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理学理论下的地铁列车乘车空间设计研究

2020-07-28王汝婷戴端刘文阳

价值工程 2020年20期
关键词:乘车理学空间设计

王汝婷 戴端 刘文阳

摘要:目的:对地铁列车内部空间设计和乘客需求进行研究,实现地铁列车乘车空间设计的智能化和人性化,提升乘客的乘坐体验。方法:以事理学理论为指导,对地铁列车乘车空间进行内外因分析,确立目标系统,调动乘客的主观能动性,由分析“事”到设计“物”,在乘客需求外因的基础上实现乘车空间设计的内因可视化。结果:构建了地铁列车乘车空间的设计目标系统思维模型,把握了乘车空间设计的本质。结论:将事理学理论应用于地铁列车乘车空间设计领域,扩展了从“事”到“物”的概念研究范围,从方法论层面对乘车空间设计模式进行了事理探索,改善了乘车环境并有效提升了乘客的乘车体验。

Abstract: Objective: Research on the internal space design of subway trains and passenger needs, to realize the intelligentization and humanization of the design of subway train ride spaces, and improve passengers' riding experience. Methods: Guided by the theory of affiliation,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of subway train ride space, establishes a target system, and mobilizes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passenger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ings" to design "things", the internal factors of passenger space design can be visualized on the basis of passenger demand. Results: A thinking model for the design target system of subway train ride space is constructed to grasp the essence of ride space design. Conclusion: Applying the theory of affair theory to the field of subway train ride space design, expanding the conceptual research scope from "thing" to "thing", exploring the ride space design model from a methodological perspective, improving the ride environment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ssenger's ride experience.

关键词:地铁列车;乘车空间;事理学;目标系统

Key words: subway train;ride space;affair;target system

中图分类号:U2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20-0187-02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乘客对列车内部空间的舒适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赫伯特·A·西蒙首次提出设计就是创造人为事物;唐纳德·A·诺曼强调了人机互动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人机交互设计法则[1];柳冠中更深层次的阐述了“事”与“物”的区别,并引入到设计中,为我们提供了指导性的研究见解[2];布鲁诺·赛维认为人在空间中会主动产生某种行为,使自己更加适应当前的环境[3]。因此,本文基于事理学理论,以地铁列车乘车空间的创新设计为核心目标进行外因与内因的事理分析,对乘车空间进行设计改进,并从这一新的角度为地铁列车乘车空间设计提供合理高效的研究方法。

1  地铁列车的乘车空间界定

乘车空间定义为地铁列车车厢的内部空间,是一个特殊的室内环境,影响着乘客的生理反应、心理活动、行为方式等需求。按空间功能划分为乘坐区域、内饰布局区域、空间照明区域和空间识别区域四个部分。乘车空间的设计越来越趋向于智能化和人性化,不仅强调舒适感,还强调乘客的体验感。更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既考慮舒适性、安全性,又兼顾自身的视觉享受,强调乘车空间中人、行为与空间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事理学理论的概念认知

“事”指人在设定的造物环境中进行有“意义”的多元信息交互,“理”是“事”合理发生的前提与发展的基础[4]。事理学设计研究基于具体的事情境对象,获取人对外部环境信息的感性认知与情感交互,确立设计目标并探究新的设计可能性。

目标系统包括对外部因素的“适应”与对内部因素选择的“合理”,是认识并分解复杂事物的一种有效途径[5]。设计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在分析“事”与设计“物”的双向制约中,提出并构建目标系统、实事求是的分析解决问题[6]。论文研究中,“地铁列车乘车空间”作为目标系统核心,在乘客的乘车习惯、行为方式、社会认知等多重因素的外部因素影响下,及时有效的调整造型、色彩、材质等内部因素。因此,通过对内外因的共同分析确定设计目标系统。

3  地铁列车乘车空间的事理分析

3.1 列车乘车空间的外因分析

在地铁列车乘车空间中“事”的不定项展开影响其设计的外部因素[7],从乘车空间范围的变化、人机交互的方式、信息可视化传播途径和地域文化的认知来确定设计目标。乘车空间作为人们乘坐休息与沟通交流的重要空间,设计侧重于空间上和视觉上的拓展。如可折叠收放式座椅设计,打破现有空间的配置形式力图在局限的物理空间中达到使用空间和行为空间的最大化。地铁列车乘车空间设计中创新性的引入虚拟现技术,将整个乘车空间设置成为一种虚拟的交互空间,感受乘客行为需求并判断精神状态,及时调整乘客的情绪状态,实现乘车空间的智能化和人性化。虚拟现实技术通过物联网和互联网有效联通了乘客与乘车空间的关系,更加关注乘客在乘车过程中的体验及情感交流[8]。信息的传播途径的多元化及地域文化的点缀,极大缓解了乘客的视觉疲劳,更满足了乘客追求优质的视觉审美空间和自身舒适优越情感的渴求[9]。

根据上述分析,乘车空间范围的变化的基本需求、人机交互的方式的期望需求、信息可视化传播途径和地域文化的认知的兴奋需求,充分体现从设计“物”到设计“事”的事理变化,有效提升乘客使用情感及乘车体验。

3.2 列车乘车空间的内因分析

地铁列车乘车空间设计的内部因素表现为造型、色彩、材质及灯光等,在视觉造型上运用简洁的几何元素,使乘车空间呈现科技、未来之感。触摸操控及座椅折叠的设计,使空间变得规范化和有序化。因此,乘车空间中造型元素的运用是影响视觉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色彩对于地铁列车来说,承载品牌形象的宣传与地域文化影响的重要作用,其设计使乘车空间主题鲜明、层次有内涵,达到视觉上的可视化。在乘车空间设计中,设计师通过改变空间事物属性,给乘客传达不同的体验信息和视觉享受[10]。例如特殊的光泽和肌理、硬朗、现代的体验乘坐体验、温馨、舒适的视觉效果。

4  列车乘车空间的创新设计

通过对地铁列车乘车空间的事理分析,可进一步得到地铁列车乘车空间设计的整体需求为:舒适性、人性化、智能化和科技感。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构建乘车空间的设计目标系统思维模型(如图1)。

方案设计以米白色和科技蓝作为主色调,给人一种舒适、安稳、未来和深邃之感,以中国红作为色彩点缀,展现了新一代地铁列车的中国特色,获得了色彩上的视觉平衡。座椅设计成折叠收放形式,并在地面设置交通流线,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满足了新时代乘客对空间的灵活性的需求。虚拟现实技术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实现了多元灵活的信息交流,并满足了乘客的视觉审美。交互方式在行为交互的基础上出现了感官交互和情感交互,形成了一种科幻、生机盎然的人机交互情境(如图2)。

5  结语

研究将事理学理论应用到地铁列车乘车空间设计领域,不仅可以从新的视角为地铁列车内环境设计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研究,还有益于提升乘客的乘车体验。作为设计师要有长远的眼光,敢于将科技与人文情感相融合,为乘客带来更加舒适的乘坐体验。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地铁列车乘车空间设计必将多元化发展。不断改进和创新地铁列车乘车空间以适应新时代乘客更高层次的需求,依然是亟待探讨的话题。

参考文献:

[1][美]唐纳德·A·诺曼著.设计心理学4:未来设计[M].小柯,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柳冠中.事理学论纲[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3]刘植嘉.基于环境行为学的高速列车乘车空间的设计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6.

[4]赵颖,柳冠中.事理学在产品服务系统模式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9,04(02):122-127.

[5]孙晶晶.基于设计事理学的家用汽车内部空间设计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6.

[6]李怡.基于設计事理学的商业包装零废弃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6,37(02):21-24,33.

[7]许晓云,孙晶晶,史逸飞.基于设计事理学的汽车内部空间设计探讨[J].工业设计,2016:102-103.

[8]黎江能.智能产品交互设计的事理分析[J].武夷学院学报,2019,38(08):77-80.

[9]王亦敏,丁文.产品设计中的色彩情感要素分析[J].包装工程,2011:137-139.

[10]支锦亦,刘峰.列车座椅织物视觉质感对车内环境认知的影响[J].装饰,2016(02):124-125.

猜你喜欢

乘车理学空间设计
文理学人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这一次优步乘车,让我感动了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乘车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