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创新
2020-07-27刘玉莹上官酒瑞
刘玉莹 上官酒瑞
[摘 要]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不断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创新要求。枢纽型社会组织作为党和政府与社会相联
系的桥梁纽带,更要紧随时代发展推进党建工作创新,更好引领、凝聚、组织和服务群众。作为一
家枢纽型社会组织,白领驿家党建工作的创新性探索形成了一套有效做法,并对加强社会组织基层
党建工作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枢纽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白领驿家
一、枢纽型社会组织及其党建工作创新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的日益复杂多变对基层党建不断产生新需求,要求其优化结构,开发新功能。正因此,“创新”成为基层党组织调整和重塑的重要理念。①党的十九大报告也重申,要“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与要求下,基层党建工作的探索形成了一些创新性做法,如服务型党建③、区域化党建④、网格党建⑤、楼宇党建⑥等,并涌现出如社区党建、两新党建等新的党建新空间。
与中国社会转型发展不断推进相伴随的,是社会与国家、民众与政府关系结构已经并将持续从以往一元从属走向二元分立与互动。这里的“分立”,为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成長、社会自组织能力提升创造了条件;这里的“互动”,又要求社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沟通、参与和凝聚、引领群众等功能。实际情况是,每个社会组织由于创建背景、资源禀赋等的不同,能力大小也会有较大差别。于是,一种新型社会组织形式开始衍生并发展起来,这就是枢纽型社会组织。对此,人们有不同认识,也有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明确界定。如北京市发布的《关于构建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暂行办法》中就指出:枢纽型社会组织是由负责社会建设的有关部门认定,在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的发展、服务、管理工作中,在政治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业务上处于龙头地位,在管理上承担业务主管职能的联合性社会组织。⑦这从法律、政治、业务、管理等不同维度认识枢纽型社会组织,具有全面性。还有学者指出,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在现有社会组织体系中处于枢纽地位,通过健全的组织系统、良好的统筹机制和有效的服务支持,实现同类型、同性质、同领域或同地域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资源聚合、咨询指导、合作发展、自治自律和集约化服务的新型社会组织。⑧概而言之,枢纽型社会组织有其特质:政治性,即经过政府有关部门认定;整合性,即在同类社会组织中居于枢纽和统领地位,并能够有效联通国家与社会;社会性,即在党领导下服务群众,能够满足群众的不同利益诉求,激发并促进社会自治。
作为党和政府与社会相联系的桥梁纽带,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社会基础,是团结依靠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的主要力量。正因此,创新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就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理顺社会组织管理,聚合同类型社会组织,有效整合并放大各个社会组织党建功能,也可适应新时代执政党建设、群团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等多维度、多层次的交叉需求⑨;其次,可满足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的双向定位要求,不仅能够在政治上发挥引领作用,确保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也可在服务群众的同时加强政治传播与整合,确保社会组织发展在政治上的安全性;最后,可以不断创造和拓展社会资本,通过“再组织化”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进而是聚合群众、稳定社会。
二、党建工作创新的典型样本:白领驿家的探索
2002年上海市静安区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推行
“支部建在楼上”,楼宇党建开始蓬勃发展。不过,这种方式仍显传统,没有跳出政府主导党建模式的固有模式。2004年静安区率先在全市招录专业化党群工作者,并将他们派到楼宇工作,初衷是聚焦党员,让各个楼宇的党员能够找到组织,从而增强党员的凝聚力与认同感。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发现,楼宇中的白领群体占绝大多数,于是楼宇党建开始从党员向群众辐射。为此,区社工委提出要创新楼宇党建模式,进而吸引、带动、凝聚与引领白领群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白领驿家顺势而生。迄今为止,白领驿家已发展了8万余名会员,开展各类活动1300多场,为静安区50多万名白领提供切合他们需求的各类服务,并逐步发展为一个党建引领下,服务凝聚白领的社会化平台,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枢纽型社会组织。由于党建创新工作成效卓著,白领驿家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认可,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最佳案例奖和上海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白领驿家党总支获得上海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白领驿家的党建工作创新可概括为三方面:
1.理念创新:跳出党建抓党建
白领驿家自成立之日起,就在工作理念、组织架构、行动策略等方面,都有着明确发展方向。该理念就是跳出党建抓党建。那么,如何“跳出党建”呢?白领驿家倡导与践行的是将关注点聚焦于需求,认为只有切中白领的真实需求进而提供相应服务,才能将白领凝聚到组织中,并在这些服务所提供的接触中,增强他们对组织的社会认同感与归属感。为此,白领驿家将党建工作融入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之中,润物细无声,不断向白领群体传递正能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于如何“抓党建”,白领驿家的思路是“关注需求,完善服务,组织凝聚,政治引航”。也就是,用精准服务来对接需求,以服务为切入点创新党建工作。从白领驿家的几大党建工作品牌就可窥一斑。比如,“公益也时尚”针对白领的奉献需求,引导白领参与社会公益,进而参与社会建设;“缘来一家人”针对白领的交友需求,让其可以在白领驿家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并能够解决一定的白领婚恋问题,等等。依托这些工作,向白领提供不同需求服务,从而将他们吸引到白领驿家,并通过社团活动让他们真正找到“家”的感觉。
2.方式创新:柔性党建
在白领驿家,虽未明言党建,但却处处有党建,这得益于白领驿家党建工作方式的创新,即柔性党建。一方面,这体现为将党建嵌入各种活动之中。如每年的建党日都会举行“举着党旗去旅行”的定向主题活动。这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活动形式,而是将党史国史的基本知识、总书记重要讲话、各大政府会议要点等,通过趣味性的活动传达给普通白领。该活动的核心是“又红又潮”,是白领驿家对两新组织创新党建工作方式的定位,既满足宣扬党建的“红”,又吸引白领的“潮”;这又是白领驿家的党建工作初心与创新,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宣扬与叙述,而将党建内容融入定项活动、游戏,让白领在参与、参观过程中感受党领导人民的光辉历史与创造的伟大奇迹,增强对党的认同。
另一方面,柔性党建还体现为对公益的倡导和社会责任的担当上。白领驿家自成立之初,就坚持开展公益活动,如最初的“公益也时尚”,2019年落地新疆巴楚进行对口支援工作。从表面看,各类公益活动的开展满足了当下白领热心公益、奉献社会的内在精神需求;从更深层面看,通过公益活动,传递了党建精神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理想信念等。同时,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将社会组织、群众有效聚合起来,发挥各自“一己之力”,参与社会建设、承担社会责任,真正实现了政治性与社会性的融合,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播了党推进社会建设的理念与价值。归结来说,白领驿家将柔性党建中的“柔”落脚到每个社会组织和白领个体对组织价值、自我价值的认知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上。这是一种看似无形,实则非常有力量的党建工作新方式。
3.举措创新:引领型党建
白领驿家的党建工作创新突出以“潮”来凝聚白领,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红”的政治引领。这原因在于,有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白领驿家自创建时就明确了“拓宽群众工作,夯实党建基础”的工作定位,有着浓重的政府推动背景。无论从其工作定位,还是“服务、凝聚、组织、引领”的工作宗旨中,都可发现,为服务和凝聚白领所采取的各种形式的党建工作新举措,最后都落脚在如何进行政治引领上。这是白领驿家成立的初衷,也是发展的未来。
2017年4月12日,白领驿家发布“筑梦忆初心”全新党建品牌,标志着其从服务型党建向“又红又潮、落点在红”的引领型党建转变。为此,党建工作举措创新主要体现为:一是变革方式,夯实引领基础。比如,开设“思政研修班”,创新方式讲党课,在党建活动中融入红色元素,针对白领打造入党启蒙班,以新颖活泼的方式让白领群体学习了解红色文化。二是形成辐射,拓展引领范围。根据2018年出台的《关于深化静安区“白领驿家”楼宇党建的实施意见》,只要符合条件的楼宇党建基地,都可挂牌成为白领驿家的党建服务站,由白领驿家提供兼具政治与社会性的特色党建活动。另外,还成立“益加盟”,将企业吸引进来,共同开发社会建设力量。这样,白领驿家党建创新的党建工作举措能够在全区得到推广与辐射,从而实现品牌一体化,扩大影响力。三是培养人才,提升引领能力。通过聚焦需求服务吸引白领,在吸引之后通过“再组织化”让会员进入不同社团,从而在社团活动中不断发掘优秀人才,将其定向培养成“红粉”,为党组织输送优秀人才,增强政治引领效果。可以说,白领驿家创造了一种“回路”,在这个回路中,将党建工作嵌入社团活动中,并从中发现和培养党员,有效实现政治引领。
三、白领驿家党建工作创新探索的启示
在复杂的制度环境与社会生态下,枢纽型社会组织如何有效实现社会组织的功能,协调好与国家、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并在辐射带动基层党建的同时,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议题。对此,白领驿家党建工作的创新探索是一个样本,对于新时代各类社会组织,尤其是枢纽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具有重要启示。
1.要整合社会需求
在计划经济时期,社会成员的利益需求较为单一、价值追求较为单纯,因此党组织发挥利益整合功能相对简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群众利益诉求的不断差异化、多元化,精神追求也日益多元与独立,甚至出现利益矛盾和价值观的冲突。同时,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也意味着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与自我诉求和展現自我的能力不断增强,参与社会建设、自治管理等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样的环境与要求,让各类社会组织创新党建工作,履行好利益整合、诉求表达的任务,变得复杂而艰巨。但现实情况是,目前的基层党建中仍存在“社会失语” “大众失位”的情况⑩,这背离了党建目的。
白领驿家精准聚焦白领群体,切中需求、整合诉求,并创新举措,以柔性方式,有效引领社会白领增强对党的认同。这启示我们党建本身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加强党的建设是为了厚植党领导与执政的群众基础。社会组织的基层性、社会性特征,更要求党建工作不能为党建而党建,必须适应社会需求而不断创新,真正回应社会问题、整合社会利益、凝聚社会力量,把社会成员团结到党组织周围。反过来,社会组织党建的活力与生命力也在于吸引凝聚群众、得到群众的支持与拥护,要避免社会失语、群众缺场,就要应需求而行,密切关注服务群众的需求并予以整合满足,进而吸引并凝聚群众。
特别是,枢纽型社会组织在构建社会组织共同体、增强社会活力与主体性,聚合发展不同社会组织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党建工作更不能仅局限于社会组织自身,而要不断创新,搭建平台、创新举措、拓展范围,让社会组织、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平等开放的机会参与到党建活动中,在其中扮演角色、发挥作用,在凝聚个体、激发个体、实现个体价值上,产生更大的辐射作用。可以说,是否能够真正适应社会发展、整合社会需求,是衡量枢纽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尺度。
2.要盘活社会资源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专门对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点进行区分,其中明确规定:“社会组织中的党支部,引导和监督社会组织依法执业、诚信从业,教育引导职工群众增强政治认同,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承担社会责任。”枢纽型社会组织与一般社会组织最大不同之处,正在于其“枢纽”的地位与功能,也在于它能够更好完成这些任务。
作为一家枢纽型社会组织,白领驿家党建工作之所以取得很大成就、赢得社会赞誉,成为一张靓丽名片,是因为它能够不断开发各种社会资源,并有效转化为支持支撑党建工作的资源。这对枢纽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启示是根本性的。白领驿家通过平台化运作、社会化合作广泛吸纳社会的优质资源,并在组织内外将资源进行吸收、运用与转化,不断放大资源优势。如“益加盟”就是一个以公益方式进行合作的资源整合平台,目前已与复旦大学、中国银行、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等26家单位进行团体签约,通过这一平台,社会组织、企业、个人都能各展所长、各取所需。也就是说,枢纽型社会组织党建中“枢纽”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破除多元社会低组织化、碎片化的难题,盘活社会资源,由此发挥联通国家与社会、连接其他社会组织与企业、重塑其他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功能。
3.要寓政治于服务
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并不必然带来整合度的提升,如果措施和手段不当,还有可能加深社会的低组织化、分散化程度。加强社会的整合度与凝聚力,增强群众对党的认同与信任,塑造稳定的社会秩序,是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目标。这意味着,枢纽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不仅要满足群众需求,更要建立组织与群众之间的政治关联,寓政治于服务之中,才能在吸引群众的同时将其凝聚在组织周围。实现该目的要明白一个基本点,即如何处理服务凝聚与政治引领的关系。对此,白领驿家的做法具有启发意义。它以“跳出党建”工作理念和举措来吸引群众,号召其他社会组织和企业,从而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同时将政治融于服务之中来
“抓党建”,以此实现政治熏陶和引领。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枢纽型社会组织党建的功能定位在于政治整合的政治性功能,同时也包括培育服务、沟通凝聚等社会性功能,政治功能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核心要义,社会性功能促进并服务于政治性功能。于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应该明确:服务功能是手段,政治功能是根本;服务功能管行动,政治功能管方向。未来,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发展应该是将组织的政治性与社会性高效融合,以党建抓牢政治定位,以服务抓准社会需求,以政治性贯彻党的领导,以社会性维护群众利益,寓政治于服务之中,双向发力,真正在完善自身组织发展、有效聚合同类型社会组织的同时,架起国家与社会、与群众之间有效沟通对话的桥梁。
注释:
①李威利:《从基层重塑政党: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党建形态的发展》,《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第5期。
②《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
2017年,第64页。
③嚴宏:《中国共产党基层党建模式:转型与重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④牛月永:《区域化党建:基层党建的重大课题》,《新视野》2013年第6期。
⑤斯钦:《让提升组织力成为基层党建的“新引擎”》,《人民论坛》2018年第31期。
⑥李锦峰:《“楼宇社区”:商务楼宇党建的观念重塑与空间再造——基于上海市淮海中路街道楼宇党建的经验分析》,《探索》2019年第1期。
⑦王向民、吕鸽:《政治社会转型与工会改革:将工会建设成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⑧卢磊:《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现状检视与发展建议——以北京市X区为例》,《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6期。
⑨余茜:《结构性位置与能动性作用: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工会组织》,《行政论坛》2019年第6期。
⑩张书林:《新时代基层党建创新:困境与路向》,《理论探讨》2018年第1期。
陈宇、谭康林:《枢纽型社会组织功能的再思考—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手册》, 中国法制出版社,2019年,第62-63页。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
(责任编辑 矫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