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2020-07-28郭治鹏

高教学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郭治鹏

摘  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因此,充分发挥高校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文化资源的概念和内涵,对高校文化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不足进行了分析,对加强高校文化资源建设提出了建议,为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路径和方法借鉴。

关键词:高校文化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4-0178-05

Abstract: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 points out that to do well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educating people with culture and culture, and carry out the creation of civilized campuses extensively, carry out diverse, healthy and elegant campus cultural activities, and carry out various social practice. In order to solidly run sociali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people with moral character, we must adhere to the Party's leadership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rengthen road self-confidence, theoretical self-confidence, system self-confidence, and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train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mong which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s a more basic, deeper, and more durable for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and a nation.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college cultural resource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article further clarifies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college cultural resources,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ollege culture in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ultural resources, and provides a path for colleges to d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methods.

Keywords: college cultural resource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黨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文化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得到进一步凸显,高校文化资源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而“大学文化”作为高校核心竞争力,是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些都对高校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研究和探索高校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机制,对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文化资源的概念与内涵

关于高校文化或者大学文化的研究,国内外相关著作比较多。吴式颖等编著的《外国教育思想通史》,张斌贤等编著的《外国教育思想史》,眭依凡等所著《大学文化发展和建设历程研究——基于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脉络》,张保伟所著《改革开放40年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展望研究》,朱永坤所著《从“文化素质教育”到 “文化育人”:高校全面教育理念的发展》等均对高校文化建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吴勇在其2010年出版的《大学文化: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一书中,对大学文化的概念作出了描述。大学文化,是大学思想、制度和精神层面的一种过程和氛围,是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家园,是大学里思想启蒙、人格唤醒和心灵震撼的因素的结合体,是知识、能力、人格的升华和结晶。

这些著作对我们深入认识高校文化或者大学文化的概念和内涵起到了积极的帮助作用。从广义来讲,高校文化是高等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与社会相互作用,经过长期积累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涵盖所有文化类型的大文化概念。我们在这里并不是要探讨高校文化的起源、分类,而是紧贴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从“文化育人”的视角,选取其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意义的主要因素作为研究对象。所以,将这一部分文化因素称为“高校文化资源”。

由我们常识的角度,高校文化资源应当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高校政治建设文化资源。高校的政治建设文化资源是指由其社会属性所决定的,包括办学主体、办学方向、办学目标在内的文化资源。我国高校的特殊属性决定,举办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所有办学活动都应围绕这一要求开展。这是高校文化资源最大的背景和底色。

2. 高校组织制度文化资源。高校组织制度文化是大学内部组织机构的运行方式及其规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高校组织制度最大的特点,各个高校的《大学章程》是组织制度文化的纲领和核心。此外,教代会制度、学代会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等也是高校组织制度文化的组成部分。

3. 高校办学历史文化资源。办学历史文化资源是高校文化资源之根,是高校发展过程中与国家、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共呼吸,与师生共进步而积累的,融入一所学校血脉,能够薪火传承的历史积淀、家国情怀、精神高地。比如,我国许多高校发展中难以磨灭的流亡办学历史、科技报国历史,而许多高校日益重视的校史馆建设、校史编纂等都属于办学历史文化资源范畴。

4. 高校精神符号文化资源。精神符号文化资源是高校文化的高度凝练和升华,是学校办学历史、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办学理想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一所高校最为人知的显性文化资源。比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北京大学所独有的“科学、民主、爱国、进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等精神特质,中国人民大学“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河南农业大学“厚生丰民”的办学理念和“弘农爱国、求真创新、厚德质朴、包容奋进”的农大精神,以及各个高校独具特色的校徽、校歌、校名等都属于精神符号文化的范畴。

5. 高校建筑景观文化资源。建筑景观文化资源是高校文化中最直接、最直观,给人第一印象的资源。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高校的建筑和景观已经超脱了建筑学的范畴,而被赋予更多的精神寄托,是一所高校精神文化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软文化,建筑景观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更容易被传承和记忆,甚至已经成为高校的代名詞。比如,北京大学的博雅塔和未名湖,清华大学水木清华、二校门,上海交通大学的老图书馆、执信西斋,武汉大学的樱花,厦门大学的芙蓉湖等。

6. 高校专业特色文化资源。专业特色文化资源是高校在发展和形成专业特色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质,是高校文化资源的魂。在高校的发展历程中,教书育人、教育强国、科技报国的理想始终是主流,与之相配套的是专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发展。不同高校因为专业特色的不同,所形成的文化特质也不同。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艰苦朴素、勤奋好学、全面发展、勇于创新”的校风,南京大学“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北京师范大学“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均体现了学校的专业文化特色。

7. 高校生活行为文化资源。生活行为文化资源包括创新创业活动、体育活动、文艺活动、社团活动、饮食活动、班级活动、宿舍活动、文明礼仪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丰富的内容,是与大学生联系最为密切,最能体现大学生文化生活内涵的文化资源。生活行为文化融入并贯穿于高校办学的各个环节,常与其他资源互生共存,可以通过生活行为影响大学生“三观”,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战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行为文化呈现线下向线上迅速扩展的趋势,网络生活、网络行为在高校生活行为的占比不断提高。

二、高校文化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文化,就词的释意来说,文就是“记录,表达和评述”,化就是“分析、理解和包容”。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等,它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由此可以看出,文化与人的“三观”的形成密切相关。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文化资源对大学生思想和认识的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就高校文化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来讲,可以从四个方面去理解。

1. 加强高校政治建设,确保正确办学方向的需要。党的十九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这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地位和作用认识的极大深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高校文化是包含政治建设文化在内的一个思想体系,它丰富和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滋润和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人生价值取向,是解决好大学生“总开关”问题的有效渠道。抓住高校文化建设就抓住了高校政治建设的关键,是高校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切实增强文化自信,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必修课”。

2.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需要。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是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些论述都从不同层面对高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进行了阐释,对文化资源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也对高校文化资源持续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寄予厚望。

3. 推动“双一流”建设,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明确提出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遴选标准,提出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增强文化自信,具有较强的国际文化传播影响力;具有师生认同的优秀教风学风校风,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强大的文化创新能力,形成引领社会进步、特色鲜明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要坚持特色一流,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传承创新优秀文化;要立足办学传统和现实定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中华优秀教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建具有时代精神、风格鲜明的中国特色大学文化。这些都充分说明,文化实力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高校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高校文化资源建设越来越得到世界高校的重视,文化资源是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文化资源在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 实现个人人生价值,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这就要求高校既要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个人能力教育,更要重视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牢社会主义理想,努力成长成才。思政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教育引导学生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这些要求都是高校文化建设范畴,是党和国家对青年大学生的希望,也是青年大学生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需要,是青年大学生把自身价值追求和国家民族命运相统一的必然要求。

三、高校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高校思政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高校文化资源相对社会资源、学术资源、科技资源等,在推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 导向鲜明,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匹配度高。我国高等教育经过长期调整、摸索后,逐渐进入成熟期。特别是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在教育实践中,高校文化资源普遍经过了长期的筛选和过滤,特别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得到落实,校园文化资源的导向更加鲜明,发展更为蓬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同向同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比如,河南高校正在开展的“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把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优势,作为加强制度自信教育的生动案例和鲜活素材,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很好将高校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了一起。

2. 生动鲜活,对大学生带动力和示范作用较强。一项调查显示,同样类型的事务,大学生对与自己能够产生联系的事务普遍关注度比较高,对相关事务的思考和总结也明显高于与自己无关的事务。高校文化资源大多展现的是高校自身的历史文化故事、模范人物故事等内容,熟悉的校园和共同的文化特质,使得高校文化资源具有身边人身边事的特点,青年大学生的代入感较强,可比性、可模仿性较强。相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素未谋面的先进典型,身边人身边事更能打动人、吸引人、引领人,更容易产生示范带动作用。比如,河南农业大学近年来开展的“出彩农大人”“我和我的祖国”“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等系列网络文化活动,把大学生熟悉的身边人、身边事作为文化育人元素,大大增强了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吸引力影响力。

3. 形式丰富,符合大学生思想活动特点和规律。高校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存在形式和表達方法也呈现多元、多样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校文化资源与网络技术融合发展迅速。青年大学生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甚至虚拟技术,深度体验高校文化资源的魅力,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等方式参与高校文化建设,实现人与历史的对话、与建筑景观的交流,这与大学生求新求异、乐于尝鲜、追求特立独行、希望受到关注的思想特点高度吻合,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纳。比如,当前许多高校开展的重走办学路活动,一方面使参与活动的大学生接受了教育,切身体会了学校先辈艰苦奋斗、爱国报国的情怀,另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微博微信、视频直播等多彩的形式,自觉对外传播学习感悟和体会,影响和带动更多大学生参与其中,形成了良性互动。

4. 包容性强,能与其他元素融合贯通强化效果。由于“文化”外延的广泛性,学校一切育人因素都可以与“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被广泛挖掘利用,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从而有效开展思政教育。有形的育人因素包括通识课程或文化素质课程的开设。无形的育人因素十分广泛,主要指各种文化熏陶。总之,高校文化资源拓展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思路,促进学校把一切积极育人因素纳入教育中。比如,河南农业大学结合自身办学特点,推出“弘农文化节”活动,将农业文明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结合文明礼仪教育,举办“宿舍文化节”,引导青年大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举办“玉兰国际文化节”,展示学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使大学生从中感受我国快速发展带来的自豪感。

当然,相对于高校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显著优势,高校文化资源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组织化程度不高、体系化建设不足、挖掘力度不够、专职工作力量薄弱等不足之处,仍然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和改进。

四、加强高校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建议

走进新时代,党中央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一系列会议,对充分发挥高校文化资源作用,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加强高校思政工作进行部署。这为高校文化资源建设提供了宝贵发展机遇,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1. 强化组织,整合资源。高校文化资源的特性决定其蕴含在高校运行的方方面面,这既便于其发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也为其组织工作带来了困扰。加强高校文化资源建设往往需要整合多部门多类型的力量,对高校组织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要充分认识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渠道抓实抓细。要成立专门机构,协调推进高校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开发、管理、推广、应用等工作,比如有些高校设置有校园文化研究中心或校园文化管理机构。要不断加强高校文化资源的理论研究与阐释,将其作为学校智库建设、科研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以项目式、工程式研究强化高校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要加强高校文化资源工作队伍建设,遴选、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热爱高校文化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才。要有效整合高校内部力量和社会力量,加大对高校文化资源建设的支持力度,从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为高校文化资源服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2. 深入挖掘,多彩展示。高校文化资源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老的资源会焕发新的生机,旧的观点会被注入新的血液,同时高校的快速发展也会产生许多新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化资源。所以,高校文化资源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是常做常新、常用常新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资源,需要我们持续不断深入挖掘,并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去运用。为此,我们要不断加强高校革命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优良传统文化的挖掘运用,涂靓高校文化资源的底色,鼓足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底气。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深入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营造全方位育人文化。塑造追求卓越、鼓励创新的文化品格,弘扬勇于开拓、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形成中外互鉴、开放包容的文化气质。坚定对发展知识、追求真理、造福人类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对口支援、精准扶贫、合建共建等行动中,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发挥带动作用。传播科学理性与人文情怀,承担引领时代风气和社会未来、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使命。

3. 结合实际,融合发展。“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外延性,这一特殊属性使得文化资源极易与其他资源融合发展。同时,文化丰富的内涵、深厚的情怀、细腻的感情最能打动人、影响人、感触人,与大学生思想可塑性强的特点贴合度较高。结合“三全育人”的要求,把高校文化资源建设和“双一流”建设、学科发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相结合,发挥文化资源举旗定向、凝聚人心、振奋士气、展示形象的作用,按照“十大育人”的要求,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和育人元素,真正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结合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把高校文化资源建设和党群组织建设、思政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文明校园建设、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等结合,以人文之美提升人才培养的内涵。

4.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大学生在哪里,我们就要跟进到哪里。当前,随着移动互联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虚拟技术的发展,以“5G”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迅速成为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一项调查显示,与“80后”“90后”大学生相比,“95后”大学生首次触网的年龄平均约为11岁;2000年出生的大学生,首次触网的平均年龄已经提早到9岁。南开大学一学生课题组所作的调查显示,与学长们相比,90后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大幅提高,平均每天上网4.28小时,明显高于80后大学生的平均上网时间(约3小时)。作为网络的“原住民”,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接受程度较高。为此,要结合大学生思想前卫、喜爱潮流、专注网络的实际情况,把高校文化资源建设和移动互联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技术相结合,打造丰富多彩、科技感十足的文化产品,抢占大学生思政教育制高点。

5. 打造品牌,构建平台。文化品牌和平台建设对于扩大高校文化影响力,找到高校文化资源建设抓手,带动高校文化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品牌和平台建设对于互相学习借鉴成功经验,推广成熟运作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极大推动高校文化资源建设的高效发展。近年来,教育部门和高校围绕“文化育人”持续打造品牌、构建平台,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2018年以来,教育部启动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工作,明确将“文化育人”纳入其中,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育人”品牌。其中,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坚持立德树人,打造‘天外书单精品项目”、河北农业大学的“打造‘太行山道路文化品牌”等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2]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光明日报,2018-09-11(001).

[3]教育部,財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教研〔2017〕2号)[Z].2017-01-25.

[4]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教研〔2018〕5号)[Z].2018-08-20.

[5]吴勇.大学文化:理想与现实的冲突[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6]朱永坤.从“文化素质教育”到“文化育人”:高校全面教育理念的发展[J].教育评论,2016(3):39.

[7]睦依凡,俞婷婕,李鹏虎.大学文化发展和建设历程研究——基于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脉络[J].中国高教研究,2015(10):12.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