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法治教育有效性提高初探

2020-07-27黄晓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82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有效性小学生

黄晓波

【摘要】小学生法治教育是小学生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治教育成为统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重点。面对这些实际的变化,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致力于提高法治教育的有效性。主要做法有:教师应自觉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为法治教育打好基础;把握教材法治点的编写主线,针对不同年段实施有效教学;在拓展活动中渗透法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法治体验。

【关键词】法治教育;有效性;小学生;教师

法治教育作为小学生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是未成年人系统学习法律相关知识与内容的初始阶段,为更高层次的法治教育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自我意识尚未完全形成,缺乏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法治教育能帮助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对于个人法治观念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正式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教材从“一纲多本”到“统编教材”。“法治教育”成为统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点。面对这些实际的变化,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落实并提高本课程中“法治教育”的有效性呢?通过实践探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面落实。

一、教师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为法治教育打好基础

《道德与法治》重视法治教育,尤其是高年级的法治教学内容,涉及到的法律知识的方方面面。这对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本身法律知识缺乏,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面对新教材的挑战,作为一线教师应该自觉补充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针对教师普遍缺乏专业法律知识的问题,各区均有开展相关的专题培训,聘请专家来校开展针对性较强的法律知识主题讲座座谈。作为一线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学科知识薄弱点,除了认真参加培训,还需有自我增强法律知识的意识和意愿,主动关注生活中含有法治点的事件,随时随地积累法律知识。例如,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全国,在防控疫情的过程中,部分市民不配戴口罩,或有密切接触史的不按要求隔离等行为,这些都是与法律知识密切相关的,教师就要做教學的有心人,例如,可把此事件和相关法律运用到《我们共同的责任》这一课中,既贴近时政又鲜活。教师的法律知识就是这样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自觉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更好地服务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从而落实法治教育。

二、把握教材法治点的编写主线,针对不同年段实施有效教学

小学法治教育以宪法精神为主线,以增强小学生的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为教学重点,采用专册与分散融入相结合的方式安排法治教育内容的,小学六年级为法治教育专册。纵观一致六年级的教材,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前法治教育阶段(1-2年级),主要是学生的规则行为养成,为之后规范的法治教育做铺垫;融合法治教育阶段(3-5 年级),表现为嵌入式渗透,法治教材内容中明确相关法律条文;直接法治教育阶段(6年级),学生开始学习法治专册教材。法治教育都有生动具体可感的文本为依托,针对不同年段的教材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要学会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低年级:利用绘本教材,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

低年级作为“前法律教育阶段”,侧重于规则意识的法治教育,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充分运用绘本教材,在生动有趣的教学中强化儿童的规则意识。

绘本是全新阅读补充形式,具有很强的内在的教学价值和教学意义。绘本故事运用得当,能直达学生的心灵,将道理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法治认识。在教二年级上册第11课《大家排好队》中,可以以绘本故事《守规则,懂礼让》延伸“规则”的长度。导入环节先以轻松愉快的视频儿歌《排队歌》开始,学生们随着节奏摇头摆手,在心里随着卡通人物播下了规则的“种子”。绘本故事描绘了生活中的几种涉及排队的情境,在授课中,教师加插了这些的情境,让学生们通过演、做、讨论等方式,把绘本中的情境再现出来,让学生明确了“规则”的重要意义,自然而然接纳了规则的教育。最后,让学生们回到书本的绘本中,由“动”入“静”,让他们翻开书本第42页,读读《守规则,懂礼让》这个小故事。看看能不能解决故事中的难题。“动”有助于规则教育的潜移默化;“静”有助于学习的升华和思考,帮助学生寻找到在“遵守规则”和“照顾特殊人群”之间平衡点,规则教育在绘本故事的“动”与“静中得到强化。

(2)中年段: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延伸法治教育的深度。

中年段属于“融合式法制治教育阶段”,教材内容针对法律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大大增加,涉及包含学校、家庭、社区在内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个向高年级接轨的重要阶段,更需要提高法治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时可采用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方法。

《道德与法治》教材本身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字阅读材料,涵盖了生活、历史、地理、文化、心理、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以“阅读角”“相关链接”“故事屋”“知识窗”“小讨论”“案例”等多种形式呈现。这些材料都是我们进行法治教育的木之本、水之源。教师首先要做到最大程度吃透、呈现、开发这些课内的阅读资源;另外,还需要根据学生情况、社会生活情况等因素拓展课外知识,才能达到法治教育应有的广度和深度。如,四年级上册第8课《网络新世界》,主要是想让学生学会遵守网络规则、如何文明安全地上网,并能够在虚拟的网络中保护自己。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陈晓博的上网恶作剧”事例,追问学生他这种是什么行为?会造成什么危害?连串的追问,让学生深刻意识到遵守网络规则是法律的具体要求。这时,教师适时呈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相关内容供学生阅读,增强学生对于法治的认识。

可见,在中年段的法治教育中,仅靠课本提供的阅读材料是不够的,教师还需搜寻教材外相关的法律条文材料给学生补充阅读,才能提升法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3)高年段:重在体验,引导学生感受法律的严谨

法治教育在高年级又提高了学习的要求。小学法治教育以育人为目标导向,但不能单一地将遵守规则作为法治教育的全部内容,在高年级,更要展示法律的震慑效果,从而真正做到铭记和遵守。仅让学生背记法律条文的具体条款,是不可能塑造有着法治精神的灵魂、培养学生法治精神的,要让学生从真真切切的现实生活中感受到法律存在的意义。在教学《责任在肩,人民在心》一课时,可设计多个体验学习任务:如,观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录像,分析与会代表的构成;采访身边的人大代表,了解人大代表的职责;小组表演人大代表履职的故事等。通过体验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法律和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法律规范着所有人的行为,真切体会到法律的精细和严谨。

三、在拓展活动中渗透法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法治体验

要有效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的法治教育,还应设计丰富的拓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法治体验。例如,可以建立法治小社团,定期布置法治主题,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讨论,使得学生懂得更多的法治知识。可以邀请公安司法机关的人员到学校进行普法教育,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可以组建法治小剧场,让学生通过表演一些法律小故事或案件,提升对法律知识的认识。还可以举办一些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等,促进学生行为的规范性,提高道德素质以及法治素养。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有的放矢地进行法治教育,杜绝照本宣科式的法治知识填充,以多形式教学提高法治教育的有效性,让他们成长为尊法、懂法、守法的新时代好公民。

参考文献:

[1]金钊.小学思政课中的法治教育策略[N].中国教师报,2019-08-21.

[2]周晓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中公民教育实践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88-89.

[3]教育部.2019年最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部编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有效性小学生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