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隔离区护理人员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0-07-28闵志云李春霞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14期
关键词:隔离区传染病护理人员

闵志云 李春霞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是一种死亡率更高于SARS的新发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播途径复杂多样、潜伏期长、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1]。我院作为突发疫情的定点救治单位,其隔离区护理人员肩负着“零距离、高密度”救治患者的高风险任务。有研究[2]表明,参与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救治的护理人员存在恐惧、焦虑、身心疲惫等负性情绪,也迫切希望获得心理上的支持。故本研究通过对隔离区护理人员进行质性访谈,深入了解抗击一线的隔离区护理人员内心最真实感受和需求,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为隔离区护理人员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于我院隔离区参与救治的15名隔离区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样本量的确定以受访者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时未呈现新的主题,直至饱和为准[3]。纳入标准:(1)首次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2)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本研究共纳入15名隔离区护理人员,年龄23~45岁,工作年限1~23年,访谈对象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护理人员一般资料

1.2研究方法 基于文献回顾、课题组讨论及专家咨询拟定访谈提纲。正式访谈前,对2名隔离区护理人员进行预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并结合专家建议对访谈内容进行反复修改,最终确定正式访谈提纲。访谈内容如下:(1)进入隔离区后有什么想法吗?(2)进入隔离区后躯体上最难以承受的是什么?(3)隔离救治期间最深的感受与体验是什么?(4)造成您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最渴望被给予哪些方面的支持与援助?

1.2.1资料收集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访谈在隔离区护理人员解除隔离后的2 d内进行。详细充分告知隔离区护理人员访谈的程序、目的与意义,并对访谈录音征得其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安静、独立的诊室或值班室作为访谈地点,确定访谈时间。访谈时间为30~40 min,依据访谈提纲和受访者情绪,灵活调整访谈顺序,访谈期间认真倾听,感受受访者语气语调的变化,密切关注并记录其面部表情及肢体动作等非语言行为。直至资料收集达到饱和为止。采用反问、追问、重复和总结等技术,遵循不诱导、不批判受访者观点的原则,从而保证访谈资料的真实性。为保证受访者的隐私,本研究匿名呈现受访者访谈结果,姓名以“N+编号”代替。

1.2.3资料整理与分析 研究者于访谈结束后的24 h内将录音内容转化为文字信息,并清晰注明访谈者面部表情、肢体行为、语气语调变化等,从而更准确的分析受访者内心最真实的感受。采用 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1)反复认真阅读访谈记录,对研究对象的描述形成大致的理解。(2)摘录与研究问题相吻合的观点陈述。(3)将反复出现的观点提炼整合,并进行初级编码。(4)将编码后的观点汇总,寻找共同的概念或特性,形成主题与主题群。(5)将主题联系到研究对象进行详尽的叙述。(6)返回受访者处核实最终的分析结果。

1.2.4质量控制 通过培训,访谈者具备基本的半结构访谈技巧和资料收集方法。由2名研究者共同参与原始资料转录与整合,并独立进行转录文字信息的提炼、整合和归纳,意见不一致时,以课题组讨论结果为标准。整理和分析过程中,研究者进行不断的反复思考和再认识,避免个人所感对转录信息的曲解。

2 结果

2.1健康受威胁的恐惧

2.1.1自身应急反应能力不足 重大疫情当前,医护人员的应急能力和预防专科能力的储备程度决定着其是否能够沉着应对并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灵活应变、创造性解决问题[4]。本研究中,部分护理人员因防护知识等应急处理能力不足而时刻恐惧自身的生命健康问题。N3:“今年工作第1年,从未参与疫情一线的护理工作,平常也没有注重传染病防护知识的学习,现在真是两眼一抹黑,太害怕了(摇头叹气)。”N6:“谁能想到我就被抽中了,都没有参加过相关应急急救知识培训,只是稍微了解过防护服穿脱,但这些哪里能应付隔离区的工作啊!(皱眉、语气悲观)。”N7:“接触的都是确诊患者,身体免疫力本来就不行,而且怎样有效预防感染,紧急情况怎么处理,我也不了解,万一被传染怎么办呐?(流泪)。”

2.1.2饮食休息紊乱的不舒适感 隔离区高强度的工作节奏造成护理人员饮食、排泄休息等诸多方面的紊乱。食欲下降、失眠、心慌等不良信号进一步加重了护理人员对个人健康担心与恐惧。N12:“在这里为了节省隔离衣防护服,不敢喝水,只能穿着尿不湿。”N3:“工作时间太长,吃饭上厕所都只能在一天的工作结束,不舒服时也只能咬着牙坚持,好不容易能睡觉了却怎么也睡不着(指着眼周的黑眼圈)。”N5:“长时间穿戴防护用品大脑会处于缺氧状态,头晕恶心,真希望早些结束能出去呼吸新鲜的空气(抽吸鼻涕)。”N10:“脱下防护服时经常是浑身湿透,皮肤都长了湿疹,又疼又痒,非常恐惧焦虑,担心自己被传染。”

2.2精神心理症候群

2.2.1同情心疲乏 同情心疲乏为临床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因超负荷的情感支出而出现的情感耗竭状态,进而在行为、情感和认知上产生消极反应,表现为麻木冷漠、失眠易怒、行为退缩等。研究[5]表明,长期暴露于极度压力的环境是导致同情心疲乏的主要因素。隔离救治期间医疗资源难以满足医护人员的需求,加之工作量大而繁重是造成护理人员同情心疲乏的主要原因。N12:“新闻各界报道防护用品严重不足,各医院都在筹集口罩防护服,工作最基本的保障都没有,怎么继续啊?(摇头)。”N1:“居然有人倒卖假冒伪劣口罩,我们拼命在一线抗击疫情,而这些人简直就是在谋财害命啊!(叹气)。”N6:“从开始工作就马不停蹄,因患者病情起伏大,变化快,经常进行抢救,精神上真是抗不住了,几次都想放弃。”N15:“工作期间一直紧绷着一根弦,不敢有一点差错,害怕防护措施不到位,自己和同事被感染,心理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2.2.2长期隔离的孤独感和思念 危险繁重的护理任务下护理人员的消极情绪无法及时得到释放排解,加之与外界断绝联系,因此极易出现孤独无助感。N13:“在这里心里委屈也不敢与别人讲,怕不好情绪影响别人。”N10:“夜里经常偷偷抹眼泪,原来还能和老公说说,现在只能憋在心里。”N9:“我性情比较悲观,在这里工作太忙,同事之间没时间谈心,更容易胡思乱想。”N7:“孩子刚满1岁,为了工作不得不断奶,每天想孩子想的流眼泪(眼眶红了)。N11:“接父母来过年的计划泡汤了,也不知道父母现在情况如何,有没有做好预防。”

2.2.3后期心理适应 随着对工作流程的熟悉,工作上得心应手,心态也渐渐适应了工作环境。N1:“工作几天后,随着对隔离区的工作流程逐渐熟悉,心态也渐渐稳定下来,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去。”N3:一起搭档的护士经验很丰富,工作中一直帮助我,现在我们十分有默契。”N14:“不同病区的护士因这次疫情相聚在一起,组建成新的抗击一线小分队,共同努力互助各种难关,是难得的缘分和一生中难忘的回忆。”

2.3对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感

2.3.1缺少特效诊治方案 目前,综合支持治疗是治疗的主要原则,其中提高患者免疫力是治疗的关键[6]。但由于病毒的高度变异性和传染性,加之患者多是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因此很难出现明显的好转现象,导致护理人员对治疗效果产生质疑。N2:“治疗只是常规的营养支持、预防感染、激素治疗等,不知道会不会有效,只能希望他们(患者)自身抵抗力提高,能扛过去(摇头)。”N10:“医生也没有具体明确的发方案,要是有特效药或者疫苗就好了,那样治疗起来容易多了(苦笑)。”N5:“真希望疫苗和特效药早日研发上市,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2.3.2患者缺乏治疗积极性 患者的配合是有效治疗的前提,但患者因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以及对陌生治疗环境的恐惧,不愿意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从而影响治疗疗效及预后[7]。N8:“有些患者脾气暴躁、易怒,不愿接受治疗,有时只能使用镇静剂才能对其进行一些治疗。”N7:“他们一时间接受不了自己被隔离,总是嚷嚷着要见家人,甚至拒绝吃饭。”N15:“我经常看见一位女患者偷偷流眼泪,不舒服了也不同医生护士交流,我们也是苦恼。”

2.4支持系统参差不齐

2.4.1缺少家庭的理解与支持 隔离区护理人员不仅要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而且时刻牵挂着家人的健康,非常渴望得到家人的支持和鼓励。N7:“接到通知的时候,家里人就不同意,怕我被感染上,但自己是党员要服从安排,真希望他们能理解。”N10:“平常孩子多是我带,家里没老人帮忙,所以老公由始至终都没有同意(叹气)。”N13:“家里人觉得这个时候家里人需要你,却不见踪影,指望不上(擦泪)。”

2.4.2缺乏传染病防护技术支持 多项研究[8-9]表明:疾病防护培训经历可影响医护人员参与紧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援意愿,增强其自应变、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N4:“日常多学习的传染病防控相关内容太少,希望能有传染病防控制基地,能够接受规范化配培训。”N14:“感染科虽经常在一线进行检查,但缺少详细明确的预防指导。”N5:“我们希望能够有具体的防护手册,每个月能举办一次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N6:“希望加强突发传染病的演练,个人防护操作演示,各种抢救设备使用相关培训。”

2.4.3感恩医院和社会的支持 N8:“虽然医院防护用品紧张,但院长多日奔波在外,为我们筹集防护用品,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N9:“进入隔离区前,医院主动为我们每个人购买了一份保险,真的十分感动。”N10:“院领导多次到隔离区来慰问我们,关心我们的健康状况,询问并满足我们的需求。”N5:“各大企业积极捐赠的医疗物资,援助一线医务人员,并且提高我们的待遇,为以后职业晋升开辟了绿色通道,感觉自己做的一切都值得。”

3 讨论

目前,我国对于抗击重大疫情一线的护理人员内心体验的研究多以借助量表和问卷调查为主的量性研究。对护理人员内心情绪进行量化的量性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其焦虑、恐惧等心理,但忽略了其抗击一线过程中的整体体验及最真实的感受。因此,本研究通过质性研究深入了解隔离区护理人员内心最真实的体验,以期保障隔离区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夺取抗击疫情最后的胜利。

3.1提高突发传染病应对能力、优化工作环境 医务人员的应对能力是处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强有力的保证。专业系统化的培训促使护理人员掌握更多预防及解决重大卫生事件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更从容的迎接挑战。但本研究中部分隔离区护理人员因个人应急知识的不足明显焦虑和恐惧。与李晓琴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传染病爆发期间,约3/4的护理人员因防护隔离知识匮乏而感到力不从心,产生恐惧等负性情绪,从而直接影响患者的抢救率和治愈率[11]。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应急反应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护理管理者应组织感染科、急救科等部门对护士进行培训,阶段性量化考核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实战演练等方面。采取多模块开放课堂、培训班、研讨会、学术论坛、远程教育等为护理人员讲授传染病防护知识及技能。设立专业指导考核小组,组织并监督护理人员进行模拟应急训练、情景演练;通过暴露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调整改进演练方案,最大程度提高护理人员应急能力和重大疫情的救治和护理水平。同时,建议以“非典”、“埃博拉病毒”等疫情为蓝本,从不同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治原则、护理原则、隔离防护技术、废物处理流程等方面展开针对性培训,培训过程中不断调查护理人员相关知识需求及掌握情况,为设置后续课程内容提供参考。

良好的工作环境能激发护理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护理服务[12]。本研究显示,高负荷工作下,紊乱的生活作息严重威胁着医护人员的健康,造成心里的恐惧与焦虑。因此,作为管理者应以护理人员最基本的需求为出发点,加强人力资源补给,优化排班系统,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区,配置放松娱乐设施,供给营养丰富的餐饮,避免疲劳工作,确保其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奋斗在抗击疫情的一线[13]。

3.2加强心理疏导,强化心理素质 近年来,“SARS”、禽流感、甲流、H7N9病毒性肺炎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屡见不鲜。作为非紧急避难的护理人员,面对高度被感染的风险,不仅要克服一线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完成救治工作,还需忍受一系列生理、心理应激反应,给护理人员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本研究中隔离区护理人员产生不良心理反应的原因是由于超负荷的情感支出、无法及时排解情绪、担心自己及家人感染等原因。因此,管理者应给予护理人员密切的关注,深入隔离病区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健康状况及需求。组建心理咨询小组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测评和治疗,早发现、早干预,对情况严重者必要时撤离岗位。同时,鼓励护理人员积极的倾诉、沟通,设立线上医护人员个人反馈系统,了解护理人员内心渴求,保证为其提供更好的心理与生活保障。解决隔离区护理人员家人生活及疾病预防问题,通过配备救治防护期间生活必备品、到有困难的一线护理人员家庭开展敬老助幼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为有困难的一线护理人员解决实际困难,消除后顾之忧。

3.3树立医患信心,提升治疗积极性 本研究显示部分护理人员及患者均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产生怀疑,即不确定感。疾病不确定感是由于相关疾病知识缺乏,无法预测病情的发展及预后所产生的情绪反应,降低治疗依从性,延误治疗进程[14-15]。因此,医院加强宣传科普此次新冠状病毒相关知识,做到最新官方治疗消息的公开化,及时掌握和下达最新冠状病毒的治疗与防控要点,做到“零误差、零延误”。护理人员自身也应努力调整心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在对患者的宣教方面,需在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沟通技术,向患者传达疾病相关信息,提高患者的知晓率,安抚患者情绪,使患者正确的认知疾病和自身状健康况,增强其依从性,以良好的心态来积极面对疾病所带来的压力和恐惧。

3.4不断加强支持系统、提高社会认知度 研究[14]显示医务人员希望获得社会支持的比例远高于非医务工作者,良好的社会支持对提高医务人员心理承受能力、提升护理质量至关重要。本研究显示隔离区护理人员缺乏自身防护技术及家庭、医院、社会支持,可能原因为个人、社会缺乏对医务人员的关注、医院对职业防护重视不够有关。建议社会媒体扩大对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顽强抗击一线事迹的实况报道,唤起个人、家庭、组织和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和感激之情,从而营造全民信任、医患互助互惠的和谐氛围,提高医务人员自我效能感和事业成就感。医院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标准,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绩效考核上优先考虑一线医务人员[17],激励其斗志,增加职业使命感,体验到自身价值。同时,医院可设立宣传教育平台,常态化进行传染病知识教育,贯彻隔离预防管理制度;成立专职防控小组深入临床对护理人员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授课和操作展示,保证人人熟练掌握,从而有准备有信心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解决医疗物资的紧缺,需要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号召个人和各大企业积极捐赠筹备物资,政府应作为一线医务人员坚实的后盾,监管物资的分配和使用,坚决杜绝因防护用品不足所引发恐慌事件的发生。

4 小结

本研究通过对15名一线隔离区护理人员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隔离区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健康受威胁的恐惧、精神心理症候群、对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感、支持系统薄弱等问题。因此,医院管理者需重视隔离区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给予强有力的行政后勤支持。不断完善传染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加强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及素质培养,提高其应激反应能力,从而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猜你喜欢

隔离区传染病护理人员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传染病隔离区护理人员心理状态质性研究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中国英雄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动物园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类型化与规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