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习作教学效率的三个方法

2020-07-28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28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

袁 真

:为提高小学习作教学效率,教师须充分利用统编教科书优势,借助课后练习、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以及习作单元的教学,读写结合,在阅读中学写作,在实践中练表达,在习作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关键词:统编教科书  读写结合  习作思维能力

阅读与表达并重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的重要理念。统编教科书按照阅读与表达同步推进的编排思路,读写一体化设计,体现了“读写分编,兼顾读写结合”的编排原则。习作教学通过课后练习、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以及单设习作单元等方式突出这一原则。为提高习作教学效率,教师可依托教科书,使用以下三个方法。

读写结合,在读中学写作。解决习作难的问题,要从阅读入手,将阅读和习作有机结合起来,以读悟写,以读促写,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具体可从如下三方面入手:

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语言的积累是基础,学生的语言存储越丰富,思维就越宽阔,语言表达就会越灵活。凡选入语文教科书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堪称语言典范,课文中好的词语、句子、段落和古诗文,《日积月累》中的诗文警句等,鼓励学生背下来,课后练习要求背诵、抄写和默写的,更应该落实到位,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如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要求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第22课《文言文二则》要求背诵《囊萤夜读》,课堂上一定要指导学生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当堂消化,课后复习巩固。

在阅读中学表达方法。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适当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会迁移和运用。选入语文教科书的课文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现方式等方面各有所长,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运用于自己的习作。统编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习作要求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读和写的重点都指向“按照顺序写景物”;一部分课后练习题和交流平台以及“习作”等都紧紧围绕这一重点,教学本单元,应紧扣语文要素,突出读写训练的重点,突出对“按照顺序写景物”这一写法的学习和运用。

在阅读中随文练笔。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小学生有着超强的模仿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恰恰顺应了这一特点。教材中有着丰富的供学生学习借鉴的例子,教学中要善于挖掘。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猫》一课课后小练笔为:“读一读,体会这段话的表达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写”。教学时可将此练习有机纳入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当堂动笔写一写,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方法。

善用小助手,促进读和写。课前提示、课后练习、《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都是统编教科书的得力助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利用。

扎实进行课后小练笔。统编版教科书为学生练笔提供了很多机会,课后小练笔就是最重要的形式。据统计三年级至六年级共安排了15次课后小练笔。统编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后小练笔为“读一读,注意加点部分,再照样子写一段话”。课文描写语言表达准确,形态各异的恐龙展现在大家面前 ,学生顺势迁移,模仿文中的语言完成练笔。写完后的交流、评改会使片段练习更加生动、形象。

灵活使用《交流平台》。《交流平台》是统编版教材的重要板块。是本单元学习成果的展示和学习方法梳理总结的平台。旨在培养学生习得好方法,养成好习惯。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交流平台》,就结合了《乡下人家》和《天窗》两篇课文,说明如何感受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交流平台》重在让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导语、课文、课后练习题和习作等交流自己学习本单元的收获,切不可一读了之。

当堂完成《词句段运用》。《词句段运用》是统编版教科书新增设的版块,是增加小练笔的又一种重要的形式。三至六年级共安排了20次《词句段运用》练写内容。它以本单元的课文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学习有价值的语言,加强片段的练习。并将语文学习从书本向生活过渡。如統编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词句段运用》的写话练习设计为:“仿照下面的句子,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两个句子,三个场景。学生可以在“蝴蝶飞舞”“小男孩打羽毛球球”“妈妈下班回到家”中选择一个进行创作,并学会使用表示连续动作的动词。当堂完成后交流评改,在交流中切实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用好习作单元,发挥特殊作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每册教材都编排一个专门的习作单元,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有着特殊的作用。习作单元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组成,教师可以这样用好习作单元。

适切用好精读课文。习作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指向表达,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统编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课后练习题都紧紧围绕语文要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课后的《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也是如此,教师不可盲目拓展,用好教材内容即可。

灵活运用习作例文。习作例文安排在精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表达方法。统编教科书四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的两篇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教师可以放在习作之前来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和按游览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将阅读中学到方法用于自己的习作实践。当然,也可以放在习作讲评时对照教学。

抓好两次“写”的教学。习作单元都有两次写的内容,一个是《初试身手》,一个是“习作”。这两个写是相对独立的,也可以理解为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初试身手》的练习,“要求根据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在按顺序说一说,和同学交流后,再试着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这部分的训练就为习作“游——”做了铺垫。

总之,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利用好统编教科书中的习作编排内容,提升学生阅读与创作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无形中提升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袁 真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昆明实验学校(天娇校区)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
例说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整合策略
读写结合中的仿写策略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