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
——CGTN英语新闻频道环境类报道分析

2020-07-28尚江龙

山西青年 2020年15期
关键词:议题气候变化特朗普

尚江龙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 100000

十八大以来,中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全面推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本论文对CGTN英语新闻频道与CNN关于本国环境类报道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通过环境报道有效展现国家形象。就2019年全年相关报道分析,主要发现如下:

电视端:CGTN侧重体现我国对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全球变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与态度;CNN关注政治话题中的环境问题。

官网端:CGTN设置“自然”版块,选题以自然生态为主,积极正面;CNN官网设置“走向绿色”版块,多议题并重,注重对“人”的报道。

一、CGTN,CNN环境类报道概况

2019年,CGTN、CNN在电视端、官网均对环境相关议题进行了积极报道。

从电视端来看,CGTN《今日世界》《环球瞭望》《中国24小时》等栏目均涉及对环境相关新闻的报道,重点关注我国重大政治事件中的环境议题,我国参与世界重大环境会议,以及中国视角下的生态保护、污染防治、气候变暖等其他世界性环境问题。CNN《新的一天》《新闻编辑室》《热点》等栏目中均涉及环境相关报道,着重关注特朗普及美国现执政党对环境问题的态度、2020大选中对环境议题的关注以及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等全球性环境议题,将环保与政治新闻相结合。

从官网来看,CGTN与CNN均持续发布与国内外环境问题相关的报道,但官网首页均未设置“环境”版块。CGTN官网设置“自然”(Nature)版块,涵盖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自然灾害等环境类相关议题,同时在报道的正文左上角会对环境类报道进行标示;CNN官网设置“走向绿色”(Going Green)专题,对环境相关的人物、事件、想法等进行分类报道。

二、CGTN、CNN官网本国环境类报道对比分析

重点关注CGTN、CNN通过环境报道如何展现本国的国家形象,通过在CGTN及CNN官网用“环境”类关键词进行检索,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各选取20篇报道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一)报道主题

在CGTN官网环境类报道样本中,与生物多样性、植物、自然保护区等“自然生态”相关的报道最多,共11条,占比55%;与河流、海洋等“水生态”相关的报道,共4条,占比20%;与“气候变化”“固体废物与化学品”“人文遗迹”相关的报道占比分别为15%、5%、5%。

在CNN官网环境报道样本中,“生态自然”与“气候变化”相关报道数量相同,各7条,占比均为35%;“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占比20%;“水生态”相关报道占比10%。(图表1)

图表1 CGTN、CNN官网环境类报道主题

(二)报道地域

在CGTN官网环境类报道样本中,涉及西北地区的报道数量最多,共7条,占比35%,主要涵盖甘肃、青海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次为华东地区,共6条,占比30%,主要涵盖安徽、江西、上海等省份(图表2)。

图表2 CGTN官网环境报道涉及地域

CGTN官网环境报道涉及地域的占比情况与报道主题的侧重情况呈正相关。其中,西北地区分布多种生物气候,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9种,占全国一级保护动物的38.1%;安徽、江西等省份属于长江流域;上海、福建属东部沿海地区,与CGTN官网注重“自然生态”与“水生态”的特点相符,体现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改善河流、海洋生态环境的良好形象。

在CNN官网环境类报道样本中,不涉及具体地域的报道共12条,占比60%;其余涉及地区包括华盛顿、旧金山、纽约、夏威夷等美国知名城市及地区,不具有明显的地域倾向性。

(三)报道形式

CGTN与CNN官网的环境报道均大量采用图片、文字、视频相结合的形式。CGTN官网还采用了数据新闻报道形式,以直观的数据科学呈现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进步与成绩。例如,2019年12月12日,CGTN 官网发布报道《中国在垃圾分类方面从不浪费时间》,通过文字、视频与数据新闻相结合的形式,呈现2019年7月上海展开垃圾分类以来取得的成效,直观、准确地反映了居民对垃圾分类态度的调查结果与中国近15年垃圾分类计划时间表,体现我国建立有效的垃圾分类机制,积极发展生态文明的形象。

CNN在官网的环境报道中,注重对社交平台帖文的引用,体现美国在环境保护上不同立场代表人物的多方观点。例如,2019年11月29日,CNN官网发布报道《受格蕾塔· 桑伯格的启发,群众计划在黑色星期五进行气候罢工》,采用文字、视频的报道形式,并在报道中直接植入照片墙平台界面。该篇报道通过官网与社交平台的灵活互动,表达环保活动家的言论,呼吁人们关注全球气候危机,体现美国民众对气候保护的重视。

(四)报道内容和情感倾向

在报道内容方面,CGTN主要报道对象为动物、环境工程等非人物类报道,CNN则侧重人物报道。在CGTN官网的环境新闻样本中,以动物为主体的报道共9篇,占比45%,通过对濒危动物和保护动物的生存现状的报道,体现我国自然保护区在维护生物多样性中取得的成果。另外,CGTN官网以环境工程及环境政策规划为主体的报道各有4篇,占比均为20%。通过对我国环境工程的详细介绍,辅以相关人物采访,展现我国强大的工程建设能力及在政策上对环境建设、保护自然生态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在CNN官网的环境帖文样本中,以人物或群体为主体的报道共9篇,占比45%,主要通过对环境相关的关键人物或群体的报道,以典型人物的发言、采访或经历描述,来体现美国民众及执政党对环境保护的态度及采取的相应措施。例如,2019年11月29日,CNN官网发布报道《特德· 特纳的使命是“拯救一切”》,讲述CNN创始人特德· 特纳致力于恢复美国本土野生动物自然资源,成立基金会和环保组织,呼吁更多人参与对濒危物种的保护,体现美国知名媒体人士对环境保护的高度关注与积极行动。(图表3)

从报道的情感倾向情况来看,CGTN官网环境报道均为正面报道,CNN官网的正负面报道比例较为均衡。CGTN官网环境报道主要为自然保护区、南水北调工程、长江治理、环境相关政策等案例,展现我国在环境保护中采取的有效措施和取得的显著成果。CNN官网环境报道则正负面案例兼顾,正面报道占比55%,负面报道占比45%,既展现了美国为减少污染排放、改善气候环境在新材料、新能源方面取得的优秀研究成果;也从群众游行、污染调查、联邦应急管理局答疑等方面体现了现美国执政党仍需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

(五)报道高频词

通过词云分析可知,CGTN本国环境类报道中出现的高频词汇为“湖泊”“水”“中国”“省份”“山脉”等,着重呈现我国的自然地理意象与整体国家概念。(图表4)总体看,CGTN海外报道的本国环境类报道帖文风格较为轻松,主要通过富有冲击力的图片辅以解释性、科普性文字,报道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地貌,较为集中地展现我国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间的关联,较少涉及政治类议题。多以软新闻形式,向海外受众展现中国自然环境的文化特征,以及在环境保护方面勇于担当、积极行动的大国形象。

图表3 CGTN、CNN官网环境类报道的主要报道对象

图表4 CGTN社交平台本国环境报道帖文词云分析

图表5 CGTN社交平台本国环境报道帖文词云分析

CNN本国环境类报道中出现的高频词汇主要为“气候”“变化”“特朗普”,着重从政治视角来呈现美国关注气候变化的国家形象。(图表5)CNN的本国环境类报道以环境政治类议题为主,风格较为严肃、沉重,形式包含图文、短视频等,内容集中呈现对特朗普的批判性、负面信息,未涉及科普类、文化类软新闻。CNN通过报道环境类硬新闻,批判美国部分领导人对环境问题的漠视,多角度展现美国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者”,及世界环境问题的“解决者”这一国家形象。

三、案例分析——《巴黎协定》相关报道

《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的气候变化协定。2016年4月22日,170多个国家领导人齐聚纽约联合国总部,共同签署气候变化问题《巴黎协定》。2019年11月4日,美国开启退出《巴黎协定》的正式流程,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在CGTN官网发布的2019年终系列报道第六篇《气候变化10》中,撰稿人称“如果2019年有一个关于气候变化的主题,那就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团结失败。唐纳德· 特朗普兑现了他的承诺,正式申请退出《巴黎协定》。”

CGTN官网《巴黎协定》相关报道聚焦于我国在推动气候协定实施中采取的措施与提出的倡议,体现我国积极促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有担当的大国形象,如《中国履行巴黎协定》等。CNN官网发布的《巴黎协定》相关报道信源广泛,通过引用大量相关人物言论及与其他国家的对比,体现美国民众对气候问题的关注及对特朗普退出协议的反对。2019年11月4日,CNN官网发布报道《美国正式退出巴黎气候协议》,报道采用文字、图片与视频相结合的形式,通过白宫代理幕僚长米克· 马尔瓦尼、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安德鲁· 莱特、能源部长欧内斯特莫尼兹等多方代表人物对特朗普退出协定的态度及评论,体现绝大部分阵营对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的决定持反对意见。同时,报道中也通过民意调查的数据事实,显示60%以上的美国人对气候问题“感到担忧”,体现美国民众对气候问题的积极关注。11月6日,CNN官网发布报道《习近平和马克龙重申,尽管特朗普退出,但他们仍然支持气候协议》,通过视频、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形式,详细报道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马克龙签署了一项重新承诺遵守2015年《巴黎协定》的协议。报道中引用马克龙的发言,在没有提到美国名字的情况下,指出了一些国家做出的“孤立选择”。以中国和俄罗斯领导人在推动气候协定中做出的积极努力,与特朗普的做法进行对比。另外,CNN还报道了在特朗普宣布决定的前一天,全球1.1万多名研究人员发布的解决气候变化的报告,并采访了该报告的主要作者之一保护生物学研究所首席科学与政策主任菲比·巴纳德,受访者传达出科研领域对气候变化的高度关注与担忧。

四、未来的环境类新闻报道方向

(一)议题分布从“单峰”向“多峰”过渡

当前CGTN的环境类报道中,议题分布呈现“单峰”的特点。2019年,CGTN“自然生态”主题的报道总量超过其他主题(“水生态”“气候变化”“固体废物与化学品”“人文遗迹”)报道量的总和,而CNN报道中“气候变化”与“自然生态”比例相同,与其他主题报道量差异也相对较小;CGTN动物保护类的内容比例接近其他内容(环境工程、规划/政策、人物、科学研究)的总和,同时正负面报道比例呈现“一边倒”的失衡状况。在保证当前议题设置多样化的同时,调整报道比例、呈现“多峰”状态,不仅有利于缓解受众对单个议题的审美疲劳和片面理解,同时能够展现我国对更广泛环境议题的关注度、参与度以及平衡度。

(二)叙事中体现多元共建的环境保护力量

在保护并改善国家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公众甚至国际组织等不同主体都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并且做出了贡献。环境报道中能够展现出国家的自然生态与生活环境,同时也会建构政府以及国民的环保形象,从而合成一个“多元共建”环保力量的国家形象。由于政府承担了引领者和推动者的角色,当前CGTN的环境报道中,基本采取的是延续对内报道视角的以政府为核心的宏大叙事,而企业、普通公众等则通常作为参与者出现在报道中,缺乏对其作为主体承担责任“主动性”的叙述,造成了国民环保形象的缺位。未来CGTN在环境新闻报道的叙事中,不仅要继续体现国家在环保事业中的国际责任、政策法规的建设以及应对环保事件的能力,同时也可重视并肯定企业、公众以及国际组织等主体在解决环境问题时做出的贡献,例如增加企业与科研人员的技术创新、民众的环保意识与习惯、国际公益组织的支持等方面报道。另外,在信源以及话语主体的选择上也可适当扩展到企业、民间环保组织以及普通公众。在面向海外受众的报道中若能够增加与民间力量的对话与沟通,一方面将有助于形成平等协商的新媒体语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弥合政府主体叙事中意识形态以及新闻观念差异造成的海外受众理解鸿沟。

(三)优质内容多平台联动与反馈

2019年,CGTN电视端、官网都有关注度高的优质内容产出。CGTN官网发布的数据新闻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了上海市垃圾分类机制的实效性,平台上展现自然风光与生态环境的报道互动量表现突出,这些高质量且极具中国特色的原创图片、视频受到广泛关注,满足了海外受众对东方景色的好奇心。未来可结合受众反馈以及内容与平台的适配程度,打破平台界限,将一个平台的优质环境报道拓展到更多传播渠道中。例如,在官网策划制作的数据新闻视频可以根据平台特性调整并发布到移动客户端、社交媒体平台以及视频平台;确认受众对自然风光摄影集与视频的喜好后也可以在其他平台或后续报道中延续这一内容策划。优质内容的多平台联动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环境报道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多个平台的反馈,借此来调整今后的新闻发布渠道和发布策略。

猜你喜欢

议题气候变化特朗普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探索气候变化起源真相的艺术作品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特朗普为何执意买格陵兰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