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在ICU 重症监护清醒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7-28王明明
王明明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230000)
ICU 重症监护清醒患者,其会受到自身疾病以及疾病治疗的影响,而较易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若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较为严重,则会加重患者的不适感和疼痛感,对其疾病的康复造成影响[1]。因此,加强ICU重症监护清醒患者的有效护理干预,来促进其预后的改善,十分必要。本研究主要对ICU 重症监护清醒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作观察,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ICU重症监护清醒患者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简单化分组。
实验组(n=50)中,其年龄范围为25 岁~75 岁,年龄均值为(60.12±3.41)岁,男30 例,女20 例。
对照组(n=50)中,其年龄范围为26 岁~77 岁,年龄均值为(61.06±4.25)岁,男31 例,女19 例。
对比2 组ICU 重症监护清醒患者的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则行针对性护理干预。
1.2.1 针对性护患沟通 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尽量获得其信任感,将其心理防备降低,促进情绪的稳定。详细为患者讲解病情,嘱咐其做好积极面对疾病的心理准备,促进其焦虑、恐惧、紧张的情绪的缓解。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保持亲切、热情的态度,以此促进患者康复的自信心。
1.2.2 针对性心理护理 不同ICU 重症监护清醒患者,其文化程度、心理状态、信仰、疾病认知水平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加强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根据其心理状态评估的结果,为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干预,以此缓解其不良的心理,提高其疾病治疗的积极性[2]。
1.2.3 探视条件改善 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适当对探视条件改善,在条件许可时,可由患者家属进行陪护。指导患者家属以正确的方式与患者沟通,给予其心理安慰,以此缓解患者的孤独感和焦躁等心理。
1.2.4 环境护理 确保患者病房处于干燥、清洁的状态,摆放整齐病房内的各项物品,合理控制病房的温度,调整光线的舒适,灯光不可直射患者的眼睛。尽量为患者营造和谐的氛围,将其心理归属感提高。
1.3 观察指标 对2 组干预后的焦虑(SAS 焦虑自评量表评价焦虑)、抑郁(SDS 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抑郁)心理情况作观察,并对比2 组护理满意度的差异,以问卷表评价,包括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1.4 数据分析SPSS21.0 软件,作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 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2 组焦虑、抑郁情况分析实验组SAS 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2 组焦虑、抑郁情况分析(
表1 2 组焦虑、抑郁情况分析(
组别 例数(n) SAS 评分(分)SDS 评分(分)实验组 50 22.12±6.58 21.60±4.13对照组 50 32.14±4.96 30.81±5.22 t 值 - 8.5985 9.7840 P 值 - 0.0001 0.0001
2.2 2 组护理满意度分析 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 2 组护理满意度分析[n(%)]
3 讨论
ICU 重症监护清醒患者较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即(1)疾病因素,ICU 患者多数是因为意外事故或严重疾病而入院,其较易因疾病压力而出现焦虑、紧张等心理,严重者甚至可出现神经功能症[3]。(2)自身因素,不同患者,其自身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且ICU 病房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较易使得患者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研究显示,文化程度较高者,其心理适应性更强,其出现不良情绪的几率更低。(3)环境因素,ICU 病房环境较为压抑和紧张,这样则较易引发患者出现失眠、紧张等不良问题[4]。因此,为ICU 重症监护清醒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本研究显示,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验组ICU重症监护清醒患者,其干预后的SAS 评分、SDS 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针对性护理的实施,可更好改善ICU 重症监护清醒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增加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针对性护理,其是从环境、探视条件、护患沟通、心理等方面出发,可改善患者的住院环境以及心理状态,增加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更好配合临床干预,且可提高患者的归属感,降低患者的孤独感,以此更好改善患者的预后[5]。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应用于ICU 重症监护清醒患者中,有着较高的价值,可有效减轻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增加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意义重大,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