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育人实践中大学生学业倦怠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基于归因理论视角

2020-07-28王友良钟汉青

山西青年 2020年15期
关键词:情绪低落归因户籍

杨 光 王友良 钟汉青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云南 昆明 650500

育人,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对象的教育和培训。心理育人,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依据心理学的理论与规律进行育人活动。2017年12月,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改进项目实施纲要》中,明确将心理育人列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1]。

在学校育人中,教与学是育人的主要形式。然而在现代高校教育中,低头族、旷课等现象越来越常见,成为困扰高校教育教学的一大难题。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热情和动力减退,学业倦怠问题日益严重。本研究试图从归因理论角度切入,探究心理育人工作中的学业倦怠问题成因,并提出解决建议。

一、概念界定

(一)学业倦怠

对倦怠的研究开始于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对服务业人员压力的研究,他将倦怠定义为个人工作未得到认同和相应回报时产生的慢性疲惫、抑郁和受挫感[2]。

这一概念被引入学习领域并开始了学业倦怠研究。台湾学者张治遥认为:“学业倦怠是由学习压力、学业负担或学习过程中的其它个人心理水平等因素引起的情绪耗竭、去个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低[3]。”国内学者连榕则认为,学习倦怠是由于学习的压力大或兴趣缺乏而产生的厌倦学习的消极态度和不当行为[4]。

(二)学业归因

归因是指当某一事件或行为发生时,个体对其原因的知觉。韦纳认为,个体归因模式的不同,会引起不同的感受和预期,进而采取不同的后续行为。韦纳从内外、稳定性、可控性三个角度和能力、努力、运气和情境四个方面来区分个体的归因模式[5]。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使用了随机取样的方法,在云南师范大学发放并回收问卷共160份,其中142份有效,有效率88.75%。其中女生89人,男生53人。

(二)研究工具

1.多维度-多归因量表学业成就部分

使用了多维-多归因量表学业成就部分,该量表使用0-4分的计分,从能力、背景、努力和运气四个维度衡量受试者的归因倾向。能力和努力之和为内部归因得分,背景和运气之和为外部归因分数,外部归因分数减去内部归因分数为总分,总分越高,外部控制越强[6]。

2.大学生学业倦怠量表

该量表由连榕编制,包括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低成就感三个因子。量表总体Kronbachalpha系数为0.865,各维度α系数为:情绪低落0.812,行为不当0.704,低成就感0.731,有良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量表总分为各题目分数总和,分数越高,说明学业倦怠程度越高[7]。

三、结果与分析

(一)人口学差异

1.性别差异

用性别进行分组,对两个量表各项维度得分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如表1,男生在归因总分、情绪低落、倦怠总分上均显著大于女生。说明相比较于女生,男生更倾向于外部归因,学业倦怠水平更高。

表1 大学生学业归因与学业倦怠在性别上的差异显著项目

2.户籍差异

用户籍进行分组,对两个量表各项维度得分进行差异性检验。可以看出,城市学生的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农村户籍学生,低成就感得分显著小于农村学生。说明与农村户籍学生相比,城市户籍的学生在归因时,更倾向归因于自身能力。同时在学业倦怠方面,农村户籍的学生更易感到成就感低。

表2 大学生学业归因与学业倦怠在户籍上的差异显著项目

(二)相关分析

对学业归因和学业倦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学业归因与学业倦怠间存在正相关;其中,背景和运气与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呈正相关,能力和努力与成就感低呈负相关。说明个体归因模式越外控,越可能引发学业倦怠,导致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

表3 学业归因与学业倦怠的相关性

(三)差异检验

将被试按学业归因总分降序排列,分为高分组与低分组,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在学业倦怠方面的得分差异,结果如表4。可知,在学业倦怠的各维度和学业倦怠总分中,高分组得分明显高于低分组。结果表明,外控程度越高,产生学业倦怠就越容易,这与韦纳的归因理论及相关分析结论是一致的。

表4 学业归因高分组与低分组差异性比较

四、对策与建议

学业倦怠对学生的学习危害巨大,严重阻碍了高校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解决学业倦怠问题,对提高心理育人实效,促进育人工作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高校应加强心理育人工作。

1.应着力构建、完善宏观、中观、微观的多层次的心理育人工作体系;

2.重视归因方法的教育指导,引导学生内部归因,特别是对男生归因方法的指导;

3.加强学习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减少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负面情绪和不当行为;

4.加强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营造良好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的氛围,为学生成长提供广阔的平台;

5.发挥学生干部与先进个人引领作用,重视学生干部培养,使其更多的引领、帮助同学学习成长;

6.研究新特点,创造新模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7.关注城市与农村学生差异,特别注意农村学生对学习成就感的培养;

8.举办班主任、辅导员能力专题培训,提升心理育人工作能力,使其在工作中有理念、有方法、有实效。

猜你喜欢

情绪低落归因户籍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为何越来越爱
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学业成就归因倾向研究
一例因学校适应困难致焦虑情绪的心理问题案例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废墟旁的麦田
征婚信息
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热议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