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文化里的温情和理义
2020-07-27曲雪松
曲雪松
生活里有诗,但没有所谓的远方,因为它就在眼前,我用笔用心记录的每一个瞬间。
处在周围的名山大市之中,屯溪这个古城老区,并没有特别出名的名胜古迹,然而,它却拥有一个不输任何名胜古迹的名气和底蕴的地方,就是屯溪老街,世人都称它是活的“清明上河图”。
几乎每一座有历史的城市,都有这样一条老街,这里,也是外地人在短时间内了解当地文化的一个最直观的窗口,能看到一个地方的历史和过往至今的脉络。屯溪老街让我们看到的历史可谓不同凡响。这条一千多米长的街道,就像是一条时间隧道,宋、元、明、清……走在这条街上,你能看到那些过往朝代的痕迹,多么穿越。
这里大小门面有三百多个,是在历朝历代中一点点建立和积淀下来的,从最初徽商返乡仿宋都临安建造开始,到后来商贾文人雅士躲避战乱汇聚此地。想想看,多少故事,多少冷暖,多少苦涩和艰辛,多少温情和理义……
这就是为什么老街有看头。人们在这里所见所感,不仅仅是古老房屋和被磨光的石板路,还有这里无可替代的气韵流光,那是经过千百年人气儿的浸润,在一砖一瓦一牌一匾之间散发出来的,无处不在的气息和韵味儿。
这气质里,凝结了千百年间人类智慧的精华。这里是徽派文化的缩影,包含方面太多了,仅说两个最直观的吧,建筑和美食。
我们所能看到的极具特色的高墙深院的老房子,不仅仅是工匠的精湛手艺,还有礼仪文化的诸多体现。当地人告诉我,安徽人盖房子,立屋架梁,必须挑黄道吉日,亲朋好友一起来祝贺,还得备上三牲供品,点燃一对蜡烛,上香祭梁,上梁时主持人要礼赞,大伙要叫好,然后众人毕恭毕敬地把屋梁请上大位,才能保证主人以后安居乐业,高枕无忧;房屋的使用分配也有讲究,长辈住在正厅两侧厢房,二楼则是晚辈居住。
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呢,说到徽菜了。可说的也太多了,仅说一个,全国人都爱吃的臭鳜鱼。老街上的任何一家餐館都有它的味道,这也是深深烙在我们味觉印象里的徽菜味道。百度百科里介绍臭鳜鱼,是这样形容的:初次见到的人不敢下筷,因为鳜鱼发出的似臭非臭的气味,叫人有点担心。其实,你一点不用担心,这决不是菜变味而发出的异味,这是这道菜独有的风味。
这种似臭非臭、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烹饪手法,简直就是中华绝学八卦掌在徽菜中最精妙的运用。一条变了质的鱼,可以变得比一条鲜鱼还好吃,怎么腌制,用什么器皿,有什么程序,到什么程度……都要精确把控,过之则腐,未到则不及。这种避正打斜、变幻无穷、循循相生又无有穷尽的八卦手法, 让这道菜味道不仅不输鲜鱼,而且,还拥有超出鲜鱼的别样滋味。
写了这么多小城,每每从这些窗口去探究一个地方的文化时,都不免感叹中华文化的深奥博大。无尽无止的境界和层次,华夏子孙一代一代,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浸润中诞生和长大的。其间难免有在现代人看来可能过于繁琐和老旧的规矩。恰恰在这样的文化浸染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格局和行为方式,伦理观中的长幼有序、他者为先,和烹饪文化中的变通圆融、变幻无限。
东方文化,真的是可以把一条臭鱼变成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