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
2020-07-28许志文
[摘要]目的:分析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0例心力衰竭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抗心衰对症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观察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变化情况。结果:在接受抗心衰治疗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搏量、心搏指数、每搏外周阻力、每搏外周阻力指数、左心室每搏做功、左心室每搏做功指数、左室射血时间、收缩变力性相较于治疗前均出现大幅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能够有效的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估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有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力衰竭;无创;血流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4-151-02
心力衰竭是指在适当静脉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力减弱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排血量(心输出量)相对或绝对下降,不能满足机体组织细胞代谢的需要,从而出现的一种复杂临床综合征。大部分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期就是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患者不仅心脏功能明显减弱,并且心脏储备功能也出现了降低,一定程度体现了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近年来临床对心力衰竭病理生理机制和血流动力學具有深入研究,各种介人治疗手段和新型药物使患者生存时间得到延长。心功能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指标,目前临床上评估心功能主要有心导管检查、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超声心动图、脑钠肽(BNP)等方式。在这之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可重复使用、检查成本低等优势,近年来得到临床广泛使用。本文将对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的临床价值展开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检查诊断为心力衰竭,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标准[3],同时排除非心源性心衰者、严重颈动脉疾病、胸壁损伤、气胸、失血性休克、精神异常,不配合监测者。其中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为33例和26例;年龄在49至96岁之间,平均年龄(72.90+11.22)岁。本次研究患者自愿参加,全部患者了解研究过程及同意进行。
1.2方法
所有心力衰竭患者人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并进行强心、利尿、血管活性药物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接受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患者监测前静坐10分钟,在患者身体两侧颈根部和剑突水平处以及腋中线交界的胸部两侧安置电极,要求左右平行对称,保持平躺体位,开始连续的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仔细观察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并做好准确记录。
1.3观察指标
对比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搏量、心搏指数、每搏外周阻力、每搏外周阻力指数、左心室每搏做功、左心室每搏做功指数、左室射血时间、收缩变力性。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义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2.结果
在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搏量、心搏指数、每搏外周阻力、每搏外周阻力指数、左心室每搏做功、左心室每搏做功指数、左室射血时间、收缩变力性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上,所有患者治疗后相较治疗前均有了明显改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如表1所示。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人口老年化,近年来我国心力衰竭患病人数逐渐很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人体循环系统主要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进行血液供应,当机体出现心力衰竭时,体内的多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就会出现波动,会危及生命安全。因此监测心功能一直是临床重点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临床心功能监测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从最初的定性、有创、单一参数逐渐过渡到定量、无创和多参数联合应用,呈现为多功能状态,为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临床有多种检测心功能的方式,其中使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射血分数与心肌收缩力相关,收缩能力越强,每搏输出量越大,EF值越高,反之,心肌收缩力越弱,心功能越差,EF值越低,可作为评价心功能的指标。但是超声图像无法实现实时的动态监测,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利用心导管检查可以监测多种血流动力学重要参数,通过对心输出量、心排血指数、右心房压、肺毛细血管楔压、肺动脉压等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了解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被临床作为评价心功能的“金标准”。但是该项技术会对患者造成创伤,操作比较复杂,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风险也较高,存在气胸、心律失常、血栓形成、出血、肺梗死、感染等风险,很难实现反复检查”。临床众多研究已证实了无创血流动力学和Swan-Ganz导管在监测心输出量方面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并且通过连续监测阻抗心动图变化,指导药物的调整及使用剂量,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急性心衰发作、缩短住院时间等,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而且还具有无创、检查费用低、操作简便、连续等特点”。
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查主要是利用胸阻抗技术进行监测,能够实现对血流动力学多项指标变化情况的连续监测,例如可以连续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心输出量等指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根据主动脉血流量的变化诱发胸腔阻抗变化的原理,随着心脏的收缩与舒张,主动脉的容积随着血流量变化而变化,其阻抗也随着血流量变化而变化,主动脉的阻抗变化量可反映并代表主动脉的血流变化量。因此临床中监测胸腔电阻抗的变化情况,可以反映机体不同时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通过分析后得到对临床有价值的结果。从本次研究结果看出,全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相较治疗前均出现了明显改变。表明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较大,而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效体现了这一变化,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临床在关于心输出量的监测中,提出了这一理念,认为监测心功能应该是连续、无创、安全、可靠、简便、费用低、快速等。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有效弥补了传统心功能监测中存在的不足,实现了连续动态监测,提高了监测的敏感程度,同时具有无创、低成本、简便等优势[8]。在心力衰竭患者中使用无创血流动力学,能够随时了解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评估心力衰竭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也可以有效避免血流灌注不足的出现,为调整输液量提供指导。目前无创血流动力学已逐渐受到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重视和认可,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运动员和健康人群中,是评估心功能的重要方式,使用价值明显,应用前景广阔。通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避免了插管引起的并发症,准确可靠的体现了患者心功能状态,是对传统监测中仅限于单一心脏器官模式的改变,整体的监测循环系统。
综上所述,无创血流动力学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中,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董能斌,胡凯,罗雅月,等.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7,019(004);34-36.
[2]李永豪,王卓清,韦光胜,等.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的临床评估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3):1876-1880.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22.
[4]杨雪卿,王巍,周琦.心衰合剂对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2018,037(006);496-499.
[5]刘延媛,刘汉冕,陈杏波.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左室射血分数联合BNP水平检测评估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8,015(014):41-45.
[6]杨翠,陈少军,陈艳俏.心衰协定方对心力衰竭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心功能及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J].健康之友,2019,000(010):163-164.
[7]席先萍.无创血流动力学联合左室射血分数和BNP水平在高血压心衰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8):42-43.
[8]毕晓锋,莫均荣,张弘,等.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急性心衰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9,024(004):326-329.
作者简介:许志文,女,1980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汉族;籍贯:广东佛山;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职称: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基金项目:佛山市十三五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FSZDZK13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