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020-07-28钟能渠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28期
关键词:设置探究教师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地理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本文结合自身教育实践,从问题设置、教师引导、小组建设方面浅谈几点。

关键词:小组合作,地理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小组成员合作互助,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地理作为一门文理兼容的学科,所学的内容既有科学真理的探索,又包含人文社会问题的思考[1]。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所有老师面临的课题,下面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

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问题设置:

(一)问题具体,有明确的要求

在设置合作探究学习的问题时,问题要具体,有明确的指向。如果问题比较概括或过于笼统,会给学生的探究、讨论造成困难,使部分学生无从下手,找不到问题解决的方向,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在讲授俄罗斯自然环境对人文环境影响时,设问“结合俄罗斯纬度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它们对俄罗斯产生的影响”。产生的影响过于宽泛,可能会导致学生的答案较浅显,或者答非所问,最后还是由老师来分析、讲解,给出答案,教学效果大大降低,也未能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决的目的,使得合作探究形同虚设[2]。若把问题设置为“结合俄罗斯纬度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它们对俄罗斯农业生产、人口分布的影响”,问题指向更明确,效果会更进一层了。

(二)问题有梯度,层层递进

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设置问题,步步推进,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深入地认识问题。例如,在学习东南亚一节中南半岛的城市分布特点时,可结合“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分布图”设置问题:①找出河内、金边、万象、曼谷、仰光,看看它们分别位于哪条河流的沿岸?②试着总结中南半岛的大城市分布有何特点?③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把握问题的方向,解决问题。

(三)问题有深度,有合作探究的意义

作为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深度,且有一定的开放性[3]。问题过于浅显,例如只是看图观察层面的要求,而没有进一步的分析、理解这一层面,这样的问题学生独立也可完成,便没有了合作的需要,失去了探究的意义。问题的答案过于局限,会限制学生的学科思维,甚至降低学习兴趣。教学问题的设置不只局限于当前学习的内容,应是开放性的,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例如,现在成都市的水价格约是3.0元/立方米,如果政府打算提高水价,你认为制定合理的水价格应该考虑哪些因素?说明你的理由。又如,在讲欧洲西部的气候时,可以提出如果阿尔卑斯山脉不是东西走向,改成南北走向,这里的气候会受到影响吗?对这些问题,每个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出不同的答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创新意识。

  • 小组合作探究中教师的引导作用

(一)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

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有教师的引导、示范,学生的学习目的才会更明确,更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的引导、示范可以从很多方面体现,在此,我选取两个方面为例。

一方面是在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前,教师可以针对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如何分析、如何解决、可以借助哪些知识点等解决思路和分析方式做出示范,让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方向有大致的了解。例如,在学习如何根据该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该地气候特点时,先选取两三幅代表性的图,给学生示范读图描述的方法,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小组分配到的图,小组合作进行描述,这样这个难点就很容易被攻破,既让学生知道了方法,也得到了强化与巩固。

另一方面是在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听取小组代表发言或展示后,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答案及展示做总结、补充或提炼。有的问题答案比较多元化,学生可能没有考虑到,及时补充、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有的问题,学生可能难以深入分析理解,及时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问题,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能不够精炼,较口语化,及时提炼、总结利于学生掌握答题的方法。

(二)教师的评价、鼓励作用

教师可采取与学生共同评价的方式,打破傳统教师单一评价的局面,形成师生共评、学生自评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从而实现激励小组成员更进一步深入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实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

三、加强小组建设,增强小组凝聚力

为了确保小组合作探究更好地开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小组建设尤为重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成员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学习小组采用计分制,主要针对课堂中的学习(课前准备、独立学习、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纪律与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制定。让小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不仅表现在小组合作探究中,也渗透于平时的学习与自我约束中。

参考文献

[1]王露艳.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8, 655(35):96+100.

[2]黎琼, 何俊.小组合作在规则失范中流于形式[J].四川教育, 2014(2):60.

[3]时飞.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设计策略[J].中学生英语:上旬刊, 2013(10):46.

钟能渠    新津县兴义初中,四川省成都市

猜你喜欢

设置探究教师
设问引导探究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