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工程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2020-07-28加合浦·依买尔
加合浦·依买尔
摘 要:本文针对河道治理工程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结合理论实践,在简要阐述河道治理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河道治理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对河道造成了较大污染,再加上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养护,致使很多城市的河道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淤塞问题,河床不断提升,造成了严重。河道治理是解决河道现存的问题的主要举措,但就目前发生现状而言,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才能保证河道治理效果,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河道治理;环保意识;生态护岸;河流疏浚
1 引言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很多城市在规划设计中,比较注重建筑工程、道路、园林等的设计和建设,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河道建设的重要性。以至于在后期发展中,频繁发生各种问题。不但会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也会制约城市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的发展。基于此,开展河道治理工程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2 河道治理工程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河道是组成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内容,河道治理工程可大幅度提升城市水资源利用率。常用的河道治理措施有:污水集中处理、污染物集中处理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河道治措施,有助于净化河道中水质,恢复水系统的自净能力,保护生态环境,避免水体发生大面积污染情况。
2.2 有助于发挥河道的生态价值
随着绿色生态理念的愈发深入人心,城市在发展中,愈发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河道在生态水体环境调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通过河流疏浚、生态护岸,或者在河道中引治污物种,可有效改善河道水质,并提升河道低于污染和自净能力,以发挥出应有的生态价值,为城市建设发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3 河道治理工程存在的常见问题
3.1 环保意识不高
在河道治理工程融入环保理念,既能提升治理效果,又能充分发挥河道的生态价值,避免发生二次污染。环境保护是我国目前的一项国策,因此,在河道治理工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国家基本国策。但在具体治理中,部分城市过于注重设计改造河道治理,对环境保护不够重视。比如:一些民众将生活垃圾直接倾倒入河道中,致使河道被污染,甚至一些城市的河道散发出严重的恶臭味,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在河道治理中如果缺乏了环保意识,不但导致环境污染和破坏,也不符合我国河道治理工程的生态理念。
3.2 不重视河道功能
在河道治理中部分城市比较注重经济利益,经常忽视河道的应有功能,在河道治理中忽视了生态功能的开发和利用。此外,在河道治理工程施工中,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和体制,致使一些施工材料和施工垃圾侵入河道中,对河道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致使河道的自我恢复嫩能力和抵御生态的能力都严重下降。因此,在河道质量过程中,必须进行科学施工,加强施工管理,以免破坏河道生态功能。
3.3 责任划分不明确
在河道治理中,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才能顺利完成,但缺乏合理的法律法规进行部门职能划分,致使施工中经常工序冲突和重叠问题。一旦发生问题,各部门相互推脱责任,致使存在的问题长时间得不到有效解决,限制了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提升。
4 解决河道治理工程存在常见问题的对策
4.1 加强生态护岸管理工作
生态护岸是河道治理工程的重中之重,其施工质量,对河道治理的效果,生态价值的发挥皆有较大影响。因此,在生态护岸开始之前,需要进行全面调查污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护岸施工方案。此后,再对进一步规划河流情况,针对原有多样化的河道进行统一管理,保证水流的通畅性,提升河道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同时,河道通过放样测量,确定护岸和护底的具体位置,可适当添加一些渗透性比较强的材料,如鹅卵石、块石堆体等,和治理后的河道,能够自主完成物质及能量的相互转换。在河道两侧岸边,种植绿化植物,提升河道的美观性。也可以利用不同植物之间的相互搭配,形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人工湿地系统,以改善河道环境,建立水生态系统平衡体系,在河道上可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荷花、水葫蘆等,以自主吸收河道中的污染物,净化河水,改善水质。针对那些污染比较严重的河道,可适当利用一些微生物提升有机物污染物的讲解速度,以提升河道水质。
4.2 加大河道水质整治力度
河道治理时需要将污染物全部清理干净,以提升河道水质,改善生态环境。虽然河道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但如果污染速度超过河道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较大的污染。此时,就需要采取人工的方法进行处理。要先将河道中淤泥清理干净,也可以选择人工湿地的方法,尽快改变河道水质。除此之外,也可以在沟槽附近设置一层隔水层,加入一些土壤,为水生植物生长提供环境,净化水资源。此种河道治理方法最大的优势是成本比较低,但可以取得良好的河道治理效果。在河道两侧种植上绿色植物,以提升涵养水源,削弱河道洪峰的能力。
4.3 加强河道疏浚管理工作
河道疏浚是河道治理常用的技术,应用得当可大幅度提升河道的抗洪效果。在采用此项技术之前,需要对河道水体进行系统分析,按照河道河床的流速,可采取特定的河流疏浚方法,以解决河道抗洪能力和泄洪能力不足的问题。比如:可将河底底部1m~2m范围内淤泥全部干净,提升河道水流量。河道疏浚多采用清淤船,在清淤过程中,需要对河道底部大体积混凝土块、残桩等杂物全部清理干净,避免影响后续河道。在整理清理过程中,尽量选择分层、分片清理,以提升清理的效果,可采取挖槽断面边坡的手段,以提升清理效率。在边坡挖掘中,挖掘高度可控制在1m~2m之间,当特定位置挖掘结束之后,需要重新测量河道水深,并用专业的抓斗挖泥船进行定位挖掘,开挖前规定挖泥船前部,避免在挖掘时发生随水流飘荡,保证河道疏浚的效果和质量。
4.4 重视河道整体管理
我国地大物博,河流水系较多。很多城市都修建了河道,既能丰富城市生态系统,也可以为城市居民生活休憩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河道治理和保护,并且加强整体把控,按照河道特性和实际情况,进行整体规划设。比如:针对目前河道治理工程中,存在的环保意识不高、责任划分不明确等,需要河道治理单位和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宣传教育提升河道周围居民的环保意识,共同参与到河道保护中。同时制定出台各项法规政策,明确各个单位及个人的责任,实现每道工序都由专人负责,保证河道治理工程各道工序能够高效、科学、有序的开展。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理论实践,分析了河道治理工程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结果表明,河道治理工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技术性,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任何一个环节控制不当,都会影响质量效果,保证河道质量效果。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结合河道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解决对策,促使河道治理工程能够高质量完成。
参考文献:
[1] 汪群.砀山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存在问题及建设管理对策[J].江淮水利科技,2019(1):28~30.
[2] 张晓峰.锦州市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现状及对策浅析[J].地下水,2019(3):222~223.
[3] 李婷婷,聂俊坤.北京市浅山区河道治理关键问题及规划对策研究[J].中国水利,2019(4):40~42.
[4] 梁顺璐.临泽县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23):43+53.
[5] 赵日全.义县河道防洪工程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1):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