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养七年级学生运算能力

2020-07-28李凌鑫

教育界·中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数学运算七年级高效

李凌鑫

[摘要]运算是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场重头戏,在苏教版中,12章的教学内容有7章都是直接讲的运算,是整个初中学习最基础的部分。如何能够在七年级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扎实的基本功,是七年级数学老师不可避免的问题。同时,数学运算也是数学+大核心素养之一,可见数学运算教学是非常值得教师去思考研究的。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运算;高效

一、追根溯源,探其缘由

对于运算类的教学,很多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腾出时间多做计算练习,在课堂开头就教学算理,然后进行反复的计算练习,却忽视了为什么要学这一环节,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就拿因式分解来说,不少学生学完都有这样的困惑:明经化简好的式子却又要把它写成乘积的形式,到底是为什么呢?学生带着这样的困惑去学,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课堂中去渗透计算的本质,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效果会更好。下面以笔者上过的一节因式分解课的片段来说明。

[因式分解案例]

导入:1.计算5352-4652

2.已知a+b=3,a-b=2,求a2-b2的值。

学生作答,并对解题方法展开一个个讨论。

第1题:

学生1:直接算出535的平方和465的平方再相减。

学生2:算出5352-4652=(535+465)x(535-465)=1000x70=70000。

第2题:

学生1:先分别解出a=2.5,b=0.5,再赋值计算出答案。

学生2:a2-b2=(a+b)(a-b)=3x2=6。

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道题目的哪种解法更好呢?很明显,后面两位同学的解法更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因式分解给我们计算带来的简便之处。

[分析]短短的两道题目,让学生自己在计算过程的讨论中发现运用之前所学的平方差公式,将它反过来运用,解决这两道题目将会非常简便,体会到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将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后是有利于计算的。学生明白了因式分解的作用,学习起来就不再那么困惑,运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了。

二、讲清算理,知其所以

要想学生真正地掌握计算,让其懂得算理是最重要的一步。尤其在新授课的过程中,花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去探索,这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逻辑推理以及相互协作的能力。笔者以完全平方公式这一课举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一:如图1,你能通过不同的方法计算大正方形的面积吗?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情境二:如图2甲,是学生准备好的纸板,将它们拼成图2乙,过程中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观察图形并用等式表示出来。

2.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完全平方公式]

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从整体上来看,正方形的边长是a+b,所以面积是.(a+b)',如果分开来看,正方形也可以看作是由一个面积为a'的正方形、两个面积为ab的长方形和一个面积为b的正方形组成,可以得出(a+b)'=a^+2ab+b。

[教师总结]讲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

观察这一课例,花了不少的功夫在公式推导上面,笔者认为是值得的,也是必要的。学生通过推导的过程去理解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公式才会减少错误。同时这节课通过操作,还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是计算能力提升的一个根本保障。三、针对训练,避免盲目

计算能力要提高,当然离不开大量的练习,但练习不能是盲目的,必须要有针对性。由于计算题多以基础题为主,可能不存在难度上的分层,但是练习的题目要精心地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来制定,而不是盲目地在一些练习册上找一些题目。比如学生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去分母这一环节,容易出现漏乘的情况,这种情况教过的老师都了解,在课上也都会强调,可是在练习时,却缺少针对性。

这样的四道题目就不是很好,第一题和第三题重复,关键还不是学生容易出错的类型,学生容易产生漏乘的是第二题和第四题,但是第四题里面又夹杂了分母是小数这一难点,学生更容易出错,这样的练习很难使学生真正地去解决漏乘这一问题。既然学生容易漏乘,那么教师在强调后,就应该摆出四道容易漏乘的题目供学生练习,如下。

这样的练习就比较有针对性,甚至可以先做前面两道,学生出问题,纠正后,再做下面两道更复杂一点的题目。

四、统领全局,整体把握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数学也是一样的,章与章,节与节之间都不是独立的,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为了方便某一章节的教学而改变常规,则得不偿失。笔者曾经看一位老师讲完全平方公式是这么讲的:(m+3)*=m'+3?+2xmx3。他没有让学生按照(a+b)*=a*+2ab+b2的格式去写,他觉得这样写学生更容易接受,而且正确率也不错。可是学生按照因式分解时,问题来了:因式分解的很多题目都是按照a+2ab+b'的形式去呈現的,学生对这种形式不熟悉,给因式分解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甚至影响以后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学习。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从全局出发,这个建议不只是适用于运算类的课程,所有课程都应该至少要一个单元一起备课,每一节怎么讲,会对后面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都要考虑清楚,避免产生教学效果上的冲突,这样教学效率才会高。

五、重视粗心,提高能力

学生已经明白计算的原理,可在做运算时还经常犯粗心的毛病,粗心也一直是不少想考满分学生的最大障碍。然而粗心却没有引起学生们的足够重视,有时反而成了他们做错题目的借口。其实他们出错是由蜂方面原因造成的,并不是简单的粗心二字就能概括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做数学题时减少这些低级错误呢,笔者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建议。

I.训练学生读题的能力。很多学生为了尽快地去完成作业,很多时候读题目就读个大概,养成了马虎读题的习惯,经常会忽略题目里的一些细节,导致出错。首先要增强的就是学生的读题能力。教师在讲例题或者习题时,尽量少读或者不读题目,因为教师读题会带入自己的主观意识,语音会有高低顿挫,相当于帮助学生把题目里的关键点找出来了,学生并没有得到读题的训练。其次让学生在做作业时,划出题目中的关键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相信学生读题目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2.训练学生的条理性。很多學生在做运算时除了会看错题目,还会经常犯2x3=5这样的低级错误,这就是学生缺乏条理性的表现。教师首先要在生活中训练学生的条理性,让学生在学校经常去整理课桌,在家里要经常整理自己的房间,使学生改掉马虎随意的习惯。更重要的一点是,要训练学生做题目的条理性。很多时候,做计算题犯低级错误,是因为学生一步试图做好几件事。比如有理数的计算题:-27+(-3)2+3x<()-(-15)*2,有的学生想一步就把平方去了、除法做了,

一步做了太多的事情。这就好比一台电脑,哪怕它性能再优越,后台程序多了,它还是会卡。所以教师一定要训练学生在做题目之前,先理清楚,你准备几步把这道题做完,不要试图求快,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去做完这道题目。经过一定量的训练,让学生养成有条理做题目的习惯。最后,学生的书写也需要有条理性。整洁的卷面、工整的书写,是不犯低级错误的保障。这里要特别指出,不仅是练习的书写,草稿纸的书写也需要有条理性。

六、训练口算,提升速度

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入门,也是每个学生必备的学习技能。O算是小学阶段学生训练的一个重点。到了初中,由于计算量的增加,口算已经满足不了做题的要求,因此渐渐地也被忽视了。然而,在笔算的每一个环节中,O算又是无处不在的。尤其在七年级刚开学的阶段,训练口算还是很有必要的。每天安排一组小题目,两位数的加减法或者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除法,去提.升口算能力,这对学生提高运算速度和正确率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运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练习,需要教师课上课后精心的安排引导,让学生在七年级这一年,扎实运算能力,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建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探究[J].小作家选刊,2015(24).

[2]乌图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研究[J].俪人:教师,2016(1):56.    [摘要]运算是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场重头戏,在苏教版中,12章的教学内容有7章都是直接讲的运算,是整个初中学习最基础的部分。如何能够在七年级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扎实的基本功,是七年级数学老师不可避免的问题。同时,数学运算也是数学+大核心素养之一,可见数学运算教学是非常值得教师去思考研究的。

猜你喜欢

数学运算七年级高效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体系下的运算能力
足球:脚内侧踢球的教学设计(片段)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