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人文精神的塑造与记录

2020-07-29胡晓静魏均民

中国医学人文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华医学会医务工作者

文/潘 旸 赵 丛 胡晓静 金 东 刘 冰 魏均民

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不仅仅是医学之战,还是人文之战。既要凭借医学去消灭病魔、拯救生命,也要依靠人文去振奋精神、彰显人性的光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我们中华民族在民族危难之际历来有着不屈不挠、团结互助、舍己为人的可贵精神,正是靠着这种力量,我们才能一次次在跌倒时顽强地站起来。

2020 年初开始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次世纪性的突发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给社会经济和社会秩序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严峻考验着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目前疫情防控形势已经迅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我国的政治制度优势得以实证,中华民族用她的坚韧性和向心力再一次谱写出生命的礼赞。

疫情初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尽其所能,主动作为,迅速搭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学术交流平台”,依靠期刊的品牌号召力与凝聚力,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论文、病例、和人文稿件的征集活动。在快速发布新冠肺炎科研成果、分享诊治防控经验的同时,通过“万众一心、疫中有情”人文征稿活动讴歌了一线医务工作者奋不顾身、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操,赞颂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顽强意志。并且通过此次征稿活动,也从社会不同视角记录了全国上下共渡难关所走过的艰难历程。

☉ 人文征稿活动概述

2 月13 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开展“万众一心,疫中有情”人文作品征集活动。本次征稿活动主要面向全国参与抗击疫情的卫生单位,广大医务工作者及其家属,志愿者,以及关爱生命和健康、支持抗击疫情的国内外各界人士。希望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铭刻抗击新冠肺炎期间的经典瞬间和感人事迹。此次活动反响热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截止到4 月4 日,共收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投稿达283 篇,其中文章169篇,诗歌94 篇,视频9 篇,图片11 篇。目前经三级审核可录用作品143 篇。经过对作品梳理,将相关内容分别归入以下栏目,即一线日志、一线团队、一线任务、诗歌志、图片志。根据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现有发布渠道,在《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健康世界》纸质期刊发表29 篇,新冠肺炎网站人文专栏及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读者俱乐部微信等新媒体发布渠道发布54篇,并将所有录用人文征稿汇编至《“万众一心,疫中有情”人文作品纪念集》中。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也将根据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华医学会等主管部门的需要,积极推荐优秀作品,为体现“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整体战略部署,积极提供社会人文作品来源。

☉ 不同作者群体在疫情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线新冠肺炎相关主要科室医务工作者:截止2 月底,全国派往武汉一线医护人员已达4 万余人1,他们为了全国人民的安全健康,放弃了春节假期与家人的团聚,用专业的医护知识与精神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如《新生儿科战“疫”中的我》一文作者作为一名新生儿科医生,放弃了陪产休假,选择第一个报名进入隔离病房2。当第一例合并新冠肺炎的产妇经剖宫产成功分娩,新生儿被转入隔离病房时,他作为丈夫和一名准爸爸,又何尝不牵挂在家中独自待产的妻子,和即将出生的孩子?爱是责任与陪伴,但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他早已做好舍小家为大家的准备。《战役记事:爱的换防》中记录的奋战在一线的白衣战士中,有父子兵,有兄弟连,有姐妹花,还有夫妻档3。他们用工作之余互道的一声平安寄托牵挂,用战“疫”路上的相互陪伴谱写浪漫。因为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正像《侯雪消融,静待花开》中所赞,若有战,召必回,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满腔热血;战事起,必前线,又是每个医护人员的一心执着4。褪去盔甲,他们也是平凡的普通人,有着美满的家庭、幸福的生活。但这一战,他们未曾退缩,因为他们怀揣着一份于危难时刻顶天立地的担当;这一战,因为人民需要,所以义不容辞。

辅助科室医务工作者:在此次疫情中,辅助科室医护工作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务人员的皮肤损伤及防治措施》一文作者作为皮肤科医生,对于一线医护工作者因长时间穿戴防护用品,造成面部、手足部、会阴部、臀部等处的各种皮肤损伤,给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对一线医护人员的皮肤防护提供指导建议5。

一名精神科医生撰文《疫情之下一个精神科大夫的多重角色》,面对疫情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应激反应,一线医护工作者因过度疲劳,容易紧张失眠;患者会恐惧绝望;被隔离者会孤独焦虑6。这些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人群一旦情绪失控,极易造成正常社会秩序的混乱。而此时精神科医生们运用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进行心理疏导,释放焦虑情绪,让大家以积极的心态正确面对疫情。

疾控作为疫情侦察兵,病毒排雷兵,健康通讯兵,在此次疫情防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些与新冠疫情狭路相逢的勇士》一文展示了疾控人在开展生物安全防控、对外发布疫情相关信息、对大众健康教育、保障物资划拨调配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7。

医务工作者家属:在这场抗击疫情阻击战中,身披白甲、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英雄;而他们的家人,把白衣战士送上战场,把家庭重担扛在肩上,时刻牵挂着战场上的英雄,而这些幕后默默付出的医护人员家属又何尝不是英雄呢?《抗击疫情,“鼠”你最美》一文作者在得知妻子主动请缨加入战疫一线的决定后,告诉她“家里交给我,你战斗去吧!你是英雄,我是站在英雄身后的男人”8。《薪火传承,你我凝心无畏硝烟》中也记录着父母对子女的祝福与鼓励“你是一名医生,所以必须要回到岗位上!尤其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这是使命,也是职责。你长大了,千万保证自己的安全,爸妈等你来年回来!”9而他们的情谊,则寄托于投递来的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与诗歌,是父母对儿女的嘱托;是儿子对母亲的思念;是妻子对丈夫的牵挂;是对医护人员的爱与支持!正是他们的默默付出,无怨无悔,激励着白衣战士全身心地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

普通群众:疫情发生以来,在抗疫一线发生着许多感人的故事,而也有众多的“普通人”以朴实无华、点滴细微的行动,担起了社会责任和道义,闪耀出了人性的光芒。《人间青青草,悠悠大众情——小记身边的“平凡英雄”》一文10,记录着一群“普通人”,在部队受过嘉奖的老兵,“普通”的保卫科科长,小区的保安,学校的老师与学生,这里没有舍生忘死、奋不顾身,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他们就是在平平淡淡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朝朝暮暮的日子里添了些许暖意。

人文绘画投稿赏析,作者:佳木斯第六小学美术教师 顾郎喜11

☉ 疫情期间人文征稿活动的意义探讨

铭记历史、赞颂英雄:“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伟大的民族是有英雄的民族,更是能记住英雄的民族。那些勇敢逆行的医生和护士,用他们的生命去守护和拯救同胞,甚至不惜献出生命,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万众一心,疫中有情”人文征稿活动就是要让我们记录下他们的影像、描画下他们的音容、书写下他们的事迹,在每个人心里永远铭记住他们的名字,让我们的后人永远传扬英雄们伟大的精神。

传递信心、激励斗志:“我们是否可以携手并肩对付一个共同且危险的敌人?还是我们任由恐惧、怀疑和非理性左右,四分五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的这一发问振聋发聩。新冠肺炎暴发后,各色消息充斥网络。公众因为缺乏专业知识,难免会被慌乱和焦虑的无形病毒所伤害。此时如果引导不当,很可能对政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影响社会稳定。人文专栏的设立,积极宣传和弘扬了疫情期间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不断增强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斗志、决心和信心,向社会传递人类必胜的正能量,为抗疫工作的顺利进行尽一份绵薄之力。

促进理解、增强互信:尽管国家的严控使得我国的疫情比许多发达国家还要轻,但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医疗体系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医生和医院一直都处在超负荷运转之中。医疗资源的缺乏造成医患沟通的不足,医患沟通不足引发出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但在疫情期间,全国人民在感叹最美逆行者的同时,也被他们的奉献精神所折服,深切体会到他们工作的不易。所以此次的征稿活动旨在树立正气,充分展示了普通群众对医务工作者的支持和赞美。患难见真情,希望在非常时期建立起来的医患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理解与相互信任能长久保持下去,让每一位医生得到应得的尊重。

弘扬科学、树立价值:世界的未来充满不确定,只有运用科学的武器才能克服未知的困难。无论是“非典”,还是“新冠”,一次次的挫折呼唤科学的进步,一次次科学的进步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也更加自信。“万众一心,疫中有情”人文征稿正是用人文的方法拉近科学与人民大众的距离、传播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文化。科学可以捍卫人类的健康福祉,科学可以使中华民族向着伟大复兴迈进,让尊重科学成为我们民族精神中牢不可分的基本价值观,让科学的光芒照耀华夏大地。

☉ 结 语

作为科技期刊出版单位,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在历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均在学术传播上贡献应有的学术力量,积极践行学术担当和社会责任。此次疫情,我们同时关注到广大医务工作者乃至全部参与到抗击疫情战斗的方方面面的人群,记录他们行动的英姿群像,记载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留下疾病与灾难的印痕,和所有一切带来的、一次次累积塑造的永远不灭的中国精神。

猜你喜欢

中华医学会医务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正文中表的要求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正文中图的要求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中华医学会2018年器官移植学年会
中华医学会医学期刊集群化发展的模式分析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