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h22 及功能因子IL-22 的表达与临床指标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2020-07-28任冠颖韩贵良

当代临床医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外周血淋巴结比例

任冠颖 贾 琳 胡 玲 洪 丹 杨 琳 韩贵良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河北 保定071000)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辅助性T 细胞(Thelper cells,Th)存在多个功能亚群,其间比例平衡与肿瘤免疫密切相关[1]。Th22 细胞是较新发现的CD4+T细胞功能亚群,高水平分泌白细胞介素-22(IL-22)并通过其作用于非造血上皮细胞,可能是上皮细胞-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因子[1-2]。本文即分析Th22 比例及IL-22 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 例,年龄40~70 岁,平均年龄56.3±7.1 岁;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分别为9、19、20、12 例;淋巴结转移23 例,未转移37 例,均经细胞病理学确诊且未接受放化疗。

1.2 方法 治疗前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8mL,其中5mL 以肝素钠抗凝用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Th22 细胞在CD4+细胞的比例,3mL 用于以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22。操作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治疗后随访12 个月。

1.3 统计分析 以SPSS19.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应用方差检验及t 检验,多个样本显著性差异应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检验),若P<0.05 则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存在淋巴结转移及处于Ⅲ-Ⅳ期的乳腺癌患者具有较高的Th22 细胞比例及IL-22 水平;两项指标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5)。ERPRHer2 分型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接受治疗后,治疗有效(CR+PR)及病情稳定无进展(MR+SD)的患者Th22 细胞比例、IL-22 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无效(PD)者IL-22 水平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Th22 细胞比例则升高(P<0.05)。见表2

3 讨论

Th22 细胞与自身免疫疾病及肿瘤相关[1-2]。IL-22 通过与非造血表皮细胞结合来调节免疫细胞的增殖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2]。乳腺癌患者多存在IL-22分泌减少及Th22 漂移,但这些指标与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关系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即分析此间相关性。

表1 Th22 细胞比例及IL-22 水平与临床指标(

表1 Th22 细胞比例及IL-22 水平与临床指标(

临床指标 分组 例数 Th22 比例(%) P 值 IL-22(pg/mL) P 值d≤2cm191.12±0.3149.29±6.40肿瘤大小2cm<d≤5cm281.39±0.450.00958.52±6.780.003 d>5cm131.57±0.5772.89±5.91淋巴结转移 有无2 3 9 1 1 1..5 2 3 4±±0 0..4 5 8 1 0.005 6 5 7 0..3 4 1 8±±1 2..5 3 7 1 0.000临床分期 ⅠⅢ--ⅡⅣ期期3 2 2 8 1 1..0 7 5 9±±0 0..2 6 6 7 0.001 5 6 2 4..0 8 5 9±±2 1..9 67 5 0.001 ER+PR-Her2-321.41±0.3356.33±3.56 ERPRHer2E E R R+-\P P R R--\H H e e r r 2 2++1 9 2 1 1..4 3 4 9±±0 0..2 2 4 8 0.2545 5 8 7..0 2 1 4±±2 1..9 89 8 0.651 ER-PR-Her2-71.45±0.4157.99±4.25

表2 Th22 细胞比例及IL-2 水平与预后

表2 Th22 细胞比例及IL-2 水平与预后

分组 例数 Th22 比例(%) P 值 IL-22(pg/mL) P 值治疗前 60 1.42±0.63 - 59.12±4.97 -治疗有效(CR+PR) 40 1.17±0.35 0.001 35.81±4.05 0.000疗效稳定(MR+SD) 17 1.26±0.47 0.005 42.16±3.13 0.001治疗无效(PD) 3 1.57±0.52 0.000 63.22±7.74 0.000

本研究中乳腺癌患者Th22 比例及IL-22 水平与部分临床指标密切相关。治疗前存在淋巴结转移及处于Ⅲ-Ⅳ期的乳腺癌患者具有较高的Th22 细胞比例及IL-22 水平,且与肿瘤大小正相关(P<0.05)。不同ERPRHer2 分型的患者并未体现出显著差异,此结果同于此前的研究[3-5]:Th22 检测结果增高与与肿块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分级等相关,与ER、PR 及Cerb-2 等无关。组织中IL-22 的高表达或其拮抗蛋白IL-22BP 的低表达,也被证实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3]。本文未探讨外周血中Th22 比例及IL-22 水平与组织病理学结果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分析。

Th22 比例与IL-22 水平也与患者的临床进展和治疗响应情况相关,与治疗前相比,治疗有效(CR+PR)及病情稳定无进展(MR+SD)的患者Th22 细胞比例、IL-22 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无效(PD)者Th22 比例与IL-22 水平显著升高(P<0.05),表明较高的Th22 比例与IL-22 水平与不良预后相关。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体内的高水平IL-22 提示预后不良,其机制可能为IL-22 通过激活JAKSTAT3/MAPKs/AKT 通路来促进TNBC 细胞增殖和迁移并抑制紫杉醇诱导的细胞凋亡[4]。IL-22 未来可能成为TNBC 患者治疗疗效和预后的预测因子,并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4]。

综上,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Th22 细胞比例及IL-22 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等临床指标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也可作为预后判断的一项参考。

猜你喜欢

外周血淋巴结比例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外周血G6PD活性检测对于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患者的诊断预后价值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人体比例知多少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组成比例三法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
用比例解几何竞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