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痛通络汤联合泛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2020-07-28吴潇
吴 潇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河南 南阳 47300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在我国老年人中发病率已呈上升趋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并发神经痛的一种疼痛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睡眠质量。本研究用祛痛通络汤联合泛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0例,均为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均知情同意,年龄45~75岁,且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大于6分。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8~75岁,平均(55.46±5.65)岁;病程1~16个月,平均(8.63±2.22)个月;病变部位为胸背部20例,腰腹部15例,四肢3例,头部2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8~75岁,平均(55.52±5.49)岁;病程2~17个月,平均(8.97±2.06)个月;病变部位为胸背部18例,腰腹部16例,四肢3例,头部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1],诊断为带状疱疹,且治愈后仍有神经痛的后遗症,且神经痛超过1个月,可见触觉异常、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②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气滞血瘀证型:主症为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次症为发热,疲乏无力,全身不适;舌质暗苔白,脉弦细。③经皮疹特点、临床症状、血常规、尿常规、X线等检查确诊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中使用的药物过敏;②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痛;③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④心、脑等器官功能严重衰竭;⑤表达障碍、精神疾病;⑥治疗依从性较差。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泛昔洛韦片(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927)0.25g,日3次口服,连续治疗28天。
观察组加用祛痛通络汤治疗。药用黄芪30g,川芎15g,白芍15g,生地黄15g,当归15g,地龙12g,桃仁12g,延胡索12g,川楝子12g,没药12g,乳香12g,红花10g,甘草10g。水煎,弃渣留汁200mL,早晚各温服100mL,连续治疗28天。
3 观察指标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
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表(PSQI)[4]对睡眠质量进行评分,共计21分,分数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4 疗效标准
根据《临床皮肤病学》[5]。治愈:疼痛基本消失、疼痛积分减少大于等于90%。显效:疼痛积分减少70%~89%。有效:疼痛积分减少30%~69%。无效:疼痛加重、疼痛积分减少小于30%。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与PSQI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与PSQI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与PSQI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例 VAS评分 PSQI评分治疗前 对照组 40 8.12±3.56 16.26±3.68观察组 40 8.38±3.42 16.15±3.47 t 0.333 0.138 P 0.740 0.891治疗后 对照组 40 4.06±2.21* 10.56±2.63*观察组 40 3.12±1.46* 8.78±2.25*t 2.245 3.253 P 0.028 0.002
6 讨 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常见的病因有年老、急性发作性疼痛、疱疹发作面积等,临床症状表现为局部持续性或阵发性的刺痛、灼痛、跳童、刀割痛,影响睡眠质量[6]。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由热毒侵袭引起,热毒流入经脉,发于患者皮肤,而导致疱疹。热毒伤阴与迁延误治易导致其瘀滞于络脉,灼伤肌肤络脉,络脉失荣;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两者互为因果,导致肌肤络脉发生剧烈疼痛。因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原则是凉血解毒、益气养凉及祛痛通络[7]。祛痛通络汤方中黄芪益气扶正,白芍、生地黄养阴敛阴、濡养络脉,川芎、当归、红花、桃仁养血、活血、通络,延胡索、川楝子、没药、乳香行气、理气、通络,地龙搜邪通络,甘草、白芍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通络止痛、养阴缓急、泻火解毒、补气理气活血之效[8]。
综上所述,祛痛通络汤联合泛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较好,可减轻疼痛,提高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