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途径初探
2020-07-28叶玉娣
叶玉娣
摘要: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具有重要意义,要求高校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资助体系,充分挖掘和整合国家、学校、社会多方助学资源,从制度、组织、理论和精准对象方面夯实精准资助的实现基础;贫困生精准资助要做到给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与其困难程度和实际需求相称的资助量和资助形式,包括经济、精神和能力等全方面资助,在资助中实现育人,在育人中完成资助,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Abstract: Accurate funding for impoverished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t requir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identification and funding system for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in the family, fully taps and integrates the nation, school and social resources for student assistance, and consolidates the realization foundation of precision funding from the aspects of system,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precision objects. The precise subsidies for poor students should provide each student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in the family with the amount and form of subsidies commensurate with their difficulty and actual needs, including all aspects of financial, spiritual and ability subsidies, to realize education in subsidies, complete funding in education, and promote students to become adults.
關键词:贫困生;精准资助;途径
Key words: poor students;precise funding;approach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20-0173-03
0 引言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大,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也随之增加,如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实现成长成才,是高等学校资助育人工作面对的重要课题。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找对“穷根”,明确靶向。要更加注重教育脱贫,不能让贫困现象代际传递。要更加注重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精准扶贫,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不仅是扶贫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要求。精准资助,就是要做到资助对象精准、资助标准精准、资金发放精准。①
因此,高校要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资助体系,充分挖掘和整合国家、学校、社会多方助学资源,努力做到“不因贫失学,不因学致贫”;贯彻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努力做好“精准资助,授人以渔”。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的核心就是要做到给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与其困难程度和实际需求相称的资助量和资助形式,包括贫困生认定,经济、精神和能力等全方面资助,在资助中实现育人,在育人中完成资助,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1 实现精准资助的意义
1.1 扶贫助困
保证困难学生“不因贫失学,不因学致贫”。近几年来,高校逐步形成了条件明确、程序规范、认定科学的贫困生精准认定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奖、助、贷、补、勤、减、免、缓”等助困举措,挖掘整合了多方助学资源,实现资助项目多元化发展,每年资助贫困生达8000多人次,累积金额达1000多万,保证精准认定困难学生,精准定位困难需求,精准资助困难对象,保障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1.2 授生以渔
提升困难学生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在精准认定困难学生的同时,从学业、就业、心理健康等方面精准定位困难学生的多样需求,将资助与培育并重发展,为困难学生量身打造“资助包”,每年为贫困生提供多样勤工助学岗位,开展就业帮扶讲座,心理健康讲座,学习经验分享会,结对帮扶少数民族困难学生等,引导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贫困的现状。
1.3 教育引导
实现困难学生价值,感恩反哺社会。高校坚持每年开展诚信、感恩和励志等主题教育活动,困难学生参与率达100%,选树起一批批贫困生先进典型,每年评选全国“自强之星”,省级“国家资助、助我飞翔”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学生典型;举办全国“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大赛、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决赛大学生公益创客比赛等,让学生在受助中学会诚信与感恩,受助思源,反哺社会。
1.4 制度支撑
有力保障资助包计划,形成特色资助工作体系。目前高校已经将资助政策涵盖到贫困学生的入学、求学、就业等大学生涯全阶段,将精准帮扶制度化入困难学生的认定、帮扶、培养、育人全过程,将资助应急机制设计进长期贫困家庭、突发变故家庭、多问题学生等多类别群体。
2 夯实精准资助的实现基础
2.1 领导高度重视——制度保障
从中央到地方领导高度重视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并对精准资助提出要求,在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給予有力的支持,为“精准资助”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教育部、财政部修订和出台多项文件,2017年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2019年印发《普遍高等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等②,进一步完善了贫困生精准资助的基础,有效保障了贫困生精准资助的执行。
2.2 稳定资助队伍——组织保障
早在2006年,教育部发布《善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工作机构建设的通知》,文件要求各高校要加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人员队伍建设。原则上按学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研究生在校生规模1:2500的比例,在现有编制内调剂落实编制,并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要切实加强学生资助工作人员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为进一步做好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同时,江苏省开展“全省百名优秀学生资助工作者典范”评选工作。各高校纷纷出台了《“学生资助管理先进集体”和“学生资助管理先进个人”评选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成立“学生资助管理助理团”协助开展日常事务工作等。
2.3 加强资助研究——理论保障
徐淑英认为,对社会负责的学术包括学术研究要真正地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管理难题,在现时环境下对重要的管理现象进行系统的、批判性的、精心设计的分析,并且发展有意义的理论来解释管理现实中的困惑。③加强精准资助工作研究反映了重视学术研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各省学生资助管理部门纷纷设立学生资助专项课题,充分发挥了理论研究在学生资助中的引领作用,资助专项研究成果对学院资助工作起到指导性作用。
同时,2017年,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开展了“全国百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典型”评选宣传活动,在党的十九大即将胜利召开和国家新资助政策体系实施十周年之际,宣传一批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狠抓落实、勇于创新、成效显著的单位,推广他们的工作经验,充分发挥优秀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提升了全国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给精准资助提供理论保障。
2.4 精准认定贫困生——精准资助对象保障
为了保证贫困生经济状况精准认定,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测评指标体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考虑学生家庭因素,并结合学校信息中心等相关部门提供的就餐及宿舍用电量大数据等,以电话、短信、交流等形式对贫困生进行复查。同时,通过个别谈心,党员干部关心、课堂表现及考试等,及时了解他们情绪状态、学习策略、生涯规划等方面中的迷茫,并及时帮助拟定解决方案。
3 精准资助的实施途径
3.1 经济包资助——精准资助育人的基石
3.1.1 建立了有高校特色的“多元混合”资助体系
不断完善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新生入学资助、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制度等,自主设立资助项目回乡车费补贴、突发事件补贴、冬季送温暖、少数民族节日补助、考研补贴、毕业生求职补贴等。2018年,学校从事业收入中提取支出资助资金共291.97亿元,较2017年增加34.33亿元,增幅13.32%,占资助资金总额的14.29%。
3.1.2 广泛拓展社会捐赠
积极向校外渠道筹措资金,在学校自发设立助学基金、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一是学校内部设立各类助学基金,资助因生活特别贫困而严重影响学习生活、因遭遇突发事件而急需帮助的学生;二是加强校企合作,争取企业支持,设立企业助学金,资助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积极上进的学生。2018年,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等各类资助资金共135.36亿元,较2017年增加5.67亿元,增幅4.37%,占资助资金总额的6.63%。
3.1.3 资助规模稳步增长
2018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公布了2018年的资助资金数据,全国累计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学生(幼儿)9801.48万人次(不包括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营养膳食补助),比上年增加211.07万人次,增幅2.20%;累计资助金额2042.95亿元(不包括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营养膳食补助),比上年增加160.81亿元,增幅8.54%。学生资助资金连续十二年保持快速增长。
2018年学生资助资金中,财政投入共计1290.08亿元(不含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营养膳食补助),比上年增加79.46亿元,增幅6.56%。其中,中央财政675.43亿元,比上年增加59.04亿元,增幅9.58%;地方财政614.65亿元,比上年增加20.43亿元,增幅3.44%。高校学生国家助学贷款325.54亿元,比2017年增加41.34亿元,增幅14.55%,占资助资金总额的15.93%,占高校资助资金总额的28.30%,是高校资助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④
3.2 精神包资助——精准资助育人的保障
①建立班级心理委员、辅导员和心理健康老师的矩阵服务,关爱每一个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卸下心理桎梏,阳光面对生活。班级心理委员第一时间发现并简单的疏导贫困生心理问题,辅导员承担起了主动关怀贫困生的重任并进行有效及时的心理干预,心理健康老师制定更专业的疏导方案。三级关系联动,产生矩阵效果,让贫困生既有释放情绪的通道,又能得到专业的心理辅导。
②引入诚信、励志和感恩教育,为学生播下自助、助人的种子,让学生在得到帮助同时,建立自我崛起和反哺社会意识。高校每年都会组织各种形式的贫困生诚信教育班会,读书交流会,以及义工活动,受助与助人相结合,让困难生坚守诚信,交流学习,选树典型,自立自强,反哺社会。
③特别关爱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减少他们的心理不适感。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地,他们有自己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饮食习惯以及宗教信仰。学院设立专门食堂清真区域,坚持每年在少数民族节日对学生进行特殊慰问,坚持为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开设勤工助学绿色通道。除此之外,还开展师生结对帮扶,指导学业,引导职业生涯规划。
④依靠榜样的力量,树典型、学先进。编写《希望》、《绽放》等书籍,收录了获得国家奖学金等贫困生的突出事迹,每年发放给全体贫困生,不要“我说”,去掉机械的“大道理”,用身边的榜样去感染所有贫困生,让他们知道“我能”,学会“自强”。
3.3 能力包资助——精准资助育人的动力
3.3.1 发挥勤工助学育人功能,提高贫困生综合素质
学院以勤工助学为契机,坚持“授之以渔”的理念,注重挖掘其作为“实践课堂”的育人功能。学院对勤工助学的贫困生统一业务培训、文明礼仪以及安全教育。通过“工”与“学”的有机结合,引导贫困生在实践中汲取营养,从知识结构、知识领域、知识层次多维度拓展知识,有效地加速了学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促进了生活自理能力、事业设计能力和社交公关能力,提升了综合素质和能力。
3.3.2 建立学业帮扶机制,提高贫困生学习能力
学院针对贫困生学习基础较差、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不当等现象,建立学业帮扶机制,通过班级互助学习小组、学业生涯优秀学长结对帮扶、党员朋辈辅导教育等形式帮助他们逐步学会制定学习计划、自我调节学习活动、掌握有效学习策略,提升贫困生的学习能力,引导他们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3.3.3 指导贫困生公益创业,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积极指导贫困生公益创业,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培养贫困生公益创业意识;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公益创业管理机构、出台相关学分置换方案、进行顶层设计与规范管理等途径形成贫困生公益创业保障;通过完善教育教学环节,强化贫困生课程理论学习和项目模拟实践,提升贫困生公益创业能力;通过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客空间等多元教育实践实训搭建贫困生公益创业平台。通过努力,高校贫困生公益和创业意识显著增强,公益创业团队达到经济与社会价值共赢。
3.3.4 创造实践机会,提高贫困生就业能力
学校邀请政府部门人社局特聘导师团,面向贫困生开设就业帮扶班,培训办公室礼仪、新闻写作、办公软件使用技巧、简历制作与面试技巧等,帮助学生以体验的形式模拟工作可能遇到的实际情况,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同时增加实习实践环节,让学生提前深入到相关校内勤助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实地训练,强化职业意识、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
3.4 优化流程——精准资助育人的
为了保证全校精准资助工作有序开展,高校资助管理部门制定了实施时间表和计划安排及申请流程。9月,开展贫困新生慰问、贫困生认定工作;中秋节发放贫困生补助等。10月-11月开展奖助学金的评定工作。10月开展大学生心理普查工作,完成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摸底工作;贫困生勤工助学岗位的申请、受理及安排等工作;组织心理咨询中心对存在心理问题的贫困生做好交流并定时谈心等。11月,开展贫困生经济资助和贫困生教育相关工作。12月,开展冬季送温暖活动;做好贫困生回乡路费发放等工作。2-3月开展贫困学生认定工复查工作及突发贫困补助;开展“长望”助学基金资助申请;做好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抽样调查问卷。4月做好春季学期国家助学金复评工作。5月做好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期间,学业、就业及心理帮扶贯穿其中。学生遇到困难,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提出申请,辅导员第一时间给予解决。
注释:
①陈宝生:《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载于《中国高等教育》,2018年第3期,第4-5页。
②全国资助管理中心网站http://www.xszz.cee.edu.cn/index.php。
③徐淑英:《科学精神和对社会负责的学术》,载于《管理世界》,2015年第1期,第156-163页。
④范先佐,唐斌,郭清扬:《70年学生资助工作的系统回顾与经验总结》,载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9期,第8-14页。
参考文献:
[1]刘彦,胡雪,崔静.独立学院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精准认定及精准资助探究[J].价值工程,2018,37(04):257-259.
[2]李雪峰,王薇,劉璐.探析我国高校教育精准扶贫模式下的研究现状、问题及应对措施[J].陕西教育(高教),2020(04):8-10.
[3]肖凤翔,俸晓玲.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的宗旨、原则和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20(03):1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