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2020-07-27王玉侠
王玉侠
摘 要:本文中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是指增强学生文章的鲜活性,提升学生的文章深度,提高学生文章的规范性,并分别从社会实践、阅读教学以及作文竞赛三个方式,进行简析,旨在为学生创设更具有实效性、方法性以及规范性的高中写作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教学策略;教学有效性
在現阶段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技巧方面,忽视培养学生的品味能力,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差。为此,教师应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将语文写作转化成展现学生个人才华和独特见解的舞台,让学生进行畅所欲言,在激发学生表达积极性的同时,发散学生的写作思维,获得良好的写作教学效果。
一、运用社会实践法,增强学生文章鲜活性
高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应树立大语文观,将语文教学的视角,由课堂转向社会,在拓展学生语文学习视野的同时,让学生观察社会,思考社会,从而让学生形成对社会的独特感知,并将这种感知运用到语文的写作中,增强学生文章的鲜活性。
例如,教师曾举办过一场“敬老院一日行”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增强对社会的认知,并引导学生诉说在实践过程中的体验,并以文字的方式进行落实,增强学生文章的鲜活性。具体教师主要从以下三点着手,第一点,商量活动事宜。为了整个活动进行得更为圆满,教师提前三天与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并商量相关事宜。第二点,科学分组。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加入到敬老院的活动中,教师将活动项目进行分类,分为卫生组、聊天组、曲艺组和棋艺组,从而让不同学生的特长和活动的项目进行匹配。第三点,提醒事项。在活动开展前,教师适时地提醒学生:“千万不要和老人聊他们的子女,也不要接受老人的礼物。”第四点,交流体验。给教师印象最深的是小冉的分享内容。她说道:“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人生四季,以及生老病死,我们同样也会变老,这是谁都不可改变的。而照顾今天的老人也是在照顾明天的自己!”教师说:“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是相互帮助的,我们的社会也是有温度的!”通过运用社会实践的方式,教师打开学生的写作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学生文章的鲜活性。
二、使用阅读教学法,提升学生的文章深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是对外输出的过程,而阅读是对内吸入的过程。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从阅读的角度,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学生的写作更具有深度,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例如,教师主要可以从以下三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第一点,语境思维。教师认为“猜”是学生进行阅读的最具趣味性的因素,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边阅读边猜想的方式,开展阅读学习,从而充分运用文章所给的信息,在“猜”中增强自身对行文脉络思维的理解力,为学生的写作,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第二点,表达能力。不同的文体,不同的作者,以及不同的心境,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方式。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阅读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增强学生语文写作的穿透力。第三点,个性感知。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写读书笔记,让他们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诠释阅读内容,运用自己的思考,与文本内容进行对话,提升学生思考的广度、深度和高度,从而让学生从阅读中吸收营养,促进学生精神层面的提升,并将之运用到写作中,增强学生的写作深度。
三、巧用作文竞赛法,提高学生文章规范性
教师认为竞赛法的好处有二:一是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二是通过写作竞赛,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在表达中出现的错误,并针对共性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提升学生写作的规范性。因而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运用竞赛法授课,提升高中声语文写作规范性。
例如,笔者曾以班级为单位,举办了一场写作竞赛,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写作问题进行规范,提升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具体教师从以下三点着手,第一点,创设比赛规则。教师规定只要文章内容积极向上,均可参加。第二点,组建评判小组。教师在班级中,挑选写作水平较高,且认真负责的学生担任评判小组,并对参赛选手的作品进行指正,还要进行记录,从而规范学生的语文写作。第三点,展示成果。通过开展写作竞赛,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并及时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提升整体语文写作教学的规范性。
总而言之,在提升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并构建与学生认知最为接近的语文写作教学模式,适时地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和精神境界的提高,从而提升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长奎.试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子(上中旬).2016(21)
[2]田静.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