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2020-07-28陈翠香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椎穴肩颈风池穴

陈翠香

(湖南省汝城县中医医院,湖南 汝城 424100)

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眩晕、颈部僵硬、耳鸣、视力减退等,严重者出现发音困难、昏迷等[1]。本研究用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10例,均为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本院诊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43~70岁,平均(50.36±7.38)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8例,中学12例,中专15例,大专及以上1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40~68岁,平均(48.89±832)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0例,中学13例,中专14例,大专及以上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2];②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年龄18~70岁。

排除标准:①存在交流障碍;②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③伴有其他的神经系统疾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⑤针灸部位有创伤;⑥接受其他治疗方案。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患者取坐位,医生位于患者后方,用手指及中指力对颈部两侧肌肉及韧带进行按压和揉捏,持续时间6min,保证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然后患者去枕平卧位,用中指在风池穴按压,待出现酸胀感后继续按揉,持续5min。用拇指按压百会穴,以顺时针往逆时针方向进行按压揉捏3min[3]。对上肢及颈部进行按压,放松5min后行颈椎斜板法及旋转法按压,最后在两侧肩颈揉捏提拿,在大椎穴振击及上肢与肩部进行叩击。治疗30min,每天1次,6天为一疗程,休息1天进行下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观察组用针灸治疗。患者平卧位,放松肩颈部。选择风池穴、夹脊穴、内关穴、大椎穴。用0.35mm×0.40mm毫针。穴位消毒后针刺0.5寸。风池穴直刺1.5寸,夹脊穴直刺1寸,大椎穴直刺0.5寸。平补平泻,留针过程中每10min捻转1次,每次30min,每天1次,6天为一疗程,休息1天进行下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用多普勒超声仪器检测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舒张末期峰流速度(VD)、峰值平均速度(VM)、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VS)。

4 疗效标准

痊愈:僵硬症状及耳鸣等症状消失、肩颈活动无限制,肌张力恢复正常。有效:僵硬症状及耳鸣等症状有所缓解、肩颈活动轻微不适。无效:僵硬症状及耳鸣等症状没有缓解甚至加重。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超声检查结果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VD(cm/s) VM(cm/s) PI VS(cm/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5 41.25±0.27 52.72±0.65* 45.51±10.85 58.65±11.37* 1.98±0.31 0.93±0.43* 3.08±0.32 4.12±0.69*对照组 55 41.53±0.23 45.91±0.47* 43.98±10.92 48.68±11.25* 1.97±0.28 1.35±0.34* 3.065±0.31 3.56±0.55*t 0.093 62.963 0.737 4.623 0.177 5.682 0.333 4.773 P 0.926 <0.05 0.423 <0.05 0.859 <0.05 0.740 <0.001

6 讨 论

推拿能使颈部肌肉得到有效放松,纠正错位的关节及组织。针灸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之效,能够扩张椎动脉血管及促进新陈代谢,改善机体供血不足。针灸还可提高血管的通透性。循经取穴是常用的取穴方法[4]。百会穴是手足经交汇处,且位于脑部,能够接气于脑部;风府穴为任督脉及阳维脉交汇处,主要作用为驱风;大椎穴为阳经与督脉的交汇处,能够调节六经经气。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大椎穴肩颈风池穴
拯救低头族,告别肩颈酸痛
刮大椎穴可辅助退烧
受风寒风池穴上贴蒜片
按风池穴缓解颈椎不适
都市“病患”解救包
风池穴
咳白痰,搓搓大椎穴
春天咳白痰搓搓大椎穴
女人的衰老从肩颈开始
女人的衰老从肩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