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医养生理论与新冠肺炎预防

2020-07-28蒋筱罗淑娟陈豪特赵春艳梁修杰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养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

蒋筱 罗淑娟 陈豪特 赵春艳 梁修杰

[摘要]:从中医理论分析新冠肺炎的发病,认为内因是发病的关键,人体抗病能力最终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在疾病防治过程中,以中医学养生原则为指导,正确运用中医养生方法有助于新冠肺炎的预防。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中医药;养生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4-270-02

1中医对新冠肺炎发病的认识

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迅速,传播很快,传染性强,所有患者发病基本上是同样的主症,多表现为发热难退、咳嗽、气喘、乏力、舌苔厚腻等症状,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对于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认识到其发生既有外界气候因素,也有内在原因。自然界五运六气的变化已亥年±运不足,上半年厥阴风木司天,下半年少阳相火为主,应寒之时反而少阳相火旺盛,致“...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1]这样的气候环境是疫病易产生的原因之一。加之人们滥杀捕吃野生动物,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为疫病的发生制造了内在的条件。

大自然的变化既影响着致病因素的生长繁殖,也影响着人体的功能变化。古代医家从正气与邪气两个方面总结人体发病,强调疾病的发生是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人体的脏腑系统机能活动发生异常变化的反映,同样的,“瘟疫”的形成也归结为内因与外因两大因素。

在新冠肺炎发展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同一种病邪侵袭人体,有人痊愈、有人死亡、有人携带病原体而无症状,不同的人由于抵抗力的差别,会产生不同的后果。

这样的现象引起思考:在自然界的气候环境发生变化,使致病病毒活跃繁殖的情况下,如若人体的抵抗力不足以对抗病邪,就会引起疾病发生。不仅如此,患病以后,使用药物的疗效也因患者正气的强弱有着很大差别。可见,人体发病的关键,取决于人体抗病邪的能力。患病以后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转归,药物的疗效及康复的程度也取决于人体抗病邪能力。正如《素问.刺法论》中记载:“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无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指出各种疫病发生的时候,有的人不受传染,是由于人体正气充实于内,外来邪气便不能侵犯。

由此可知,我们在疫病预防与治疗的过程中,应注重内因是病变的关键,外因是产生病变的条件。增强自身免疫是我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应做的当务之急,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预防新冠肺炎,除了远离传染源,还非常强调人体“正气”的作用。而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养生防病智慧蕴含着我们所能借鉴的思想资源,对于全民防治疫病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2中医理论养生原则

2.1顺应自然

顺应自然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四时自然规律与人体生命规律相应相通,形成了在生理上与天地同构同律的节律性以适应自然界变化,因此,中医学把人体的生命活动置于自然界的四时、五方、六气、七情等环境中进行认识、分析和调控。人與自然界共同遵循着阴阳五行协调制化的法则,因此在养生保健过程中,人们应顺应天地变化,在维持人与自然和谐的过程中作出自我调适,因时、因地、因人来调整养生行为,这是维系健康的重要环节。

2.2形神共养

中医学认为“形”与“神”,是人体生命两大要素。形中藏神,乃神之本,形体正常则生命活动正常,神志活动亦充足的物质基础;神能驭形,为形之主,正常的形体功能有赖于神志活动的主宰和调控。保持身心和谐,“形神共养”,是中医学养生原则的一贯主张。

因此我们在养生防病的过程中,强调守神而全形,既应调神使精神充沛,也要养形以强健形体,静心神、动形体,动静适宜,身心协调,方能健康长寿。

2.3平衡阴阳

中医学将阴阳作为解释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范畴,认为人体一切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都可以用阴阳加以描述。健康,是人之脏腑经络功能,气血津液生化动静相召,阴阳平衡的状态。疾病,即为人与自然之间或人体之内阴阳失调的结果。因此,重视机体内部生理功能的阴阳平衡以及与外界环境的平衡,注重调节脏腑阴阳的整体平衡,是中医学养生的鲜明特色,是养生防病的最终目标。当人体阴阳之气的消长变化处于平态,天地之气与人体之间阴阳协调,达到人体内外和调,气血平和、脏腑功能平衡,则人体免疫力最强,病邪不能侵害。

3面对疫病增强免疫力的方法

3.1怡养心神、调摄情志

心神安宁对于人的身体健康占据重要地位。人适应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有赖于神的调节,因为“神乃形之主”,人体的组织结构以及气血运行都受到神的统摄,人的身体状况受到神的状况影响。此种影响一则表现在过度的精神活动会引起脏腑精气阴阳失调,人体气运失常,产生疾病,甚至造成器质上的损伤。二则于患者而言,疾病的发展、转归亦受精神因素影响。

人之情志有常,精神愉快,心情舒畅,能使人体气机调畅,气血平和,正气旺盛,五脏可不受邪。因此《黄帝内经》指出了在精神上防御疾病的方法。应该怎样做呢?《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据此原则,应做到以下儿点:

3.1.1恬淡虚无,内心宁静,保持稳定的精神情绪,避免或消除不良的情绪及心境,方能使人体气运正常,气血流通,正气充足,功能正常。

3.1.2心安无惧,意志坚强,锻炼毅力和自控能力从而能够克服各种不良刺激。

3.1.3恬愉少欲,乐观愉快,使人体生机旺盛,气血运行通畅。在当前突发疫病传播的情况下,如果一味地焦虑、紧张、恐惧,会损害正气,降低抵抗力,我们在注意防护的基础上,更应保持平和的心境及稳定的情绪,不让疾病有机可趁。

3.2生活起居,顺应自然

在日常生活起居中,应顺应天时,合理作息,起卧有常。例如四季起居应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春夏季宜晚卧早起,以顺应阳气生发、旺盛,万物复苏、繁茂;秋季宜早睡早起,顺应阴气渐长,万物平定;冬季宜早睡晚起,以顺应阴气盛极,万物闭藏[3]。一日内应按照脏腑经络的运行规律调节起居,切勿过辰不起,以免损害人体阳气升发,切勿过丑不睡,顺应肾气闭藏,避免熬夜,损害肾脏。

同时在现代生活中应当尽可能的让居住环境与天地阴阳变化相适应,注意穿衣适宜,顺应四季变化规律及自身气血阴阳规律选择适宜的衣服,尤其注意精从足生,寒从脚起,保暖下肢,御寒湿,断寒根,对于增强人体免疫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日常生活工作中应注意劳逸结合,以“形劳而不倦”为度。

3.3调节饮食,顾护脾胃

中医历来重视饮食养生。饮食五味作为人体营养物质的直接来源,其质量、结构和习惯直接影响着人体内的气血盛衰,脏腑机能,对体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应当和五味,不偏食,使饮食的阴阳寒热性质达到相应平衡。在饮食物选择时,应注意:

3.3.1辨识体质选择饮食:

阴平阳秘是人体健康的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人的体质都存在阴阳气血、寒热虚实的偏差,因此,通过饮食物的性质调理人体阴阳的偏差,恢复人体内阴阳平衡,便是充足正气,增强免疫的过程。我们在选择饮食物的过程中,应注意个体差,辨别体质选择食物,以预防一些疾病发生。

3.3.2顺应四时调整饮食:

依据四季时令变化调整饮食,首先饮食物是人体精微之源泉,因此饮食养生的时候应注重根据自然界气候环境的变化,选择相应的饮食物以维持五脏功能平和。“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4]。春应在肝,省酸增甘,少食酸味增食甘味食物,意以健脾,食宜补气养阳,注重养护阳气;夏应于心,省苦增辛,

苦寒避免伤心阳,多食辛味养肺气,食宜清心消暑、健脾燥湿,避免贪凉饮冷。秋应应于肺.省辛增酸。心食辛味未增以养肝气,应自然界之阳收阴长,食宜养阴润燥,培±生金。冬应于肾,省咸增苦,以养心固肾,多食温性食物及血肉有情之物蓄藏阴精,滋阴潜阳,储存营养。

3.3.3养精益气,顾护脾胃:

饮食防病其大旨重在顾护脾胃,正如《景岳全书》云:“胃气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以脾胃为先。”脾胃为生命之本,

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以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胃气充于一身则生命之源充实。

目前诸多报道显示,新冠肺炎凸显寒湿、湿热症状,脾主运化,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无论寒湿还是湿热,皆与脾±运化水湿功能相关。因此顾护脾胃无论在疫病防治或是养生保健中均尤为重要。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是供维持机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脾气旺盛,则人体正气充足,抗邪有力,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防止疾病的传变,乃未病先防的固本之法。因此在日常生活饮食中,应注意顾护中焦脾胃,脾胃健旺则气血平和。注意以下原则:

首先,饮食有节,定时定量,有规律地进食,可以保证消化、吸收功能有规律地活动,若不分时间随意进食,致肠胃消化的正常规律被打破,久之则致脾胃受损。勿暴饮暴食或进食过少,使肠胃功能紊乱损伤脾胃。

其次,应四时以调脾胃:

春季调脾胃,省酸增甘,少食酸味食物以防术旺乘脾,多食甘床,补脾抑术顾护脾胃,忌食寒凉食物,以免将寒气凝结于内,导致夏季脾虚。

夏时调脾胃,多温适苦节冷,忌过食生冷,以免助湿碍脾,损伤脾阳。并注意忌食肥腻,以免壅滞伤脾。间

秋时调脾胃,增酸减辛慎凉,忌过食寒凉,忌过早进补加重脾胃负担。"

冬时调脾胃,避寒宜温,宜温阳补脾,助脾运化,以热制寒。但忌盲目乱补、耗阴伤阳,峻进滥补,过分依耐温补,以免损脾动气、湿热内生,变生他病。“

3.4锻炼身体,增强正气

生命在于运动,经常锻炼能够强身健体,使人体气机调畅,血.生而任丁飞列,

脉流通,协调人体阴阳平衡,从而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中国运动养生注重内外兼修,强调运动时将意念,调息、调形结合,内炼脏腑气血,外练经脉筋骨,充分体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疫病当前,如若消极躲避,缺乏必须的锻炼,容易导致脾气呆滞、气血郁滞,降低人体免疫力。如若锻炼,亦不能盲目过度,导致形神过劳而耗伤精气,应依据个人喜好、所处环境及身体素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适度锻炼,并持之以恒,使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锻炼身体应注重顺时而动,于春夏之季养护阳气,可以增加运动量,秋冬之季养护阴气,顺应秋收冬藏,不宜大量运动,同样,一日之内,白天运动以养阳,夜间静养以养阴。

3.5注重顾护肺卫

与人体的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生成及功能密切相关。皮毛为人身之表,是人体防御外邪的第一道屏障,由肺所主,若皮毛受邪,则内舍于肺。人之生命终结最终是呼吸循环的衰竭,而宗气与此密切相关。因此,顾护肺卫,加强肺功能的锻炼,增大肺活量,饮食中应注意补益肺气,增进肺的呼吸功能,对于疫病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

3.6药物预防

本次新冠肺炎患者发病以肺系症状为主症,多发为发热难退、气喘、乏力、咳嗽、舌苔厚腻等症状,具有较明显的寒湿或湿热特点,湿邪偏胜是形成本病的重要因素,无论是何种情况,中医防治均应以中医理论的辨证思想为指导,在治疗过程中,中医药应该早期、全程介人参与治疗,基于“未病先防”理论指导,中医药也应参与疫病的预防,并且一定能够发挥作用。预防方药组方时应以增强免疫机能和预防瘟疫湿毒为原则,结合辨体施药的原则,针对寒湿或湿热病理因素,选用补中气、化湿毒之药物进行预防。

参考文献:

[1]黄帝著,(清)张志聪集注:《黄帝内经》,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5年,539

[2]黄帝著,(清)张志聪集注:《黄帝内经》,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年,

[3]董一帆,传统“和”文化在《黄帝内经》养生理论中的体现及其对现代养生学启示[J],浙江中医药大学,2014.5:23

[4]孙思邈著,吴受琚注释:《千金食治》,北京:中国商业出版±,1985年,19

[5]《景岳全书》见《中华医书集成》第二十八册[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5

[6]杨文伟,基于四时饮食调理脾胃养生方法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2015.5:11-20

猜你喜欢

养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影像特点及应用价值
疑似及确诊新冠肺炎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特点
曲靖地区1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初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报道的特点分析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武术功法运动的养生价值探微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