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5):92-95.

[2]郭晶晶.非遗文化活化项目传承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初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1):26-27.

[3]高澄明,陈加斌,齐磊.浙江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高等音乐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J].艺术百家,2016,32(05):54-59+93.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非遗语境下黑龙江高校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SJGY2018058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于得智,男,博士研究生,哈尔滨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作曲)(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高校课程教学实践
从通识教育理论演进看其指导高校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高校课程信息化教学绩效评价的探讨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高职课程系统性教学设计的研究
高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