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教育戏剧教学设计的框架理路

2020-07-28蔡黎曼黄佩珊

关键词:关键问题范式冲突

蔡黎曼,黄佩珊

引 言

教育戏剧是一种直觉体验、身临其境的学习模式,也是一种创造性、互动性的教育方式[1]。它利用戏剧和剧场的技巧,吸引学习者沉浸于某个戏剧情境,鼓励学习者利用各种感官的感受,在即兴创作中运用游戏天性和“假装”本能去面对、探讨、摸索并解决故事人物或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有序安排教学要素,确定合适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育戏剧突出戏剧的教育功能,强调戏剧作为教育手段或工具,是一种教与学的新关系[2]。教育戏剧的教学设计有其独特性,遵循“以问题为中心”的核心价值导向[3],关注的重点是培养儿童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教育戏剧的研究者提出了一些关于设计教育戏剧教学的观点和思路。乔·温斯顿(Joe Winston)认为,明确关乎人性话题的清晰焦点(即戏剧议题和问题)至关重要[4]。约翰·奥图尔(John O’Toole)强调戏剧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提出包括找出“关键问题”、预设戏剧题材、导出焦点问题以及找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等设计步骤[5]。乔纳森·尼德兰斯(Jonothan Neelands)将戏剧教学设计归纳为教学对象与教材的连结、建立戏剧情境和建立戏剧架构[6]。帕梅拉·鲍尔(Pamela Bowell)和鲍尔·希普(Bowell Heap)则从决定主题、决定角色、创造情境、设定戏剧架构、运用合适象征物和选择方法策略等六个方面梳理设计内容与方法[7]。

我国教育戏剧的发展落后于西方国家将近一个世纪。教育戏剧自21世纪初进入中国教育实践领地后,逐渐从中小学延展至幼儿园。有关幼儿园教育戏剧教学设计的研究,一方面有研究者对幼儿园教育戏剧实践加以提炼总结,如杨娟将戏剧教学活动设计归纳为暖身活动、角色塑造、情节创作、分享与交流等四个环节[8]。苏笑玉提出挖掘绘本教育价值、优化情节创编、联系幼儿生活经验等步骤[9]。此外,曹爽、张金梅等探讨了教育戏剧的教学策略和实施原则[10][11]。另一方面,有研究者对国外以及港台地区有关戏剧教学设计思路进行梳理,如刘家华根据朱莉·邓恩(Julie Dunn)的戏剧课程,以教师提问设计为重点整理戏剧教学设计架构[12]。卢文贞结合本土现状,对比并总结乔·温斯顿(Joe Winston)和朱莉·邓恩(Julie Dunn)的设计思路,从选择戏剧题材、创造戏剧脉络、引入戏剧世界、推动戏剧发展等四个阶段归纳设计与教学策略[13]。

综上所述,国外研究者为教育戏剧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框架性思路,但其适用对象没有明晰的年龄划分,教学设计思路也缺乏具有操作性的指引。国内的本土探索既有来自一线教育戏剧实践的思考,也有来自对国外及港台地区关于教育戏剧教学设计的梳理。这些研究尽管已有框架意识显现于设计思考中,但没有突出教育戏剧“以问题为中心”的核心价值导向,未围绕问题对教学设计进行全面系统的考量。目前,由于教学设计框架的缺失,一线教师将教育戏剧教学演变为形式化的舞台表演在我国幼儿园比比皆是。

因此,本文试图借鉴融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观点,基于”以问题为中心”的核心价值导向,梳理幼儿园教育戏剧教学设计的框架理路,厘清教学设计各环节的逻辑关系和操作方法,为幼儿园开展教育戏剧活动提供理论导引。

一、解构故事文本,找出“关键问题”

“关键问题”是教育戏剧中诱发儿童学习的动力来源,是教学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什么样的教学材料是“关键问题”的“栖身之所”?如何在其中挖掘既有教育价值又难易适宜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明确戏剧教学的方向和目标的前提。

戏剧教学中“关键问题”的载体主要来自故事文本。戏剧学者凯瑟琳·沃伦(Kathleen Warren)指出,任何故事都可能是成功的戏剧活动的基础[14]。乔·温斯顿(Joe Winston)认为,故事因其引人入胜的情节、象征、想象的世界以及人生议题而成为戏剧教学的重要题材来源[15]。对幼儿而言,绘本故事所展现的意义世界是儿童的天性和儿童视野下的世界景象,具有浓厚的儿童文化色彩;基于学龄前儿童具象思维的特点,多数儿童绘本以图像为主、文字为辅,绘本作者常在故事的结尾留下遐想的空间,经过儿童再造想象出新画面、新情节,由此与儿童的真实世界不断交流。正因为绘本故事具备可让儿童观察、解读、想象、创造和问题解决的各种特征,且常常携带有趣的情节、开放的结局,故成为儿童戏剧教学题材的最佳选择[16]。

对绘本的深层解构,是聚焦戏剧教学的核心议题,也是铺陈各种可探讨“关键问题”的前提基础。解构演绎故事的过程正是找出“关键问题”的过程。为了使解构故事的整体脉络更为清晰,笔者设置了一级变量,分别是故事人物、故事情境、事件经过和事件结果。在一级变量下又分别设置了二级变量,故事人物分为主角和其他关键人物;故事情境分为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故事经过涵盖引入、探索、意外、选择、高潮到逆转等节点,从每个节点的事件中便能析出“关键问题”(见表1)。

表1 解构故事文本的参考变量

儿童在戏剧世界中的探索往往追随并依从戏中人面临的一系列境遇。通过对故事进行从整体到各个细部的充分解构和提炼,能够清晰而具体地呈现以故事主要人物为核心展开的境遇全貌。“关键问题”作为激发儿童产生探索兴趣和动机的重要动力,一般都依托在故事人物境遇的发展历程中;由此,把握故事的经过与结果,成为教师寻找和选择“关键问题”的必由之路。

“关键问题”的产生有赖于对故事经过和故事结果中事件群的剖析,即对各个故事发展节点(探索、意外、高潮、逆转等)中事件的把握。事件往往反映了故事人物在面临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的想法和决定,故事中人、事、物的每一次重要互动与作用都充分体现在各个关键问题里。因此,故事中每个发展节点的事件都可能成为找出“关键问题”的来源。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从一系列问题中筛选并锁定作为幼儿探索和学习的关键问题。以绘本《生气王子》为例,绘本讲述爱生气的艾迪王子和国王爸爸之间的矛盾,学习如何处理爱生气的情绪并最终获得成长的故事。依照剖析关键问题的思路,我们将绘本《生气王子》解构如下(见表2)。

表2 绘本《生气王子》故事节点解析关键问题示例

值得注意的是,有意义的问题不仅源自教师在教学设计的预设,也源自幼儿在戏剧活动探索中的生成。因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考虑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及时追随和关注儿童在探索体验中的思考、需求和表达,结合儿童的兴趣和经验,提取有价值的问题,在一个不断抛出问题、预设困境、解决问题的“抛球”与“接球”互动中不断引发儿童思考与探索。

二、设置戏剧情境,推进戏剧活动

“情境的魔力赋予戏剧强烈的艺术感染力。”[17]戏剧情境是戏剧的“前文本”(pre-text)[18],是推动戏剧发展的重要基础。情境制约和影响人物的行动与命运,为引发人物内心冲突提供契机[19],情境也是酝酿冲突、激化矛盾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动力[20]。

问题滋养于情境。一个适宜的戏剧情境吸引儿童自然走进身临其境的故事空间,在了解故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感知由此引发的种种问题。英国心理学家玛格丽特·唐纳森(Margaret Donaldson)认为,个体的学习在与情境的互动作用下能产生最大程度的效果[21]。而只有当虚构的戏剧情境让儿童放下怀疑并真正享受当下时,才能激发其认知、情感和动觉(kinaesthetic)的学习力量[7]24。适宜的戏剧情境能引发儿童在“设身处境”的戏剧体验中开展探索学习,满足儿童从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获取经验的需要。

所谓戏剧情境,是指为故事中各种事件和境遇的展开奠定基础的一种创造性表现形式。一般而言,戏剧情境包含营造事件境遇发生的特定时空氛围、塑造故事人物关系和引入故事人物面临的事件。

教师在设定戏剧情境内容时,可参考上述解构故事的参考变量,依循故事发展的脉络,既可以沿用故事文本的主要人物、物理情境(时间和空间)、社会情境(人物角色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事件经过的引入部分等变量,规划和铺设戏剧情境的各组成部分;也可以大胆跳出原有的脉络框架,充分发挥想象力,对故事情境进行改编、补白和拓展,为故事的展开创造新的戏剧情境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直接沿用原故事情境抑或是创编新故事情境,情境内容都要紧紧围绕故事的核心议题,情境内容一定不能离开与关键问题之间的关联。

戏剧情境的创设途径多种多样,教师可综合运用戏剧元素(如语言、肢体、声音、物件符号等),巧妙结合各种材料,灵活选择各种表现形式,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情境体验。例如,关于时空氛围,或运用对比法,利用声音(音响、节奏等)和空间(明暗、大小等)形成的对比酝酿出戏剧性氛围,增加情绪的紧张感;或结合身体、音乐、人声和低结构材料甚至利用现实中教室或自然环境的条件,模拟故事发生的场景。关于故事人物及其关系,或以语言、肢体和带有人物象征意义的物件符号,聚焦能够彰显人物关系的特定戏剧时刻,引发儿童对人物的勾勒和推测;或直接与角色交流互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质。关于故事内容,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借由绘本图文,运用声音、表情和情感进行讲述,引导儿童对剧情展开想象。

戏剧情境为儿童提供了一种自然进入戏中人生活体验世界的方式,为儿童准备探索故事的各种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也为儿童在戏剧活动探索中感知和表征“关键问题”助力。

三、挖掘戏剧冲突,营造戏剧张力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最重要的要素,也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当戏剧活动发生的场域转向教学时,戏剧冲突依然成为教育戏剧活动的核心和灵魂[16]。戏剧张力是戏剧冲突的内在[22],通过戏剧冲突的设置营造戏剧张力,进而抛出一系列问题助推剧情发展。

戏剧冲突常常表现人的内心矛盾,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我国戏剧教育学者马利文指出,当不得不面对矛盾和冲突时,便是“引起学生和教师认知、情绪、行为发生改变的开始”[23]。在戏剧教学设计中,经过对戏剧情境的充分铺垫,戏剧冲突作为故事的“助燃剂”在逐步渲染的紧张氛围中依托戏剧张力凝聚儿童对故事发展的高度关注与强烈期待的能量,借此顺势向儿童抛出关键问题,最终引发儿童对问题信息进行提取、编码、转换和修改,激活儿童深层的认知操作,经过想象、推理形成问题的表征,从而预见问题解决的方案。

戏剧冲突的设计,可从关键问题析出冲突点。教师可从一个个“关键问题”出发,梳理指向每一个问题的事件,从这些事件中解析和归纳具体的戏剧冲突点并对其加以细致铺排和串连。此外,故事的高潮往往是戏剧冲突的最高点,当故事中的事件推演至高潮状态时,整个故事随之到达事态的冲突顶点,此时即能清晰地浮现和反映出故事的核心戏剧冲突,通过剖析对立矛盾关系来明确具体的冲突内容。譬如,人的内心矛盾常表现人物内心的两难选择,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常表现为角色之间从融洽到反目的变化,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常表现为从和谐到动乱的转向。

为了在戏剧教学中让儿童身临其境感受到矛盾冲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把握好几个原则。第一,突显戏剧冲突的集中性。戏剧活动中的冲突有别于日常生活的矛盾冲突,戏剧中的冲突表现具有更强烈、更典型、更对立的状态[24]。这种状态可以通过夸张的动作、形象的语言和具有象征意义物件符号予以表现。第二,增强戏剧冲突的对象感。儿童在感知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有清晰的信息载体,这意味着冲突不能过于抽象。因而在表现冲突尤其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时,教师可以将环境“具象化”。以绘本《巨人》为例,“巨人”是美好自然环境的象征,当儿童将其想象为有血有肉的“人化环境”时,便能对环境充分共情,更易聚焦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第三,遵循戏剧冲突的逻辑性。教师应将故事的事态发展逻辑了然于胸,渗透和贯穿到教学设计中,以便使儿童在进入每一个环节时获得的探索体验保持连贯自然。

戏剧冲突引发戏剧张力,唤起儿童深刻的情绪体验和强烈的情感投入,促使儿童主动关切人物事件的发展流向,给予儿童思考和行动的明确方向,增强儿童在身临其境中追求解决问题的动机,推动和深化儿童的探索学习。

四、择定戏剧范式,激发内部动机

适宜的故事题材与蕴含于其中的问题、情境和冲突能够引发儿童的好奇和兴趣;然而,这些重要的教学内容只有通过儿童的行动,才能有效转化为儿童生动立体的感受和体验,最终获得故事的深层意义,实现教育戏剧的教学目标。戏剧范式的选择运用便是这一转化的“催化剂”。

教育戏剧有其独特的教学方式,由于这些方式常以固定的行为和架构出现,被称为“戏剧范式”。多萝西·希思科特(Dorothy Heathcote)作为“戏剧用于教学”的创始人,主张教师通过入戏扮演不同角色,与儿童在戏剧空间中共同即兴创作,以此作为铺开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25]。乔纳森·尼德兰斯(Jonothan Neelands) 经大量实践总结了70种戏剧范式,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戏剧教学的需要[26]。帕梅拉·鲍尔(Pamela Bowell)和鲍尔·希普(Bowell Heap)依据不同教学目的和功能,从“建立戏剧情境”“推动故事发展”“探索更深入的意义和感受”以及“引导参与者反思和回顾”四方面对戏剧范式进行分类和归纳,建议教师选择合适的范式以形成戏剧教学的完整活动流程[7]84。

应用于学前儿童的戏剧范式,主要以戏剧游戏的形式呈现,其中尤以百宝箱(1)百宝箱:给学生一个装满各式物品的箱子,让他们运用这些物品去获得相关信息或解决问题。、线索材料(2)线索材料:运用各种线索作为戏剧的开端:一个物件、一件衣物、一份简报、一封信或一个故事的开头部分。参与者利用这些线索和不全面的数据,作为建构戏剧的材料,以探讨和发展材料中蕴含的主题、事件、意涵。、教师入戏(3)教师入戏:通过教师扮演某个特定的角色,带领学生进入虚拟的世界,从而加快学生心理上认同这就是“真实"的体验,加快活动探索的成效。、建构空间(4)建构空间:老师向学生介绍角色生活的地方。学生凭记忆在大纸上绘画角色生活的空间,并运用想象力透过定格及片段扮演用身体或简单对象(桌、椅等)来重现角色的生活空间。、专家外衣(5)专家外衣:让参与者以“专家”的角色自居,帮助故事中的角色解决所遭遇的困境。、坐针毡(6)坐针毡:设计一个特定位置使教师能进入指定的角色身份,透过身份的确立与其他同学的对话,探索角色的思考及想法,并透过投入表达所扮演角色的主观态度及立场去阐释观点。由于扮演者坐在位置上仿似被审问,犹如坐针毡的感觉而命名。等为代表。通常,运用教师入戏、线索材料可以铺开故事情节,快速建立角色形象,明晰感知问题;运用建构空间、坐针毡可以展开即兴创作,获取更多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运用专家外衣呈现不同观点,可打开问题解决的思路。

大量戏剧教学实践表明,教育戏剧最佳的开场设计方式可以将相关的重要结局提前,如叙述一位需要帮助的人物,描述一个需要打破的格局等。也就是说,教育戏剧的教学设计往往始于故事的结尾或故事中程重要的阶段性结果。[5]54、58通过“5W”(who,where,when,what,why,即谁、在哪里、什么时间、做什么、有什么危急/影响),可以铺开绘本故事的脉络,明确同一情境内和不同情境间的逻辑关系,层层推进故事议题的展开。5个W问题中的最后一个问题——有什么危急/影响,昭示了故事的结局,是5个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可能成为情境迅速转移和快速产生角色认同感的关键点。

戏剧范式在教育戏剧中的运用,能激发儿童意义学习的内部动机。布鲁纳指出,好奇心是内部动机的原型,当儿童接触到不明确的事物或未完成的事态时,就会引发强烈的好奇心[27]。适宜的戏剧范式能够引导儿童从不同角度、观点和方式探索故事中的环境、人物和事件。内蕴于多元探索形式中的一系列新奇而不确定的信息有利于儿童保持好奇、专注和动力。此外,适合儿童的戏剧范式实质是含有戏剧元素、结合戏剧表现形式的游戏任务。通过选择和运用难度适中的戏剧范式,能激发儿童强烈的胜任内驱力和同伴互惠内驱力,促使儿童在戏剧活动中积极投入和参与,相互配合与协作,不断接受并完成挑战。戏剧范式作为触发儿童意义学习的重要媒介,推动着儿童在充满好奇和开放的戏剧活动中借以观察故事角色的各种行为,获得观察、判断、想象、推理、思辨及问题解决能力的纵深发展。

结 语

本文依循“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戏剧核心价值导向,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沿着“问题准备”“问题感知”“问题表征”“问题解决”的逻辑,构建了幼儿园教育戏剧教学设计的架构(见图1)。

图1 幼儿园教育戏剧教学设计框架图

概言之,解构故事文本,是找出“关键问题”的路径,明确关键问题就明确了教学的方向和目标。以关键问题为教学重点,戏剧情境的设置,戏剧冲突的挖掘,承载着教学内容的铺陈,也引发着儿童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表征。戏剧范式的择用,是教学实施的重要方法,适宜的戏剧范式能有效激发儿童学习的内部动机,既为儿童提供选择问题解决策略的机会,又为他们在戏剧活动中维持专注动力和积极情绪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关键问题范式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关键问题探讨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防治水霉病的几点关键问题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NFV技术及其引入VoLTE IMS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